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中无人机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城市消防救援极速侦察,掌控现场态势,并通过视频回传实现前后方协同指挥。业务挑战在大型化工厂、仓库火灾中,现场环境复杂、起火面积大,消防人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进入火场风险极高受建筑和烟雾遮挡时,消防人员难以精准识别起火点和高温区域,无法及时进行合理部署在灾后评估中,传统的平面图和照片难以直观反应现场情况,消防人员需要信息化设备提升工作效率与安全性无人机优势大疆无人机可快速构建立体监控体系,代替侦查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火场中心区域获取信息可见光相机能全面呈现现场,热成像相机能穿透烟雾以及部分建筑物遮挡,获取温度分布,协助消防员准确识别起火点和高温区域现场画面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回传至后方指挥中心。让指挥人员掌握现场信息,科学指挥调度无人机还可对现场进行快速二维、三维建模,获取精准的可视化信息,辅助消防预案制定或损失评估森林防火灭火自动化巡逻助力高效防火,高空视角助力精准灭火。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业务挑战由于森林地区交通不便,地形复杂,视野不开阔,传统人工巡护成本高、任务重,响应速度慢森林火灾发生时,现场火情多变,需要全局火情态势信息协助精确调度打火力量进入或撤离的路线无人机优势在日常防火工作中,无人机可快速对大片林区开展自动化巡逻,极大提升巡护效率,及时发现火情,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在灭火现场,无人机可快速获取火场全局的视角,并获取火线位置分布情况,并可通过热成像相机突破浓烟障碍快速识别并定位火情,极大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辅助现场科学调度灭火力量在扑灭明火后,可通过配备热成像相机巡逻火场识别复燃点或烟点,杜绝二次大面积起火
消防无人机在灭火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为您整理“消防无人机在灭火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消防无人机在灭火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一、无人机概念及技术优势 1、无人机概念 无人机UAV(UnmannedAerialVehicle)是无人驾驶飞机的简称,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的不载人飞机,包括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和无人伞翼机等。从结构组成上讲,一个完整的无人机系统主要包括机上部分和地面控制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机上部分主要包括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姿态传感器系统和动力系统,地面控制部分主要包括遥控操纵系统和数据接收系统等。 2、无人机的技术优势 (1)执行高危险任务。无人机可以代替人类飞行员执行高危险任务,减少驾驶员培训成本,降低潜在的人员伤亡危险。 (2)执行人类生理特点限制任务。相比于人类飞行驾驶员,无人机作为机器,可以超越人类生理特性极限,执行长时间、高机动性的任务。 (3)执行低成本和多样性任务。由于无人机无需装备生命保障系统,因此可以代替其他造价昂贵的设备深入火场或救援现场一线进行多种任务。 (4)执行任务灵活,操作方便。对无人机进行操作的人员无需亲历现场和进行全面完善的作战培训,同时,无人机可以在各种平台进行起降,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 二、无人机在灭火救援领域的应用 1、现场侦查 (1)火情侦查 火场环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开敞的大面积火场,仅凭观察和经验难以确定现场实际情况,因此,需要搭载各种侦查设备的无人机来进行火场的初步观测侦查,确定火点位置,有无被困人员,危险信息等。在侦查模块的工作模式下,无人机可以有效地对火灾损毁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可以获取部分重点部位的清晰图像,同时,对于高层建筑中的可疑部位和重点区域,地面人员还可以利用基站控制台操控无人机进行全方位侦查,第一时间获取火点位置,燃烧面积,火势蔓延情况等重要信息。 (2)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灾情监测 在某些交通受阻的灾情如地震、泥石流中,通过现场测绘情况,可以初步评估灾害损失率,及时掌握灾情发展趋势,可以为快速疏散现场人员和作战服务保障提供关键信息,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可以结合无人机传回的资料,开发灾害数据库,为灾害预警提供依据和指导。 同样,得益于近年来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1:50000地形图的数字高程模型(DtalElevati0nM0de1)数据库,在地震、泥石流灾害中,可以由无人机搭载测绘仪器,建立现场的高程模型,形成地形地貌形变统计数据,快速确定地震损毁情况,寻找安全快速的救援路线,预测抢险救援力量到达时间等。 2、人员搜索 在山岳事故救援中,人员无法准确定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山岳地区地形限制,无法在山区建立完善的手机基站网络,导致被困在山区的人员无法通过手机进行求救。此外,不同于其他开阔地带的救援情形,山区地带植被茂密,难以利用摄像机或红外设备搜索密林下的被困人员。据此提出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伪基站进行人员搜救的方式。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手机通信基站,该基站可以随时搜索手机信号,这样,被困人员无需时刻注意上空飞过的搜救无人机,也无需在短时间内发出救援信息,这样既可降低传统的人工搜索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可以节省和缩短救援时间。 3、人员疏散 第一到场的消防力量需要迅速判断事故类型,判断现场危险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开展人员疏散工作,如果需要进行人员疏散,则应根据过火面积、火势蔓延情况、现场风速风向等环境确定人员疏散半径和方向等,如果是夜间环境,还需为疏散人群提供基本的照明和语音引导,防止群众错误地向灯光明亮的事故现场聚集,产生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由无人机搭载照明指示灯和广播引导系统,直接引导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向正确的楼层疏散,如果是对地面的群众进行疏散,还可以由无人机搭载摄像系统,全面宏观地协调整个疏散工作。 4、应急通信 多数火灾现场需要深入内部进行人员的搜索救援工作,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和大面积救援环境,现场的通信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为救援工作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无人机因其灵活的操作控制性能,可以通过搭载相关的通信中继仪器,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现场建立起通信链路,自动或者无线遥控调节频率、传输报警器报警信息甚至是进入火场的救援人员的空呼压力信息,通过多台无人机设备定位火场人员位置并共享位置信息,或者配备现场指挥人员专用无人机,由指挥员通过无人机进行力量调度,协调整个现场的力量部署。 5、人员物资转运 在灭火救援领域,无人机的人员物资转运功能同样值得考虑。例如,在某些农村偏远地区,受道路交通条件限制,第一出动力量往往无法快速到达现场,因此可以采取一个作战分队配备一架运输无人机的战斗编成模式,火灾发生后,由后方迅速调派运输无人机携带相关轻便器材飞赴现场,进行有效的先期控火和抢险救援,阻止火势进一步蔓延,迅速抢救被困人员生命。 无人机还可以在急难险重危险地区代替救生抛投器的作用,在灾害现场携带引导绳往返于被困者和施救者之间,建立坚固稳定的救援系统。另外,在一些急难险重的洪涝灾害事故救援中,无人机还可以携带救生设备,代替救援人员进行定点抛投,快速营救遇险群众。 三、无人机的改进和功能拓展 1、针对专业测绘、侦检、探测、通信仪器的改进 为了配备与不同种类的元人机和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无人机所携带的相关仪器应当进行进一步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减小尺寸和重量,以提高无人机的器材装备数量,增加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2)统一各类软硬件接口,方便不同种类的器材能够驳接不同种类的无人机设备,同时加强数据传输、软件参数设置的统一。 (3)增加各类器材装备的集成度,例如需要同时使用到的音视频和红外探测仪可以进行集成,探测环境的温度、高度、压力等传感器可以进行集成等。 2、防火防爆及操控性能化改善 近日,在全球最大的石油展上,由中航鹰航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多功能防爆无人机——赤鸢,吸引了大量的参展者。该款无人机采取了先进的电器隔离技术和新型防爆电池和电机,避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电火花,在设计消防用无人机时,可以借鉴相关的设计制造技术,进一步增强无人机的防火防爆性能,以适应恶劣环境和危险场所的需求。 3、载量和续航的改进 现在投入使用的无人机多为锂电池供电,存在的一个不足是续航时间较短,载重较轻。圣彼得堡消防队大学研制了一种能够垂直起飞,并用电缆系留的消防无人机,理论上,该款无人机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续航,得益于系留式电缆,该款无人机可以实现多达600kg的载重量,但是受到电缆长度和重量的限制,该无人机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主要用于现场环境监控和通信保障。 4、与通信指挥组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联动 得益于我国消防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基层消防部队装备了多类消防指挥系统,配备了实用的灭火救援指挥箱,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系统在基层指挥中心的应用也对一线灭火救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消防无人机要投入实际的使用,必须加强与此类软件平台和系统的联动,可以做到直接在平台界面操作无人机,共享无人机采集的数据信息,利用无人机进行通信组网和力量调度,以加强无人机的适用性和可移植性。 5、与其他消防力量的联动 消防无人机还应加强与其他消防力量的联动,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其他器材装备的使用效能,例如为举高类车辆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在大型破拆现场进行建筑结构评估,当建筑结构发生较大位移改变时提供进行报警等。同时,在危险搜索救援现场,无人机还可以与搜救犬配合工作,发布指令,传递信息等,进一步保障救援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
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作业优势明显 应用领域广泛工业无人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辅助手段替代了原有工具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中,其具有成本低,效费比好、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并且可降低人工操作的风险,提高任务执行的安全性和可操控性。目前,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农药喷洒、航空测绘、国土资源、旅游业、管线巡查、医疗业、海事监察、农业林业、物流运输、交通管制、气象监测、反恐防暴等。随着工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无人机应用需求的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并朝着更加深化、细化的方向发展。农林植保领域占比最高从应用结构上看,由于起步时间、发展程度的不同,工业无人机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量和应用成熟度均有所差异。目前来看,我国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航拍领域和电力巡检的市场需求量和应用成熟度最高,而在边防输送、建筑和搜寻与灾难预防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市场需求量则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工业级无人机投资白皮书》数据,农业植保领域目前领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5.2亿元,占比41.5%,初步估计2019年为46.1亿元,占比为43%。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落地,工业无人机技术也将继续更新与迭代,相关产品将朝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无人机在行业的深化应用。具体而言,工业无人机在电力巡检、物流运输和安防业将继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规模将不断提升,而农林植保仍将是占比最高的应用领域。受政策等因素推动 农林植保无人机发展前景良好农林植保无人机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实现喷酒作业,可喷酒药剂、种子、粉剂等。国内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0年国内出现了首款商业化的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其后至2013年,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产品技术发展缓慢,生产企业寥寥无几。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业发展出现了转折,资本开始进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国内就有近百家企业进入该产业。2014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政策,催生了一大批植保无人飞机企业。2016年“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启动,推动了无人飞机植保行业装备和应用技术的全面研发。至此无人飞机植保快速进入农业生产中,作业量稳步增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170多个品种,保有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超过8.5亿亩次。植保无人机与飞防员、农药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飞防体系。目前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主要防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总体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节省用水90%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由于农林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的播种(授粉)、洒药、施肥,以及长势和病虫害的监测等方面无论与人工相比,亦或是与传统机械相比均具有明显优势,因而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农林植保无人机的政策,支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具体如下图所示: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地方政府农机购置补贴等工作的落实,推动了农业无人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无人机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无人机数量和从业人员看,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数量将达到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将达40万人。从销售规模上看,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得益于政府扶植、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在农林植保方面,我国工业无人机未来的需求量必将迎来巨大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42亿元。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无人机应用领域有哪些
无人机应用领域有哪些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也发布了首批民用无人机训练机构牌照。此举标志着民用无人机进入“持证飞行”的时代,想必,假以时日,无人机也终将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无人机应用领域,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应用领域:电力巡检 工作原理:装配有高清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以及GPS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可沿电网进行定位自主巡航,实时传送拍摄影像,监控人员可在电脑上同步收看与操控。 推荐理由:采用传统的人工电力巡线方式,条件艰苦,效率低下,一线的电力巡查工偶尔会遭遇“被狗撵”“被蛇咬”的危险。无人机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巡检,提高了电力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应急抢险水平和供电可靠率。而在山洪暴发、地震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无人机可对线路的潜在危险,诸如塔基陷落等问题进行勘测与紧急排查,丝毫不受路面状况影响,既免去攀爬杆塔之苦,又能勘测到人眼的视觉死角,对于迅速恢复供电很有帮助。 2.应用领域:农业保险 工作原理:利用集成了高清数码相机、光谱分析仪、热红外传感器等装置的无人机在农田上飞行,准确测算投保地块的种植面积,所采集数据可用来评估农作物风险情况、保险费率,并能为受灾农田定损,此外,无人机的巡查还实现了对农作物的监测。 推荐理由:自然灾害频发,面对颗粒无收的局面,农业保险有时候是农民们的一根救命稻草,却因理赔难,又让人多了一肚子苦水。无人机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一方面既可确保定损的准确性以及理赔的高效率,又能监测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帮助农户开展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风险和损失。 3.应用领域:环保 工作原理:无人机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环境监测: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也可以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展;二,环境执法:环监部门利用搭载了采集与分析设备的无人机在特定区域巡航,监测企业工厂的废气与废水排放,寻找污染源;三,环境治理:利用携带了催化剂和气象探测设的柔翼无人机在空中进行喷撒,与无人机播撒农药的工作原理一样,在一定区域内消除雾霾。 推荐理由:无人机开展航拍,持久性强,还可采用远红外夜拍等模式,实现全天候航监测,无人机执法又不受空间与地形限制。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查范围广,尤其是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地区,使得执法人员可及时排查到污染源,一定程度上减缓雾霾的污染程度。 4.应用领域:影视剧拍摄 工作原理: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在无线遥控的情况下,根据节目拍摄需求,在遥控操纵下从空中进行拍摄。 推荐理由:无人机实现了高清实时传输,其距离可长达5公里,而标清传输距离则长达10公里;无人机灵活机动,低至一米,高至四五千米,可实现追车、升起和拉低、左右旋转,甚至贴着马肚子拍摄等,极大地降低了拍摄成本。影视圈使用无人机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新晋导演韩寒的处女秀《后会无期》,还是炙手可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抑或是经典大片《哈利·波特》系列、《007天幕坠落》《变形金刚4》等,都能从幕后发现无人机的'踪影。此外,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以及央视的钱塘江大潮等重要事件的报道中,无人机也功不可没。 5.应用领域:确权问题 工作原理:大到两国的领土之争,小到农村土地的确权,无人机都可上阵进行航拍。 推荐理由:以鱼岛之争为例,无人机灵活机动,无需出动一兵一卒,就可记录下日本在我国鱼岛周围实施的图谋不轨的小动作。实际上,有些国家内部的边界确权问题,还牵扯到不同的种族,调派无人机前去采集边界数据,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社会冲突。 6.应用领域:街景 工作原理:利用携带拍摄装置的无人机,开展大规模航拍,实现空中俯瞰的效果。 推荐理由:谷歌和腾讯街景都“Out”了,那一辆辆的街景车一遍一遍地压马路,说不定哪天就把你我的正脸给拍进去了,但无人机就大不一样了,其拍摄的街景图片不仅有一种鸟瞰世界的视角,还带有些许艺术气息。别忘了,在常年云遮雾罩的地区,遥感卫星不够灵光的时候,无人机可要冲锋陷阵。 7.应用领域:快递 工作原理:无人机可实现鞋盒包装以下大小货物的配送,只需将收件人的GPS地址录入系统,无人机即可起飞前往。 推荐理由:这早已不是天方夜谭,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顺丰都在兴冲冲地忙着测试这项业务,而美国达美乐披萨店,已在英国成功地空运了首个披萨外卖。据悉,亚马逊宣称无人机会在30分钟内将货物送达1.6公里范围内的客户手中。据说顺丰研发无人机送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偏远地区送货难的问题(我暗自思忖,不怕它有去无回吗…)。无人机送快递,如果能不落到用户脑袋上的话,还算是个新颖的好点子,至少,在婚礼上用无人机来送戒指的话,还有点小惊喜。 8.应用领域:灾后救援 工作原理:利用搭载了高清拍摄装置的无人机对受灾地区进行航拍,提供一手的最新影像。 推荐理由:无人机动作迅速,起飞至降落仅7分钟,就已完成了100,000平方千米的航拍,对于争分夺秒的灾后救援工作而言,意义非凡。此外,无人机保障了救援工作的安全,通过航拍的形式,避免了那些可能存在塌方的危险地带,将为合理分配救援力量、确定救灾重点区域、选择安全救援路线以及灾后重建选址等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此外,无人机可实时全方位地实时监测受灾地区的情况,以防引发次生灾害。 其实,无人机又岂止有八大热门应用领域,十大二十大已然不止。在这种热度之下,又有民用无人机牌照的出炉,势必催生无人机日益走向大众化。但笔者有些担心,未来会不会出现无人机漫天飞舞的局面?到那时,无人机的大规模民用,究竟是福是祸?也未可知。在无人机走进千家万户之前,无人机的不安全因素仍不容忽视,毕竟,无人机会对空域的正常管理造成影响,也会带来侵犯隐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管”字当头,无人机才能越飞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