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话是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作者也希望自己可以遇见明君,报效祖国。1、《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2、出自《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诗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辅国功业,大笔如椽。三顾,三次拜访,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20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屡屡,多次,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讨。天下计,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4、《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这就是“老臣心”。“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是什么意思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这是全文翻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这是文断赏析
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下一句是什么
1、“三顾频烦天下计”的下一句是:两朝开济老臣心。2、这首诗出自杜甫的《蜀相》,意思是:频烦:屡屡,多次的意思。这里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讨。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多次与诸葛亮探讨统一天下的策略。3、具体原文如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下一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下一句是什么
1、“三顾频烦天下计”的下一句是:两朝开济老臣心。
2、这首诗出自杜甫的《蜀相》,意思是:频烦:屡屡,多次的意思。
这里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讨。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多次与诸葛亮探讨统一天下的策略。
3、具体原文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