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视频

时间:2025-01-07 15:55:13编辑:花茶君

饲养野山鸡的方法?

  年来,野山鸡行情较好,特别是春节上市野山鸡价钱都很高,冬养野山鸡有利可图。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饲料

  野山鸡系杂食性禽类,以植物种子***如大麦、玉米、杂草籽等***、嫩草、蔬菜等为主。为使山鸡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要求,最好根据山鸡不同时期,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提供均衡营养的配方饲料。

  2、光照



  夏季天气炎热,山鸡的采食高峰期一般在早上和晚上。因此,在天亮前2小时开灯,并供水供食,晚上也要开灯2~3小时。在开灯时间里,饮水、饲料必需充足,光线不易太强,每平方米3~4瓦的灯泡即可。一般日喂3~4次。每次喂料间隔时间应拉长,饲料的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并注意微量元素的新增和青饲料的塔配。

  3、环境

  在禽类养殖中,山鸡专案在场舍投资可算上较大的。从科学节省的角度,种鸡应才取平养、商品鸡最好采取网笼。平养种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水干燥、背风向阳、无污染源、交通方便又不近村庄、厂矿,较为清静并有生卫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每间鸡舍以32平米为宜,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米,宽8米、高2米以上,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分隔,上有防飞网。笼养商品鸡场舍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利用旧厂房、库房改造。

  4、温度

  育养雏鸡温度最重要,保温措施一定要到位成活率又很大程度由他决定在开始的头三天以35℃为宜,以后每隔二天降一度,10天后视其情况灵活掌握。相对温度一般以65%为宜。雏鸡出壳后等起羽毛干燥后将其移至育雏室休息,过24小时为其水以实现雏鸡的开始工作。
  野山鸡养殖成活技巧
  野鸡初饮***喂水***流程

  野鸡出壳后12-24小时内应先饮水,俗称开饮。及时供给野鸡的饮水对提高野鸡的成活和促进幼雏健壮生长有重要作用。出壳后的野鸡还有一部份蛋黄未吸收,这部分营养物质需要3-5天才能基本吸收完毕。饮水能促进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这对野鸡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作用。饮水还可以补充在孵化过程中胚胎所丧失的水分, *** 食欲,促进胎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粪排出,并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如不及时饮水,野鸡会因蛋黄未充分吸收等原因而绒毛发脆,影响健康,甚至脱水死亡。

  饮水温度,寒冷冬季提供不低于20度的温开水,炎热季节尽可能给野鸡提供凉水。第一次饮水,可结合防疫病或补充营养的需要***如0.02%的土霉素、0.01%d高锰酸钾***或新增剂***如5%-8%的红糖,葡萄糖或白糖及少量的复合维生素B***开始时,雏野鸡不懂饮水,可以教饮,即抓一只健壮的雏野鸡,将喙浸到水槽中粘上水,其他雏山鸡也会效仿。育雏期间多用干粉性饲料饲喂山鸡,必须保证全天24小时供应饮水,注意水槽和水盆等饮水器最好选用开口不太大的容器,每次加水量不宜太深,以 如何降低山鸡死亡率

  野鸡育雏期间的死亡率较高,占野鸡整个饲养期的60%-70%,如果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其死亡率会很高,因此要提高育雏效果,降低育雏期的死亡率,应采取如下措施:

  1***及时补充饮水:雏野鸡长途运输因水源不足或者育雏初期雏山鸡不会饮水及找不到水源都会使野鸡脱水,严重者会造成野鸡死亡

  2***减少温度应激:雏野鸡在运输途中因受季节,密度,通风等因素影响会出现过冷或过热现象,有时在育雏过程中也会出现控温装置失调现象,导致冷应激或热应激从而造成死亡

  3***防止饥饿现象:雏野鸡开食过晚,找不到开始盘活饲喂不定时都会使雏野鸡出现饥饿现象,影响其生长甚至会造成死亡

  4***控制疾病:野鸡育雏期间很容易感染的疾病主要有:白痢病,传染性法式囊病,肺炎,副伤寒等,病情严重者会造成死亡,所以要控制好疾病,适当喂药

  5***细心管理:为了减少雏野鸡死亡,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溼度,密度,保持好环境安静。


野鸡饲养技术

  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野鸡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野鸡饲养技术   1.严格保温   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   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育雏湿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   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野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野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   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   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   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   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野鸡饲养管理要点   一、自由采食鸡对产蛋的营养需要极高。一只新母鸡在第一个产蛋年中约需体重20倍以上的饲料。小母鸡开产前1个月采食量相当恒定,约耗料75克/只。直到开产前4天左右,采食量约减少20%,保持低采食量直到产蛋。然后在开产前4天,采食量迅速增加,以后中等速度增加,直到4周后,以后增加缓慢。因此鸡开产时应让母鸡自由采食,并一直持续到产蛋高峰期后两周。   二、改变日粮是指由生长日粮换为产蛋日粮,开产时增加光照时间要与改变日粮相配合,如只增加光照不改变日粮,易造成生殖系统与整个鸡体发育的不协调。如只改变日粮不增加光照,又会使鸡体内积聚脂肪,故一般在增加光照一周后改换饲粮。   三、补钙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比生长鸡多3~4倍。产蛋鸡饲料一般含钙3%~3.5%,不超过4%。对产蛋鸡适当补钙但应注意的是:如对产蛋鸡喂过多的钙,不但抑制其食欲,也会影响磷、铁、铜、钴、镁和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同时也不能过早补钙,补早了反而不利钙在骨骼中的沉积。这是因为生长后期如果饲料中含钙量少时,小母鸡体内保留钙的能力就较高,此时需要的钙量不多。在实践中可以采用的补钙方法是:当鸡群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两周在饲料中加一些贝壳或碳酸钙颗粒,也可放一些矿物质于料槽中,任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再将生长饲料改为产蛋料。

养鸡怎么做

饲养管理编辑雏鸡管理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于喂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把开食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 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生长鸡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育肥鸡即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泽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在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7疾控方法编辑疾病控制导致鸡病发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饲料配合不当、温度过高过低、应激与外伤等;化学因素,如药物过量、误吃农药吸入有害气体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应抓好如下几点: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观点。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针,但在养殖户当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轻防,导致鸡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树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观点。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多数重大传染病都可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疫苗接种成功与否,与鸡只的母源抗体、接种方式和接种时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同的鸡场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树立综合防治的观点。即从建场、进苗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虑,这是防疫规则的总要求,是养鸡业走向产业化、集约化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1, 对鸡的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好的鸡舍,可以节约饲料,避免饲料浪费,使投入的饲料最大化的转化为鸡的增长,饲养管理好的鸡舍,鸡病发生的少,既可以节省疫苗购置费用,又可以节约常规预防用药费用和治疗用药费用,2, 饲料,饲料是养鸡的基础,是养鸡成败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饲料费用占养鸡成本的70%~80%,所以怎样合理地选择、利用、开发饲料,提高饲料报酬率,降低耗料率,对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 品种,品种是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品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鸡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鸡种,可使每只鸡增重提高l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l5%。好的品种比一般的鸡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可提高经济效益l0%~l2%。4, 防疫,养鸡场一旦暴发疫情,定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纵观现有的养鸡场,普遍存在防疫观念淡薄的问题,防疫工作仍然是盲目性、随意性、侥幸性,不少鸡场一年四季鸡群疫病不断,此起彼伏,年年如此,反反复复,在经历若干年之后不得不将鸡场关闭,损失是惨重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养鸡户总是把注意力盯在鸡的价格上,认为价格是养鸡场能否盈利的决定因素,其实不然。如果具体到一个养鸡场1500只鸡、月均出栏500头鸡的养鸡场,冬季的一个流行性腹泻,造成的直接损失就是5000元左右;而鸡价如果每千克降l元,一只4kg的鸡降4元,500只鸡因降价月均损失2000元,仅相当于流行性腹泻造成损失的三分之一。增强抵抗力1、增强机体抵抗力 : 应激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从细节做起减少应激发生或降低应激强度。如保持饲料卫生和营养全面平衡,合理饲喂。保持饮水和饮水用具的清洁卫生;维持工作程序和光照程序稳定等。为减少应激,在免疫接种、转群移舍、环境变化等应激发生的前后3天内,适当增加日粮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每100千克日粮中添加禽用 多种维生素15—20克。秋季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有利于提高乳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2、消灭媒介昆虫 : 秋天仍是蚊、蝇、蠓等吸血昆虫繁殖的旺季,媒介昆虫的滋生繁殖会传播许多疫病,必须注意消灭媒介昆虫。除用药物驱杀外,在鸡舍的窗户等开露部分上安装纱网,防止蚊、蝇、蠓的叮咬,减少疫病传播。3、加强免疫接种 : 根据各鸡场的具体情况,对鸡群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疫苗。重点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工作。场址选择场址的选择就是在场址决定前对拟建场地做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研究。蛋鸡场以鲜蛋为主要产品,其用途是供城市居民及厂矿职工食用,从生产接近于消费、及时供应鲜蛋以及减少运输损耗等因素来看,把鸡场建在市郊或工矿区附近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可以直接地为城市服务,又易于得到城市的帮助(如能源设备、技术力量、下脚饲料等)。场址的选择是养殖业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场址选择的是否合理,对建设投资、鸡群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照建场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地方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地方条件的可能性,在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地进行选择,切不可草率马虎。1.位置蛋鸡场以食用鲜蛋为主要产品,距居民集居区10~50千米为宜;鸡的饲料、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等需要一定的运输能力,因此要求交通便利、道路平坦、雨后无泥泞;鸡生性胆小怕惊,尤其是对爆发声,很容易引起炸群,影响生产。因此,从有利于鸡场环境控制和卫生防疫角度出发,蛋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应在400米以上,距次级公路应在100~200米,要远离噪声源及多数中小学生必经之路。对附近的历史疫情要做周密的调查研究,要特别注意附近的畜牧场、兽医站、屠宰场、集贸市场距拟建鸡场的距离、方位、有无自然隔离条件等,以对鸡场防疫工作有利为原则。新建鸡场最好不要选在旧鸡场上,或利用旧鸡场扩建;从环保角度出发,鸡场应远离居民点500米以上,远离医院、疗养院、敬老院,以免鸡场气味污染环境;重工业、化工业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中经常含有重金属及有毒有害气体,鸡群长期处于公害严重的环境中,鸡体和产品中会有残毒,这样的食品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不能在有公害的地区建鸡场。2.地势、地形地势是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地形是指场地的形状范围以及地物(山岭、河流、道路、树林、草地、居民点等)的相对平面位置状况。鸡场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向阳背风的地方。在平原地区,场址一般应选在较周围稍高的地方,以利于排水。切忌在低洼潮湿之处建场,潮湿的环境易助长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鸡群易发生疫病。如果鸡场地势低洼,大雨后积水不易排除,容易造成舍外积水向舍内粪沟倒灌,或粪池的粪水向外四溢。同时,地下水位要低,以低于建筑物地基深度0.5米以下为宜;在靠近河流湖泊的地区,场地要选择在较高的地方,应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以防涨水时被水淹没;山区建场应选在稍平的缓坡上,坡面向阳,鸡场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2.0%以内,否则会因坡度大而加大施工土石方量,增加工程投资,在建成投产后也会给场内运输和日常管理造成不便。山区建场还要注意地质构造情况,注意断层、易滑坡和塌方的地段,同时也要避开坡底和谷底以及风口,以免受山洪和暴风雪的袭击。此外,场址的地势要力求方整,以尽量减少线路与管道,做到不占或少占农田。3.地质土壤鸡场的土壤以沙质土或壤土为宜。这种土壤排水良好,导热性较小,微生物不宜繁殖,合乎卫生要求。混有沙砾和纯沙土的土质,夏季日照反射的热量多,会使鸡舍的温度升高,不利于防暑降温;过黏的土质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下雨后排水能力差,易积水,因而道路泥泞难行。同时,还极易导致地下管道腐蚀生锈,并常会发生水暖中断或粪水外溢等事故,使生产受到影响。对鸡场施工地段的地质情况应充分了解。要收集当地地质的勘察资料,地层的构造状况,如断层、陷落、塌方及地下泥沼地层。对土层的了解也很重要,如裂断崩塌,有回填土的地方,由于土质松紧不均,可能会造成基础下沉房舍倾斜。遇到这样的土层,需要做好加固处理,严重不便处理的或投资过大的,则应放弃另选。此外了解拟建附近土质情况,对施工用材也有意义,如沙层可以作为砂浆、垫层的骨料,以便就地取材节省投资。4.水源水质鸡场的用水较多,除鸡群饮用外,还有鸡舍和用具的消毒洗刷,环境的绿化灌溉,夏季的防暑降温以及职工的生活用水等。在夏季,鸡的饮水量增加,每只成年鸡每昼夜的平均饮水量约400~900毫升,因此鸡场的用水量应以夏季最大耗水量计算。水源和水质与建筑工程施工用水也有关系,主要是与砂浆和钢筋混凝土搅拌用水的质量要求有关。水中的有机质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腐蚀钢筋,形成对钢混结构的破坏因素。所以说,水源水质关系着生产、生活用水和建筑用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首先要了解水源的情况,如地面水(河流、湖泊)的流量、汛期水位,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和最高水位,含水层的层次、厚度和流向。对水质情况需了解酸碱度、硬度、透明度、有无污染源和有害化学物质等,如有条件则应提取水样做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污染等方面的化验分析。水质标准尚无畜用标准,可以按人的公共卫生饮水标准。如地面水未经消毒处理,不宜给鸡饮用。有条件的话,最好是使用自来水。5.供电电源鸡场的孵化、育雏供暖、成鸡饲养、饲料加工、机械通风、照明以及生活用电都要求有可靠的供电条件,要了解供电源的位置与鸡场的距离、最大供电允许量、是否经常停电、有无可能双路供电等。如果供电无保障,则需自备发电机,以保证场内供电的稳定可靠。电力安装容量每只种鸡为3~4.5瓦,蛋鸡为2~3瓦。6.气候因素主要指与建筑设计和造成鸡场小气候有关的气候气象资料,如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的情况。拟建鸡场地区常年气温变化包括年平均气温、绝对最高最低气温、土壤冻结深度、降雨量与积雪深度、最大风力、常年主导风向、风频率、日照情况等。各地均有建筑热工舍外最高最低的设计规范标准,在鸡舍建筑的热工计算时可以参照使用。气温资料对房舍热工设施均有意义。风向、风力对鸡舍的方位朝向布置、鸡舍排列的距离、次序均有关系,主要考虑如何排污、场内各功能区如何布局,对人畜环境卫生及防疫工作有利。免疫方法在当前的养鸡业中,要想成功养好鸡,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千万不能忽视鸡群的防疫消毒工作、因为严格的卫生消毒能够给鸡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免疫是预防鸡群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养鸡的成败。下而简单谈谈免疫接种方在的有关知识。将疫苗注入皮下成肌肉等部位进行免疫,常见于系油苗和系于苗的使用。但须注意的以下几点:2.操作方法正确,要保质保量,不能出现漏打或打空针的现象;3.不能用手握住盛有疫苗的瓶,以免手温影响疫苗效价。将疫苗稀释后点入眼内或滴入鼻孔内进行免疫。此免疫方法比较费时费力,但效果不错。但要注意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个小时内完成。饮水免疫是将疫苗稀释于水中,使鸡群通过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进行免疫。1.免疫前断水时间因舍温高低和马龄大小而定。要求控制在1-1.5小时内鸡群喝完疫苗水,且要确保饮得均匀。2.饮水量的确定:一般据日龄大小而定每只鸡的用水量。4.选用优良的水,如凉开水,并先在水中加入02-0.5%的脱脂奶粉可有效地保护疫苗。1.领取疫苗时一定要用保温箱盛装,并按正确的方法保存好疫苗。2.在进行饮水免疫、点服或滴鼻免疫之前24小时和之后36小时内最好都不要进行鸡消毒和饮水消毒。3.疫苗接种对鸡的应激较大,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因此在疫苗接种后应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防治,如速补或多维、红霉素或严迪等。5.自然野毒(如强毒NDV)污染饲养环境,侵入免疫力低下、免疫水平不均的鸡群后迅速增殖。6.免疫抑制病或免疫抑制因素的存在。如 MDV、IBDV、传染性贫血因子、呼肠孤病毒等所致相应传染病均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7.其它因素: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冷和热应激、通风不良等均会使机体负疫应答能力下降总而言之,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上进行科学的免疫预防,加上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才是取得养鸡成功的关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上一篇:空间音乐查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