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主要贡献

时间:2025-01-19 22:19:00编辑:花茶君

张仲景的著作是什么?

张仲景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失散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共10卷,专门论述伤寒类急性传染病。历史影响:《伤寒杂病论》对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吹耳等治疗方法也有许多阐述。另对许多急救方法也有收集,如对自缢、食物中毒等的救治就颇有特色。其中对自缢的解救,很近似现代的人工呼吸法。这些都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资料。

张仲景被称为什么?

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此外,张仲景被后世誉为“万世医宗”、“方书鼻祖”、“医中之圣”。张仲景的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中医学临床诊疗辨证论治体系,他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述八法,证因脉治,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垂法后世。张仲景著述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 医圣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1、医圣张仲景的朝代:东汉。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2、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3、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

4、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张仲景有哪些贡献

张仲景出生于东汉末年大疫之世,当时短短数年几次大瘟疫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成千上万人被疾病吞噬。他其家二百余口,不足十年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患瘟疫而亡。他被称为行医太守,把衙门变成医馆,大堂成为诊室。老百姓扶老携幼排起长龙,不是上访告状而是看病抓药。他不仅仅免费看病而且连药费分文不取,令百姓感激涕零。他是当时主流官场的异类,在汉史中也毫无地位,他痛斥庸医,赚昧心钱趁火打劫,决心控制疫情。早出则携霜踏雾,晚归则披星戴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呕心沥血撰写流传中华后世的医学救命医典准绳。承袭汤液经法之精髓,融汇素问九卷八十年阴阳大论,提出六经辨证论治原则。以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之疗,确立华夏中医的灵魂,他就是华夏医圣张仲景。


上一篇:小米松果芯片发布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