蟠龙庵

时间:2024-04-07 05:04:02编辑:花茶君

大约在三国时期(238~280年)佛教就已经在上海这片土地上传播了,龙华寺和静安寺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现在的上海佛教寺庙众多,有些寺庙香火旺盛。本文列出上海168座寺庙名录,简介上海20座寺庙。

1、上海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更名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寺从吴淞江畔迁入境内芦浦沸井浜边,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构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2、上海东林寺

东林寺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原名观音堂,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由僧侣妙因创建,距今已近700年的历史,皇庆二年1313年改为东林寺,为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元、明、清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700年的风雨中,屡遭战乱、火灾,又屡次重建。1987年,东林寺尚存的一座大殿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重修并扩建,于九月正式对游人开放。现又经过改造重建,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佛像,高约34米。

3、上海龙华古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

4、上海玉佛禅寺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玉佛寺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玉佛寺创建人和首任住持是慧根法师。玉佛寺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玉佛寺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

5、上海真如寺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普陀区境内,历史上曾有不少寺庙,但绝大多数都已废毁,留存下来的寺庙,以真如寺为建寺最早、影响最深。南宋嘉定年间,和尚永安建真如院于官场。元延祐七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桃浦、梨园浜交汇处东北侧今址,改名为真如寺。寺名乃取自佛经《成唯识论》里的解释:“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如,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6、上海法善庵

法善庵位于上海杨浦区政本路338号法善庵,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1994年开始全面修复工作,1996年年底全部修复竣工。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伽蓝殿、念佛堂、藏经阁、功德堂、素斋部、尼众察房。沿马路有山门齐堂等。飞角重檐,结构雄伟壮观,佛像庄严,庵貌庄严肃静。如今的法善庵庵门面北,紧临政本路,法善庵的寺额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原会长真禅法师题字。入庵门其右侧为一座面东而建的大雄宝殿,大殿建于三级台基之上,三进红漆木门,前门植松柏,后院植翠竹,寺庵虽小,但颇具别致典雅风格。

7、上海万佛阁

万佛阁在六百多年前原是乡间小庵。据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有一富家女子抗婚外避,削发为尼。父母闻讯,后悔莫及。后出资在此建立了个小小的尼众庵堂,取名万佛阁。民众为该女子的刚烈秉性所感动,纷纷到此礼拜烧香。洪武年间为防海上倭寇的入侵,信国公汤和大将军,督筑奉城城墙,又将万佛阁就地重扩建在北门的月城湾内。

由于战乱等原因先后几次重建,现留有《修建万佛阁碑记》则有详细记载。上海万佛阁位于奉城镇北街,是上海颇具规模的比丘尼道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

8、上海碧云净院

“碧云净院原名三王庙”位于浦东张江镇环东村三灶镇的万安桥东首,是浦东地区迄今所存的最古老佛教道场。此地域在唐天宝十年起属“松江府”华亭县,元代至元年设上海县,归上海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南汇县,该地域行政区划为“南汇县长人乡十七保十二图”。重修后的碧云净院共有三殿,“金碧辉煌、玄关肇启、梵音朗朗、达于丙夜。”可见当庙宇的壮观、佛事勤从、信众至诚、香火旺盛,碧云净院得以延续。

9、上海蟠龙庵

蟠龙庵,地处青浦区徐泾蟠龙村。蟠龙庵始建年代不详,当地俗称“古庙”或“圣堂”。中国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蟠龙村蟠龙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蟠龙庵是由“蟠龙大寺”即“普门教寺”与圣堂两个寺院合并而成。大寺位于村北,圣堂位于村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蟠龙庵恢复宗教活动,以后逐渐重建大殿、配殿及附属建筑。2001年获准正式登记。辖区内还保存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和香客云集的蟠龙庵堂。

10、上海洪福禅寺

洪福寺,又称洪庙,是上海市颇具有影响的佛教寺庙。原位于奉贤县洪庙镇钦公塘北侧,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6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百姓称颂“洪福齐天”而得名建造,香火一直很旺。一九九五年经奉贤县人民政府批准移址重建,按原建筑风格得以恢复,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洪福寺正门是牌楼,牌楼朝南四柱三楼,正中大匾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洪福寺”三个大字熠熠生辉。牌楼后面为三门,三门是歇三式的建筑,构思巧妙。以佛教为本义,三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11、上海宝华寺

宝华寺又称惠济宝华寺,原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少年村路南侧。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明、清两度曾重建。民国初旧宇倾圮,仅存西偏禅房数掾及寺基20余亩。1921年,上海惠生慈善社施资重建宝华寺,置田近百亩,添设病院、校舍、残废院、放生池等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在寺院的殿后新造一个“诉然亭”,并为寺院配造了放生池和放生场同时设立了惠济医院、养老院、惠生助产学校分校、昌明小学等社会慈善教育机构。

12、上海宝山寺

上海宝山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美丽的练祁河畔,东临罗溪路,西近塘西街,是上海几大佛教寺院之一,闻名遐尔。寺院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由士绅唐月轩舍宅为寺而成,清乾隆二十七年曾经重修。现占地面积已扩至17.3亩,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殿前六根青石龙柱,造型逼真,既庄重又精巧,令人赞叹不已。殿前300平方米的大理石,提供了人们徜徉遐思的广阔天地。再前,十座5米的汉白玉佛塔,直指苍穹,象征着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阔无垠。

供奉的佛像精致传神。廊桥上飘逸的祈福红绸带给宝山寺带来生气,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药师殿、观音殿、藏经楼等建筑宏伟壮观。大殿之间通达,开阔,全部用实木,榫卯构造,没有铁钉,水泥。

13、上海沉香阁

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沉香阁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名为慈云寺,但民间仍称它为沉香阁。整个寺院颇具规模,前有弥勒殿,山门石坊中有大雄宝殿、沉香佛殿,还有造鹤轩、前殿禅堂及左右厢楼。阁的建筑形式庄重典雅,在整座寺中显得非常突出。沉香阁以供奉沉香观音而闻名。

14、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南郊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古刹。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龙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龙华寺的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在封闭庭院内的方丈室、藏经楼,共六进殿堂。比较特别的是其他寺庙的第一殿一般为天王殿,龙华寺的第一殿却是弥勒殿,突显了寺庙推崇弥勒的特点。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正面是如来佛、文殊、普贤三尊金身,背面是精美的海岛观音像,大殿两侧沿壁刻着二十诸天和十六罗汉。

东西两侧有钟鼓楼。钟楼三重飞檐,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鼓楼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东西偏殿有观音殿,内塑千手观音一尊,高大精致,另有罗汉堂。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与破山禅师齐名的画僧竹禅僧在此住过。

15、上海玉佛寺

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因寺内主要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玉佛寺作为上海旅游的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玉佛寺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占地面积约11.6亩,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玉佛寺建筑师承宋代寺院风格,中轴线上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三重殿堂,东西两侧配建有观音堂、铜佛殿、卧佛堂、怀恩堂、禅堂、斋堂等,并开设了文物室、法物流参通处和素斋餐厅。

玉佛寺最出名的是清末普陀山慧根法师从缅甸请回的两尊玉佛,其实慧根法师一共请回5尊大小不一的玉佛,在返回普陀山的路上把其中的两尊留在了上海。一尊在玉佛楼内,是高1.92米的释迦牟尼坐佛像,佛身上装贴的金箔和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为“镇寺之宝”。在玉佛楼的天花板顶,还塑有镏金佛像500尊。另一尊在寺庙西侧的卧佛堂内,是长96厘米的释迦牟尼卧佛像,按照释迦牟尼80岁圆寂时的摸样打造,侧身而卧,右手支头,神态安详。卧佛的对面,近代由新加坡信徒捐赠,新增了一座长约4米的玉制卧佛。

16、上海东海观音寺

东海观音寺,规模不大,但触摸生奇,含情多致,历史非常久远。相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有一个高僧叫慧锷,身负重任,历经艰难,爬山涉水,风尘仆仆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来到中国山西五台山,准备请其中的一尊檀香木雕观音像回日本供奉。五台山的方丈见慧锷十分虔诚,便赠于他。慧锷高兴极了,手捧观音像,立即返回,来到大海边,他三次起航,欲东渡日本,却被风暴、云雾、铁莲花三次所阻,不得不将这尊观音像就近供奉在普陀山的双峰山下。

这尊观音心十分善良,决定去一凡地,为一方百姓普渡众生,观音深思熟虑,选择了有奉敬贤人之称的奉贤柘林。于是施展佛法,风起云涌,径直来到现在的海湾地区。当时,正在捕鱼、拾海鲜的渔民见观音从“海天佛国”普陀山方向徐徐渡来,十分虔诚地跪拜这后,便合力将观音请进海塘内,供奉在一邬姓渔民家中。消息传开,方圆百里的渔民前往烧香叩拜,从此这尊从普陀山来的观音保佑风调雨顺,出海平安。当地百姓有了钱,便齐心协力造了这座普陀寺。观音也特别显灵,逐渐使杭州湾北岸一带成了鱼米之乡、膏腴之地。

17、上海金皇讲寺

金皇讲寺原名金皇庙,相传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金皇讲寺为文殊菩萨道场,主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金身,弘扬文殊般若法门,并以“智慧成就”的理念开展弘法利生工作。

18、上海报国寺(关王庙)

报国寺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修,至今庙内仍保存着崇祯年间的一块石碑。因祀三国名将关羽,故名“关王庙”。百多年以前,关王庙香火极盛,佛事空前。以后几遭战乱,建筑大部分被毁,至四十年代末期,仅存东、西两殿。殿内有石碑两块,大铜钟一口,钟上有大姆指大小的一尊金弥陀,金弥陀金光闪烁,价值连城,后被人窃去,铜钟也在1958年被毁,至此,关王庙大部分遭损,香火日趋衰落。但是,关王庙盛况人们并没有忘却,庙后的一株古银杏就是历史的见证。

80年代初,关王庙得以重新修葺,香火日盛,89年,关王庙定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取名报国寺。是年,从新加坡请来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各一尊,供奉寺内,91年新建观音殿一座,高两层,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上层为玉佛殿,下层供一丈二尺余高的香樟木观音佛像。现在的报国寺,总占地面积达38.5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气势恢宏,香客盈门,堪与苏杭古刹媲美。

19、上海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由于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区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城隍庙道观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上海地区百姓的热心支持。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

作为道教官观,上海城隍庙可谓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然成为上海小旅游圈,呈现出上海城隍庙文化底蕴。

20、上海菩提禅寺

菩提禅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为孙权之母吴国太所敕建,原址位于今安亭中学内,为上海市最早的佛寺之一。千年古刹菩提寺,作为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虽几度兴废,仰赖佛力加被、众信护持,寺庙原址仍然吸引着不少周边地区的善男信女前来祈福许愿。

上一篇:一天英文怎么写

下一篇:正月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