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36

时间:2025-01-03 14:55:07编辑:花茶君

《新三国》赵云第几集出现的?

电视剧《新三国》中赵云是在第11集出现的。在本集中曹嵩遇害使得曹操悲痛欲绝。而曹操哀兵出师,亲率大军征讨徐州。陶谦披麻戴孝率子请罪,曹操对其毫不动容,声言三日后拿下徐州。陶谦意识到曹操复仇是假,取城是真,于是给袁绍袁术等发送乞援书信,而这些人态度不谋而合:虚言推诿,坐观成败。投拜在北平太守公孙瓒手下的刘备力谏援救陶谦,此时赵云出现请战,随后刘备领着关、张、赵以及仅有的千余部下,星夜赶往徐州救援。扩展资料:在《新三国》中,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老版三国演义赵云救阿斗是哪一集

老版《三国演义》里赵云救刘禅是第二十九集和三十集。第二十九集:携民渡江刘备和诸葛亮率众将乘胜至樊城,亮劝备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备不愿抛弃百姓,携民渡江,来到襄阳。刘琮惧而不出,魏延出城助刘备,备不愿攻城,只好领十余万军民前往江陵,命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家小,诸葛亮与关羽赴江夏求救。曹操得知刘备要退据江陵,日夜兼程追赶。左右劝刘备暂弃百姓,先到江陵,备不听,仍带百姓缓缓而行,到当阳,果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备家眷失散,只带少数亲随落荒而逃,幸得张飞保护,且战且退。张飞听传言说赵云降曹,不顾刘备劝阻,率兵至长坂桥要寻赵云问罪。赵云在混战之中与刘备家小失散,他匹马单枪,奋不顾身,在乱军中先后找到简雍、甘夫人,又救出糜竺,将他们送到长坂桥;又折回,杀进重围,继续寻找糜夫人和阿斗。最后在一土墙下枯井旁找到糜夫人。糜夫人身受重伤。云要保其回营,糜夫人恐拖累赵云,将阿斗托与赵云,投井而死。云推倒土墙盖住枯井,怀抱阿斗,在曹军中奋勇冲杀,直透重围。第三十集:舌战群儒曹操在山上观战,见赵云勇不可当,下令:“擒拿赵子龙,不许放冷箭,只许活捉。”云趁势砍杀,冲出重围,至长坂桥遇张飞,将阿斗交与刘备手中。张飞在桥上令二十余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掀起尘埃,虚张声势。他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见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不敢上前。张飞怒喝一声,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曹操大惊,惶乱中拨马而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曹操大军的威逼之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献城降曹。刘备弃樊城携民渡江,败走汉津,投江夏刘琦处暂避。曹操乘胜率八十三万大军威逼江东,陈兵长江北岸,虎视江东六郡。消息传来,东吴朝野一片震惊,武将要战,文官主降,争论不休。孙权不甘降曹,又恐力量不敌,举棋不定。鲁子敬力排众议,愿亲到江夏,搬请诸葛亮共议破曹大计。孙权因刘备两次打败曹操,急于摸清曹军兵力,同意鲁肃去江夏探听虚实。诸葛亮于是决定只身入吴,要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孙、曹两家互相吞并。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在谒见孙权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东吴重臣张昭、顾雍等知诸葛亮来意,纷纷向诸葛亮发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跟随刘备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到邺城见到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秘密派遣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的部曲,而此事袁绍并不知情。刘备在汝南侵扰曹操后方失败后,赵云便随刘备来到荆州依附刘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实施伪遁之计,以伏兵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刘备任用夏侯兰为军正。赵云不任用自己所亲近的人,他的谨慎思虑,正如他不会亲自任用夏侯兰那样。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及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里的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邓艾奇袭成都,魏延的奇袭长安之计,都是用的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许攸的攻打曹操许都之计,就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曹操试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祢衡,以及刘表借黄祖之手成功杀了祢衡,都是借刀杀人;
郭嘉遗计定辽东也是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黄忠和法正杀掉夏侯渊,就是用的以逸待劳;
张飞战马超也是。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和陈宫就是用的趁火打劫占领了曹操的山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诸葛亮派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自己欲率大军出斜谷,就是用的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诸葛亮陷害司马懿,司马懿陷害诸葛亮,都是用的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姜维挖地道企图去偷袭邓艾,就是用的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魏、蜀、吴三家时时刻刻都在用,这个就不用再说了。
第十计 笑里藏刀。
陈登害吕布,逢纪献计佯许公孙瓒夹攻冀州韩馥,违背公孙瓒之计,就是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曹洪舍命救曹操,就是李代桃僵之计,舍掉一小将,挽救了大局(但结果小将也并没有牺牲)。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刘备夺取荆州,就是用的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就是用的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诸葛亮死后,用了一个诸葛亮的木雕像吓跑了司马懿,这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的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诸葛亮佯攻冀县,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调出姜维。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用的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诸葛亮用粮草骗姜维去抢粮,以便捉姜维,就是用的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董卓、李榷、郭汜、曹操擒汉献帝,就是用的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许攸献计曹操火烧乌巢,就是用的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曹丕趁乱纳美妾,就是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诸葛亮死后的撤退之计,就是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关羽水淹七军,就是用的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魏、蜀、吴三家在反复上演,吕布、刘备、曹操、袁术等人之间也在反复上演此计。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刘备夺取西川,就是用的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张绣设法废掉典韦再攻曹操,就是用的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诸葛亮被诬陷谋反,被刘禅下令调回大军后,诸葛亮质问刘禅那些话就是指桑骂槐,然后杀掉了宦官(指着皇上骂宦官)。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就是用的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刘琦三求计,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面的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张飞当阳桥退敌,就是用的树上开花,用疑兵吓退了曹军。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黄忠和法正登高监视夏侯渊,争得了主动权,就属于反客为主里的一种。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周瑜用美人计迷住了刘备,使其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另一,刘禅降魏后回答司马昭的话)。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明显是照搬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蒋干盗书,就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就是用的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庞统的连环计,也是引用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这个刘备前期一直在用,就不用再强调了。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分别是什么

1、第一套 胜战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2、第二套 敌战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3、第三套 攻战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4、第四套 混战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5、第五套 并战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6、第六套 败战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扩展资料:书籍背景“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是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上一篇:旅游宣传广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