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5 02:03:07编辑:花茶君

国家气象

北京的卫星云图中心(中央气象台)是全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其前身中央气象台,成立于1950年3月1日。50多年来,国家气象中心有了巨大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气象服务,为全国省级气象部门提供指导性气象服务。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已覆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环保、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门类。为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家气象中心将依靠科技进步,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教育单位合作,提高我国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干旱、沙尘暴、大气环境质量等的预测预报水平。我们还将加强天气、环境、应用气象、遥感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为中国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

气象卫星云图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例如,昆明四季如春;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等。

所以说“气象”“天气”和“气候”的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暴雨:(日雨量≥50mm);
大暴雨:(日雨量≥100mm);
特大暴雨:(日雨量≥200mm)
大风:(瞬间极大风速≥16米/秒、7级以上称为大风);
强风:(平均风速≥10、8米/称、6级以上的风);
飑:(实发强风,出现时风向实变、风力实增、

首幅清晰卫星云图气温剧降,且常与雷暴、冰雹同时存在的天气,而产生以上天气的一条狭窄地带则称为飑线);
龙卷风:(积雨云底下垂的漏斗云接触地面,带来旋转风等剧烈天气的总称);
雷暴:(积雨云放电的声光现象);
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对本地有影响是指本地范围内出现由热带气旋的直接环流引起的6级以上的强风和暴雨以上的降水);
干热风:(多出现在春示夏初温暖季节的一种干而热的风一般取最高气温≥25℃,最小相对湿度30%,风速≥4~5米秒作为干热风标准,内陆常见);
冰雹:(发展强盛且生命期长的积雨云等强风暴系统所产生的固态降水现象);
寒潮:(受强冷空气侵袭,日平均气温一天内下降8℃以上,或两天内下降10℃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降致电5℃以下的天气);
低温:极端最低气温≤5℃的天气;
):冻出现水汽凝结成霜或水结或冰或地温≤0℃(天气);
低温阴雨过程: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3天;
高温:夏日最高气温≥36℃的天气,也有把最高气温≥35℃时称为高温天气;
春旱标准:夏秋连续下雨一日或数日累识雨量≥40mm为透雨以无透雨的连续天数作为划分春季旱情的标准。具体分析按干旱标准进行。
秋旱标准:夏秋边疆下雨一日或数日累积雨量≥40mm为透雨以无透雨边疆天数作为划分旱情的标准。具体分析按干旱标准进行。
:空气潮湿趋于饱和且近地面有水气凝结现象并影响能见度下降至1公里以内,多出现于潮湿无风的日子里。
天气在线除在网上免费提供全球10000多个城市1-3天的普通公众天气预报,还为企业提供有偿的商用天气预报服务。用户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天气在线提供的个性化、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目前,主要提供下列产品:
1、中国100多个主要城市的夏季降水、气温异

数值预报常的月、季预报和气候背景资料(通过电邮提供的专业服务);
2、中国2500个县市全年逐日滚动的14天天气预报(在线会员服务,每年服务费500元);
3、中国2500个县市1-2天每隔3小时一次的精细天气预报(即将提供在线有偿服务)。
4、此外,需要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城市14天天气预报,1-2天每隔3小时一次的精细天气预报的用户也可以在此订阅。
5、夏季气温、降水异常预报发布时间为:
3月下旬提供当年5-8月总降水距平的分布预测及高低温区的预测;
4月上旬提供当年5月降水、温度距平的月预报;
5月上旬提供当年6月降水、温度距平的月预报;
6月上旬提供当年7月降水、温度距平的月预报;
7月上旬提供当年8月的降水、温度距平的月预报。

加强合作努力提升奥运气象决策服务水平

最新卫星云图显示,近日,为强化奥运气象服务合作,提升奥运气象服务水平,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率奥运气象服务团队来到国家气象中心,与气象服务室进行亲切座谈。气象服务室主任马清云对北京奥运气象服务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奥运气象服务是检验整个气象服务水平的标杆,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应与北京气象局通力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定期沟通机制;双方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精细化、贴心化上下功夫,在针对性、敏感性上花力气,重视气象服务的内涵,确保双方统一口径,统一思想。

郭虎台长在座谈中表示,北京市气象台与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此次前来就是要学习气象服务室在决策气象服务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在材料的组织、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相互借鉴。奥运气象服务责任重大,实效性强,双方在明确分工的同时,也要强化合作,建立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专人负责,做到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快速,从而更好的提升奥运气象服务水平。会后,郭虎代表北京市气象台向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室赠送了《第29届奥运会及第13届残奥会气象服务手册》 双方一致表示,将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圆满而出色地做好奥运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1938年10月16日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党员。1957~1963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3~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7~1982年,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室副主任,参加印度洋国际季风试验,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和研究顾问;1982~1986年,先后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兼国家海洋预报总台台长,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86~199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校兼职教授。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京大学客座教授;1994~2000年,国家气候中心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委

丁一汇气象专家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执行理事。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中国气象学会与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至今,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

研究领域
丁一汇长期从事季风动力学、灾害性天气以及候变化研究工作。多次参与和主持国家和部门级重大攻关和研究项目,为推动我国的气象业务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在气候变化、亚洲季风以及中国的灾害性天气气候方面做出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研究成果。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中国科技部攀登项目“南海季风试验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研究”(项目专家领导小组副组长和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我国主要旱涝事件的研究”(专题负责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百年气候变化与模式预测”(课题负责人)。

主要著作
已出版中英文专著9本,主编专集11本,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7篇,其中22篇论文被SCI收录,33篇论文被SCI刊物引用122次,国内核心刊物引用330余次。被中国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评为1997年被引用最多的前20名国内科技工作者之一。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4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四项,部委级奖十一项,其中:“中国卫星气象学研究”,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东亚季风研究”,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中国暴雨的研究”,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形成和结构问题的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北京地区短时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系统”1998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西太平洋台风概论”,1980年获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承担全国及世界重要区域大范围中、短期天气预报,发布中国及所属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警报。根据有关党政部门的特殊需要,制作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气象

天气预报保障服务。承担天气和环境气象的公共服务任务;归口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公众气象信息服务。负责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和评估,为紧急突发事件提供数值模拟和预报分析产品、气象预报服务和气象决策服务。负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运行,发布数值预报产品;对比检验国内外主流数值模式;分析评估预报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分析评估观测资料质量;优化、改进和拓展研发数值预报模式及资料同化系统。负责气象遥感监测分析业务,提供相关的决策和公众服务。承担环境气象预报业务,不断丰富环境监测和预报信息产品。负责农业和生态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气象保障。

根据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发展的需求,依托气象基本业务,开展面向市场的气象科技服务。承担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加工制作全国和世界重要区域基本气象预报指导产品并向下级台站发布。依靠科技创新,进行数值预报、天气预报、环境气象、遥感应用、农业和生态气象及气象服务等业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水平,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承担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和环境紧急响应中心(EERC)的任务。受委托承担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后勤服务与会计核算任务。负责本单位的人、财、物等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完成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气象局的天气会商室和音像室是可以参观,每年

最新卫星云图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届时气象局的有关单位会免费对外开放,在参观同时会有专业人士给您解答各种气象科普知识和相关业务的介绍。

气象服务产品:中央气象台除了每天对公众发布的早间、午间和晚间的天气预报外,还对政府的相关部门做决策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等的预警业务,这些服务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服务。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互联网、宽带网络,以及声讯、热线电话、短信、WAP等电信增值通道,向用户提供快速、准确、权威、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除此以外,国家气象中心下属的专业气象台还可以做各种行业的专业有偿服务,专业气象的服务领域涵盖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保险、旅游、航运、环境、商业、民航、物流、重点工程气象保障以及气象资源调查与评估等、此外还出具各种保险证明材料。

上一篇:干粮

下一篇:馒头蒸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