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2020年发射的人造月亮,怎么没消息了?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主流理论认为,45亿年前地球曾和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发生过碰撞,而月球就是由碰撞碎片在引力作用下凝聚而成的。从海底热泉附近的原始生命到今天遍布全球的人类文明,可以说月球见证并参与了所有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但一个月亮似乎并不够用1993年2月4日,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造月亮”实验,通过在太空反射太阳光成功在地面生成了一个直径4km的光斑,可以说是初步验证了巨型太空人造反射光源的可行性。最终目的是在太空中部署若干个人造反射光源为俄罗斯高纬度地区提供照明,让当地居民免受极夜的困扰。不过后来由于经费紧张,这个大气磅礴的人造月亮计划就被搁置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它的身影。直到“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出现2018年,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也构想了一个“人造月亮”项目,并且打算在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2022年再发射三颗人造月亮,它们将被部署在500公里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24小时交替运行。而发射这些月亮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节省电费,根据专家的计算,若干颗8倍于月球亮度的“人造月亮”们每年将节省数十亿电费。但需要指出的是,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的这个“人造月亮“计划仅仅是一个设想,它本身并没有被设计制造出来,所谓的“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更像是一个噱头。人造月亮,弊大于利?“耗费天量资金在近地轨道上部署几面镜子,从而节省一些电费”,这便是人造月亮的本质,但相比俄罗斯高纬度地区因为极夜而急需照明的“合理性”,中国用“人造月亮”来照明,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除了需求不足外,人造月亮在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归根结底它就是个大型阳光反射镜,在几十分钟便能切换数百度温差的太空中,用什么材料来“造镜子”,并让镜子在宇宙辐射下保持始终高反射率?可以说想要实现人造月亮,就必须先在新材料方向有所突破才行。最早的“太空反射镜”从历史上来看,最早的“太空反射镜”其实是德国人提出来的,和所谓的“纳粹钟”“纳粹飞碟”一样都属于黑科技系列。这个名为“太阳炮”的巨型凹面镜,主要用途是把太阳光聚焦到地球上的一点,然后焚毁那里的一切,基本原理和太阳灶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科学家还设想过一种面积达九平方公里的巨型凹面镜组合,用火箭拖曳到太空完成组合展开,最终达到“焚天煮海,毁灭城市”的效果。但和其他“黑科技”一样,太阳炮也随着二战结束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样位于太空的“天基动能武器”,也就是电影中高密度高速度的自由落体金属钨棒。不过从毁伤效果和成本来看,“天基动能武器”是比太阳炮更鸡肋的存在。抛开材料强度不谈,精确打击首先就是个大问题,因为金属棒完全由自由落体驱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轻微偏移,将导致末端完全脱离目标。所以说从经济适用角度来看,在大气层边缘漂移的高超音速导弹才是良心之选。人造月亮升级版之人造太阳在本世纪初刘慈欣写过一本叫《中国太阳》的科幻小说,里面也有一面太阳反射镜,反射面积之大,甚至足以在宏观上调节地球气候,因而获得了“人造太阳”的称号。而在小说的结尾,面临退役的人造太阳凭借其巨大的反射面,被改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光帆推进飞船,通过持续不断的恒星光压进行加速,理论上只要时间足够 就能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在未来,冬眠技术+巨型光帆飞船或许是一条捷径?
人造月亮2020年上天是真的吗?人造月亮辟谣
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或许大家都会问,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人造月亮呢,难道天上的一个月亮还不够?其实这里说的人造月亮并不是真正的月亮,而是为了节省电力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其原理和工作方式会在下面做出介绍。不过目前这项工程还存在诸多难题,想要在2020年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大胆的想象力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敢想才有可能去实现。
人造月亮2020年上天是真的吗?
人造月球项目听起来似乎异常艰难,因为人造太阳的原理其实早在二战时期就提出来了,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国家宣布完整的制造了可运转的人造太阳,而人造月球也会是如此吗?
人造月球的想法其实并不是科学家提出来的,而是由一位法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提出来的,他曾说如果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挂满了镜子那么地球即使在夜晚也能接受到阳光,于是黑夜变不再感到黑暗与孤独,虽然这种想法最初充满了艺术性,可是实际上这打开了全面利用太阳能的引子,于是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如何全面利用太阳能,要知道太阳能若一旦全面利用起来,全球电力供应短缺的问题将得到全面解决,从而避免了核能利用带来的安全问题,又能避免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俄罗斯曾经尝试过通过这种人造月亮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度,从而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可是1999年,俄罗斯通过发射卫星向近地轨道投放反射镜,可是这枚携带反射镜的卫星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反射的阳光根本没有反射到地面的太阳能接收板上,这不仅没能使俄罗斯节约电力成本反倒亏损了数亿美元,于是经济欠佳的俄罗斯开始放弃这一项目。但如今中国却开始向这一行开始挺进。
通过人造月亮反射阳光来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原本是一件极大利好的事,不过想在2020年实现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人造月亮辟谣
近日,一则关于“人造月亮”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该消息早在2018年就由航天科技微电子系统研究所公布,当时,该研究院声称计划在2020年发射第一个“人造月亮”,该人造月亮将被用来充当光源,能够帮助人们省电,并不是用来取代真正的月亮。
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但它能够将太阳的光反射给地球上的我们。在古代,人们还没有电,更没有电灯,那时月亮是重要的光源,夜晚除了点火照亮,就只有月光能够给人们带路了。而到了现代,人造月亮同样是利用了反射原理,它实际上是一颗人造卫星。与普通卫星不同的是,人造月亮搭载了特制的反射镜片,这种反射镜片能够很好的反射太阳光,在先进反射镜片的作用下,“人造月亮”甚至会比真正的月亮更亮。
人造月亮其实很小,远远没有月球那么大,但其发光亮度将是月亮的八倍。在夜间,月亮能照亮成都市10公里至8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目前,“人造月亮”在理论上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了,接下来,研究人员只需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人造月亮”就可以顺利被发射上天了。一旦“人造月亮”成功升空,这将为我国节约大量的电力,节约的资源相当于200亿的产值,而一颗“人造月亮”卫星的价格十分便宜,由此可见,人造月亮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这个项目或许真的存在,但想要在今年年内实现,还需要解决诸多难题。
18年提出的“人造月亮计划”,原打算2020年发射,没下文了
外太空,对于人类而言是极其神秘的存在,也是人类最向往,最热衷于 探索 的存在。 一方面是处于 现实需要 ,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以及巨大的能源危机令人们不得不展开自救,而移民计划俨然成为了自救中的一个重要选择; 另一方面可能是处于心理需要 ,毕竟人们已经清晰地知晓了茫茫宇宙,但却尚未明确一个和地球有着同样生命体的星球,尚未与其他的生命体有任何交流,唯一的地球显得有些孤独落魄。 在这种情况下,航空航天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也成为了许多国家重点攻克项目,太空资源的抢占在未来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利用或者说是抢占外太空资源的计划, 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项便是人造月亮计划了。 人造月亮计划是由俄罗斯首先提出来的,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1993年2月4日,作为航天技术前列的俄罗斯,在其空间站和平号上成功利用反射材料,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表明,形成了一个直径为4千米的巨大光斑。随着这一实验的成功,意味着人们完全能够人为将太阳光进行发射,然而加以利用, 也因此正式催生了俄罗斯的“人造月亮”计划。 那么俄罗斯究竟是为了什么要“人造月亮”呢? 如果说人造太阳的话,大家似乎都还能顾理解,毕竟目前地球处于太阳系一个绝佳的位置,昼夜变化完全适合于生命居住,但其他行星却并不如此。因此需要人造太阳的调节。而且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俄罗斯正式提出人造月亮计划之前,其实关于人造太阳等各种人造东西流传面还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被人们称之为幻想。 所以俄罗斯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尤其是在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更是会面临着极昼极夜现象,对当地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而俄罗斯的人造月亮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麻烦,想要借助反射太阳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极夜的情况,为当地人提供光明。但个人不得不说,这个理由还是有点牵强的,或者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造月球好像有点鸡肋。 不过之后随着科研经费等各种原因,俄罗斯的人造月亮计划最终被搁浅了。 虽然俄罗斯搁浅了这项计划,但并不代表其他国家也放弃了,而我国就是重新拾起这一计划的国家。 2018年,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表示他们将启动全新的“人造月亮”计划,并且计划在2020年就会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到2022年再发射三颗,逐渐完成全球布局,令其24小时不停歇的交替工作。看到这有些该问了: 中国的“人造月亮计划”放弃了?原打算2020年发射,没下文了。 当时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给出的人造月亮计划实施的 原因则是为了节省电能 ,一旦成功,将直接解决10亿电费。说实话,这似乎比上面的俄罗斯为极夜供明更不靠谱的感觉。 18年提出的“人造月亮计划”,原打算2020年发射,没下文了? 现在2020年都快要接近尾声了, 人造月亮计划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应该也是被放弃了, 可见这个计划只是当时的一个噱头 。 其实它除了功能有点鸡肋之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材料的原因。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无疑对反射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同时还要适应外太空极其恶劣的环境,尤其是在温度变化方面,并且要长时间的运行,这一系列对于相应材料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似乎还没有这样材料的诞生,如果真的有的话,个人认为它应该会服务于“人造太阳”计划,而不是“人造月亮”。 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呢?
亮度是月球8倍!原定2020年升空的人造月亮,怎么没消息了?
文|科普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对人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早在大约45亿年前,月球就已经形成,仅在地球形成后不久,并成为了地球的天然卫星。 可以说,月球几乎见证了地球的所有变化,与它们的寿命相比,人类的演化过程连“新生儿”都算不上。 不过,人类却有一种敢于冒险、勇于创造的精神,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太空,都有我们 探索 的足迹。 如果向天空中发射“人造月亮”,将会带来哪些改变?这里的“人造月亮”并非仿制出一个月球,而是指一种 携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照明卫星 。 历史 上,俄罗斯两度开展人造月亮计划,第一次在1993年,第二次在1999年。 1993年 的计划比较成功,但可惜的是,反射装置 反射的阳光被过厚的云层遮挡 ,所以并没有在地面形成大光斑。 实验结束后,镜面跟飞船分离,漂浮在太空,有人曾在加拿大的夜空看到过镜面的闪光。 1999年 俄罗斯的人造月亮实验,则是失败了。按计划,反射镜反射的阳光可以在地面,形成直径 5-7公里的光斑,亮度是月亮十倍 。 然而, 装置在打开时遇到了意外 ,宇航员们废了半天劲都没能修好,最后只能停止实验。 俄罗斯之所以发射人造月亮,是因为其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而且冬季夜晚漫长,有时还会出现极夜的情况。 如果人造月亮计划完美实施,那就能延长光照时间,农作物的收获期将会更长、太阳能发电站发电量提高、夜间救灾更有效率等等。 之后由于经费紧张,轰轰烈烈的人造月亮计划不得不搁置。除了俄罗斯之外,我国曾经也打算发射“人造月亮”,只不过最后项目似乎不了了之了。 2018年,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 表示,他们启动了“人造月亮”构想, 预计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2022年再发射3颗“人造月亮”。 研究会工作人员指出,预计发射的“人造月亮”,其 光照强度将是月亮的8倍 ; 如果 3颗交替运行 ,可让同一地区保持24小时常亮,地表覆盖面积达到 3600-6400平方公里 。 “人造月亮”,并不是圆润的形状,从地面往上看,它更像一颗明亮的星星。 据称,有了“人造月亮”之后,可以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电量消耗。 以 成都50平方公里区域 为例,采用人造月亮后, 每年可节省大约12亿电费开支 ;在一些地震多发的地区,还可以利用人造月亮救急,便于救援、缓解灾区人民的恐慌。 不过,现在已经2022年,显然原定2020年发射的那颗人造月亮并没有升空,反而没多少消息了。 跟俄罗斯利用人造月亮改善极夜和光照短的需求相比,我国发射人造月亮的出发点显得有些站不住脚,没有下文,更是让人觉得项目像一个噱头。 对于“人造月亮”计划,不论是科学家还是老百姓,都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有科学家持乐观态度,认为只要 扬长避短 ,那么人造月亮也是一种 造福人类和节约能源的尝试 。 也有科学家持反对态度,表示发射人造月亮 对于我国来说没有太大必要, 还有可能加剧 光污染 。 夜间光线过强,会提高人类睡眠紊乱、肥胖的几率,也 不利于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需要黑暗的环境,人造月亮的存在会带来一些影响。 生物的繁衍生存会受到干扰 ,例如昆虫的繁殖和觅食都跟光线强度有关,突然增加强度大的光线,会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生育周期。 对于这个问题,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解释道,人造月亮的亮度虽高,但考虑到大气运动等因素,工作区域的光照亮度不会太亮,而是 跟夏天傍晚的亮度差不多 ,是 路灯光照度的五分之一 ,而且光照区域和亮度都是 可以调节 的。 但是这个说法让人更疑惑了, 既然光照强度不大,那多一个人造月亮,似乎没有太大意义。 大多数老百姓也十分反对发射人造月亮,原因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昼夜更替、阴晴圆缺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种做法实在违反自然规则,将引来生态灾难; 有人则表示,该计划听起来充满了“不靠谱”的味道。 此外,有科学家着眼于“人造月亮”本身,他指出,如果要实现研究会宣称的亮度,那么卫星搭载的反射镜面积需要大到一定程度; 研发者必须 兼顾面积、重量和反光性能,还要够结实,保证它能长期工作不掉链子…… 针对于完整实施项目的工作来说,中科院的科学家认为, 其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 ————————————
2020年了,人造月亮怎么还没来?我们真的需要吗?
白昼,太阳高悬空中,用它的光明照亮了整个大地;夜晚,月亮爬上枝头,为夜行的旅客照亮回家的道路。 在过往千百年的岁月之中,月亮都是人类夜晚的主要光源,如果没有月亮的存在,夜晚就真的漆黑一片了。不过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所谓的月光,本质上其实还是太阳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自从人类了解到了这一点之后,便始终在思考,既然月球可以反射太阳光线照亮地球,那么其它的东西自然也是可以,而且相比月球而言,很多已知的物体对于光线的反射能力都更加出色,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能够制造出一颗人造月亮呢?对于现代 社会 的人类而言,月光早已经不是一种必须的东西,因为我们可以随手找到各种各样的光源,特别是在喧嚣的城市之中,光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污染,光污染。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人而言,月光似乎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对于在一些特殊地区生活的人而言,月光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还是一种稀缺资源,比如高纬度地区。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每年都要面临漫长的极夜,这的确是一段难熬的时光,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拥有持续的月光,那绝对能够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在世界范围内,既拥有有人居住的高纬度领土,又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的国家并不是很多,而俄罗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所以关于人造月亮的设想,最早也是由俄罗斯科学家所提出的。当然了,俄罗斯科学家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设想,他们真的进行了实验。和平号空间站建造于前苏联时期,是人类 历史 上的第一个空间站,在1993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一次有关人造月亮的实验。 当时的俄罗斯利用和平号空间站,通过在太空反射太阳光而在地面上生成了一个巨大的光斑,其直径达到了4公里。 虽然这个太空实验本身并不复杂,但却初步验证了建造人造月亮的可能性。既然早在1993年就进行了人造月亮的初步试验,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了下文呢?因为人造月亮虽然可以解决高纬度居民的极夜困扰,但毕竟不是一件紧迫且必须的工作,况且这一改善民生之举所要耗费的资金是极其庞大的,因此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此之后,虽然人造月亮的概念也会时不时被提及,但始终未见有任何国家采取了实质性举动,直到2018年,位于中国四川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再次将人造月亮的概念摆上了台面。 相信很多人在两年之前就已经听说过人造月亮的设想,当时的设想是在202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月亮,在之后的两年再发射三颗,然后让这些人造月亮交替运行,给夜晚带来光亮。 这些人造月亮可比真正的月亮厉害多了,因为它们的亮度是月球的8倍。四川又不是高纬度地区,为什么要制造人造月亮呢?虽然我们并没有迫切的照明需求,但是人造月亮的诞生却可以大幅度削减电力的消耗,亮度在月亮8倍以上的人造月亮,完全能够照亮夜空,从而代替城市夜晚的电力照明,理论上每年节约的电费就可以达到数十亿元。当初对于这个设想,也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者主要是担心人造月亮会给城市夜晚带来更为严重的光污染。时间转瞬即逝,2020年已经到了,人造月亮怎么还没来呢? 其实,关于2020年发射人造月亮本身就是研究会的一种设想,而并非计划。 如果真的要打造人造月亮,那么还有很多问题要进行论证,同时也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论证的主要问题就是人造月亮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它是否会加重城市的光污染? 另一方面,人造月亮虽然可以大幅度削减电费,但是制造和发射人造月亮本身的费用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还没有进行计算,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另一方面,制造人造月亮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并不是把一块镜子发射到近地轨道上就可以了,因为宇宙环境相对复杂,在宇宙中如何始终保持高反射率也是一件有待研究的事情。所以人类要想与人造月亮相会,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