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品势动作要领
跆拳道品势动作要领 跆拳道品势是修炼者在各个阶段必须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许多跆拳道赛事的重要比赛内容。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跆拳道品势动作要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站势(seogi) 1)准备姿势(Naranhi seogi) 规定动作:两脚的间距是一脚长的宽度,脚内侧平行。两腿膝盖伸直。 扣分事项:两脚尖不能向里或向外。 2)并步(Moa seogi) 规定动作:双脚内侧合并,双腿膝盖伸直。 扣分事项:双脚尖没有并拢。 3)马步(Jushum seogi) 规定动作:双脚间宽度为二脚距离,两腿膝盖弯曲,上体中正,双膝弯曲,低头向下看时膝关节和脚类在一条直线上。膝盖扣紧,不能向外。 扣分事项:膝关节过多向外或向内;双脚尖过多向外或向内;上身向前倾斜或臀部过于向后。 4)走步(Ap seogi); 规定动作:自然走步时停顿的动作。双腿伸直,重心均匀的分面的两脚。 扣分事项:两脚过宽或过窄时;上身倾斜时。 5)弓步(Ap kubi) 规定动作:双脚间距为一步半,前脚尖向正前方,上体中正,前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下看时膝关节和脚尖在一条直线上。上身挺直,后脚尖与正前方形成30度角,后腿伸直,重心的2/3放在前腿。 扣分事项:步伐过大时;后脚跟抬起或后膝关节弯曲时;后脚尖与正前方形成大于30度角时;重心的2/3没有放在前腿时。 6)三七步(Dwi tkudi) 规定动作:双脚跟并拢时脚类形成90度角,前脚跟与后腿跟之间的距离为一步或一脚半。 扣分事项: 双脚跟并拢时脚尖没能形成90度角时;·重心过于向前时; ·前脚跟离开地面时;上身向前倾斜或臀部过于向后时。 7)虎步(Beom seogi) 规定动作:身体侧跟正前方自然形成30度角,后脚尖与正前方形成30度角,重心在后腿,前腿膝关节与脚尖在一条直线上,前脚跟离地,前脚掌轻轻点地,双腿膝关节弯曲,身体重心的90-100%放在后腿。 扣分事项:后脚尖与正前方大于30度角时;点地的脚前掌与后脚类的距离大或小于半脚距离时;上身向前倾斜或臀部过于向后时。 8)左右站势(Oreun seogi) 规定动作:在准备姿势的标准动作下,把左或右脚向外转动90度。 扣分事项:跟准备姿势同样时;双脚并拢时。 二、隔挡(Makki) 1)下隔挡 规定动作:左右隔挡的拳与左右大腿的距离为两拳或一掌,辅助拳放在髋关节上,手臂向后夹紧。 扣分事项: 隔挡的拳起点没从肩开始时;动作过程双手交叉时辅助手没有伸直时;隔挡的手臂没有伸直时;隔挡的拳在大腿部内外时。 2)中位内隔挡(Momtong makki) 规定动作:隔挡的拳必需到身体的中心线,隔挡手臂的角度在90-120度,隔挡拳的高度与肩膀平行,·辅助拳放在髂关节上,手臂向后夹紧。 扣分事项:隔挡的拳没有到身体的中心线时;·隔挡拳的高度高或低于肩关节时;隔挡臂的腕关节没有伸直时。 3)中位外隔挡(Momtong bakkat makki) 规定动作:隔挡的拳心向外,与肩同高,隔挡手臂的角度在90-120度,隔挡拳的高度与肩膀平行,·辅助拳放在髋关节上,手臂向后夹紧。 扣分事项:隔挡的拳没有与肩膀同高时;外隔挡的拳在肩膀线以外或以里时(动作过大或过小时)。 4)上隔挡(olgul makki) 规定动作:隔挡手臂的肘关节到人体中心线,隔挡手臂与前额为一拳距离,辅助拳放在髋关节上,手臂向后加紧。 扣分事项:隔挡手臂的肘关节不在人体中心线时(过前或后,过高或低),起始动作过于夸张时(动作过大或过小时)。 5)手刀隔挡(Sonmal makki) 规定动作:隔挡的手掌向外,手刀位置与肩膀线平行,·隔挡手臂的角度在90-120度,辅助手掌向上,辅助手刀的'腕部在心胸,距离为一立掌。 扣分事项:隔挡手刀起始动作脱离肩膀和头部距离时;辅助手刀起始动作脱离了躯干时;隔挡手刀高或低于肩膀线的高度时;辅助手的肘关节翘起时。 三、击(Jireugi) 分类:以攻击方法的分类:正拳攻击,反拳攻击,立拳攻击。以攻击目标的分类:上、中、下段攻击。以方向分类:侧拳、锤拳、旋转拳、钩拳。 扣分事项:腕关节弯曲时;利用反作用力出拳幅度过大或小时。 四、打(Chigi) 定义:用手或拳在肘关节弯曲或伸直的情况下,利用身体的旋转力来攻击目标。 扣分事项:攻击手从辅助手的外侧旋转时;击打时肘关节上下移动时(没有走直线时)。 五、刺(Tzireugi) 定义:跟“击”的动作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手指尖攻击,比拳攻击到的距离要长,但因指尖关节较多,使用部位不正确,容易脱臼或骨折。 六、踢(Chagi) 定义:用脚的可攻击部位,利用膝关节的伸缩能力,击打目标。 扣分事项:踢腿过程当中有停顿时;没有踢到各品势当中规定踢腿高度时(高或低);攻击的腿和上身没有形成适当的角度时,如:踢腿过程中重心不稳或动作不协调时。 由此可见,一个跆拳道练习者如果要打好品势,绝非易事,须在掌握其基本动作与套路的基础上,按照上述原则严格反复练习,方能达到目的。 ;
跆拳道的品势是什么
跆拳道的品势是什么 导语:品势在跆拳道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跆拳道爱好者在练习品势的过程中不知道品势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欢迎阅读! 品势 品势又称“型”。所谓“型”,就相当于我国武术界所说的套路,即将一定数量的动作编排串连,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特点和难度的统一模式套路。跆拳道套路同称为品势。这样演练起来,即能融会贯通,腿、脚、身、臂俱练,又能互相结合,互相配合。 跆拳道品势 是指练习者以技击为主要内容,通过攻守进退的动作编排,达到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目的的一种练习方式。 跆拳道中的各种品势已知的'约有十一型25套,每一套又都有其规定的动作数量和演武路线,是相当规范的。 初学者品势 简介 (1~8章)是初学者应掌握的基本品势。 八卦源于中国《周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根据战国时代人们对《易》象的整理与介绍,解释“八卦之象” 跆拳道的品势有许多种,基本品势有太极、高丽、金刚等。通过品势的练习,可以使身体各部位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并有效地增进体质。 “八卦之象”是反映天地所代表的宇宙整体。分别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天为阳性,表现形态为刚;地为阴性,表现形态为柔,这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从而产生万物。 跆拳道的太极形态就正是以宇宙哲学观为其根本原理,运用太极阴阳学说而组合成的动作套路,因此它演练时的路线,也是循着阴阳八卦线的规律进行,所以无论攻击或防守,前进与后退,还是急速与缓慢,刚健与柔韧的变化,都是活用了太极宇宙观的基本原理。 太极以“王”字为基本路线 章节 太极一章 “乾”是寓示着宇宙万物根源的开始,同时又有刚阳之意。因此太极一章就是形成跆拳道的根本。 太极二章 兑在八卦中“为泽,为少女”,因此有内刚外柔之意,故而太极二章的形态,表面虽然柔和,但实际却是刚强的攻击,以攻击下段、中段及前踢、防上段等动作交互使用。 太极三章 “离”是象征着火,具有光和热的含意。因此太极三章的形态,含有充满活力的动作,主要由下段、前踢、正功及手刀等技术动作所构成。 太极四章 “震”的意思是具有警惕性、虔诚态度和权威性。这种型态套路中包括了按手刀、攻手刀、贯手、中段外防、侧踢种种技术。 太极五章 “巽”为木为风,而风可分为微风强风,微风代表静,强风象征威势,而太极五章所反映的就是这种型态,因此它的演武线必须循着单调的路线平稳的进行,而下半段才演变为强烈。 太极六章 “坎”代表水般的柔软。因此太极六章必须用柔软舒缓的动作去表现型态。它包括上手刀,扭转身体的动作,及其回转踢等技术。 太极七章 “艮”象征着山,山又具有厚重之意,因此这种心态要求以厚重的力量控制每一势动作的节度,这在演练时很重要。 太极八章 “坤”带表着大地,大地又是万物生长之根源。太极八章作为无端者的最后过程,同时又是有端者的最初阶段。能升为有端者即表示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平。 入段者品势 高丽 象征如斗士般骁勇,以自然体,前屈立势、骑马、交叉立,高前屈立、并步站立为主,配拳、手刀、贯手中段、下段、和肘、膝,脚法攻防组成。 30个动作 金刚 象征刚烈朴实,但又变化莫测。以屈立势、骑马势、鹤足立势等加上推掌、贯拳、击肘、双手防等动作组合而成。 27个动作 太白 据说是由太阳运行规律变化而来的套路,由屈立势、猫足立、鹤足立加上手刀金刚防、双手下侧防、螳螂单刀防、金刚胴体防、防手刀、正拳、截拳、抄拳、和各种脚法组成,要求敏捷灵巧。 27个动作 平原 象征和平及广阔,以自然体、屈立势、猫足立、鹤足立,加上弹拳,反拳、手刀下防、侧防、防手刀、山形防、金刚防、击肘、和另外一些脚法组成。要求缓慢而柔和。 25个动作 十进 象征无限。屈立势、骑马势、自然体、交叉立、猫足立加正拳、截拳、弹拳、贯手、击肘、辅手风腕防、手刀胸前解脱、十字防、防手刀及其它脚法组合成,要求身心都要有一种无限的境界。 31个动作 地跆 象征着大地,以屈立势、骑马势、鹤足立等,加正拳、铁锤、防手刀等等动作组合成,动作要求:力量集中在上肢的防御。 28个动作 天拳 象征着天的奥妙,以屈立势、骑马势、猫足立、加正拳、标掌、推掌、防手刀、等等动作组合成。动作要求:劲力之缓、敏捷之灵。 27个动作 汉水 象征水,由并步站立、屈立势、骑马势、鹤足立、交叉立和其它一些脚法组合而成。动作要求:要有水的滴水穿石和滴水成河的感觉,刚柔相济。 27个动作 一如 并步站立势、屈立势、扣腿独立等动作配合正拳、贯手、防手刀、金刚防、十字防、交叉防及其它的腿法组合成。动作要求:要做到“形随心动”的最高境界。 23个动作 在练习品势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礼仪 廉耻 忍耐 克己 百折不屈 、 以礼始 以礼终 跆拳道的重要内涵。 ;
跆拳道上格挡的动作是怎样的
上格挡是 跆拳道 格挡手势中用于斧式劈腿等由上向下的攻击技术,也可以演化成推格,例如当对手使用劈腿或腾空劈腿时,可使用上格后向前冲刺步,将对手的重心打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跆拳道上格挡。欢迎阅读!
跆拳道上格挡的动作如下所示
上格挡起始动作:右上格挡时,右臂放在左髋关节处,拳心向上。辅助的左臂弯曲放在右肩部,拳心向外。
上格挡规定动作:格挡拳的拳面和耳朵对齐,格挡的手臂与头部为一拳距离,格挡完成后在头的斜上方45°角。
跆拳道上格挡动作教学
初学跆拳道的注意事项
1、注意礼节
行礼:并步直体站立,上体前屈30度,头部前屈45度鞠躬行礼,礼毕,上体还原成立正姿势。其他如立正、稍息、坐姿等都与平时体育课中动作有区别,应向馆内教练或老生及时请教规范的姿势。跆拳道以礼始以礼终,练习跆拳道应注意自身行为举止,穿过分不整的衣装进馆,或在道馆内大声喧哗、聊天说笑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不应拿各种器具以及道服进行玩耍,道馆有垫子的不要穿鞋踩在上面,进出道馆时,在馆门口处应向道馆(国、道旗)行礼。
2、做好热身
跆拳道的准备活动也正是为了使身体达到一定体温与兴奋状态。一般来讲,天气较热时,准备活动时间可短些,天冷时则相应延长,并更要注意多穿些衣服保暖。人体在激烈运动中最易受伤的大多是几个主要关节,如脖子的颈关节,胳膊的肩、肘关节,腿的髋、膝、踝关节以及连结上下肢躯干的腰椎等,应将这些关节作为重点加以活动,以防发生损伤。
3、训练发声
跆拳道的训练过程中发声可以激励精神,提高训练效果,同时借助发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体力消耗,实战中的发声可以在提高个人自信的同时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白带新生初学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但应该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以提高训练效果。
4、听从教练的安排
学习跆拳道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看到别人练习的架势好看就盲目模仿。练习强度及练习量必须适当,依年龄大小、体格壮瘦、技术熟练、训练期别、疲劳恢复等渐进实施。一定要听从教练的安排,系统地练习跆拳道。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盲目追求高阶段的练习,不但不能进步,反而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影响学习进度。
5、做好放松
训练结束后要进行全面的放松,让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慢慢调整到正常水平,有效地消除疲劳,缓解肌肉疼痛。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着休息,应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跑、再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这样能使快速血液循环慢慢平稳下来,减轻心脏负荷。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冬天适合喝温开水,不宜马上洗澡、吹风,不宜立即进食。
跆拳道上中下格挡教学要点
1、下格挡:以左手下格挡为例,左手握拳置于右肩,拳心向自己身体,右手握拳置于右腿正前方,距大腿两拳距离。下格挡时,左手快速下行至左腿正前方,拳心距离左腿两拳距离高度。右手回至右腰部。2、中格挡:以左为例,左手握拳置于左侧,拳心向外,肘关节角度为九十至一百一十度,拳高度不低于肩膀,不高于耳垂。右手握拳自然向前伸直,高度位置在心窝。格挡时左手快速格挡至胸前,拳心向自己,肘关节角度不变,拳高度位置与咽喉平。3、上格挡:以左为例,左手置于右胯关节处,右手放在左肩部,拳心向自己,拳与手臂贴住身体。格挡时,左手拳面向上走,经右肩部右耳部格挡至额头正上方,拳心向处,与额头距离一拳,比额头高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