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非常懊悔的是这些以前引以为豪的青春年少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根本是缪误几乎随处都被绑架,实际上兰乔常说的大道理每个人都懂,仅仅很有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那样以趣味性的方式阐述得让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大家念书工作中,大家谈恋爱生活,世俗的意识自小就告知我们要去争得这些所说的较好的和最棒的,大家为了更好地考题第一而得意忘形,大家为了更好地获得一份“好”工作中而激动不已,大家为了更好地寻找一个美女老婆而得意洋洋,大家为了更好地一点奖励金而惊喜万分在我们在工作中生活学习中取得了一切一点说白了的“造就”而志得意满时,却不知道殊荣、脸面和物质鼓励这种食物都不过是精神枷锁罢了,从那一刻起大家如同被罩上缰绳的驴而被生活所驱逐着上道,没人问大家真真正正需要什么,没人告知大家需要去要求哪些,自然更不容易有些人告知过大家世界是什么及其全球为何,她们告知大家的仅仅权益的角逐和盛衰的斤斤计较。
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是一部豆瓣评分达9.2分的印度电影,荣获印度电影协会等16项大奖。是大帅哥阿米尔汗主演,片长接近3个小时,看完此片我完全忘记了倍速我常用的看片功能,是关于一群印度理科生的故事。
印度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工程师,因为工程师工资高,毕业可以去美国的硅谷上班。当前,我们国家的父母只要孩子数学物理科目还不错,就会要求孩子读理科。文科生和艺体生是很多家长的第二选择。
印度电影最大特色就是歌舞。车子开在风景如画的南亚次大陆盘山公路上,来自印度洋的微风拂过这个山谷。路边肆意开放的鲜花,远处密集的针叶林,再远处神秘的雪山,碧蓝的天空,非常有特色的印度音乐,密集的鼓点,一下子把观众带进电影的故事里。
《三傻》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回忆三个好基友考进印度帝国理工学院,他们校园生活的共同故事。一傻是法涵是热爱野外摄影;二傻兰俱是背负巨大家庭压力,每次考试垫底;三傻是阿米尔汗主演的兰彻,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敢于挑战一切权威,敢于向陈旧的思想宣战。他用自己的独立特行,敢想敢做,影响和改变了自己的好友。
电影是悲喜剧情交加。一个毕业班的孩子延迟交毕业作品,被学院主任“病毒”判为不能毕业,最终这个孩子无法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而自杀。“病毒”的儿子喜欢文学,但是这个老爸要求他读工程师,在去考试的火车上自杀。“大傻”和“二傻”一个伪装自己的热爱,一个恐惧生活的一切,但是他们非常幸运,有“三傻”这个好朋友的鼓舞和帮助,最终他们都完成自己的学业,拥有了各自的幸福人生,这是喜剧。
兰彻的人生更加离奇,兰彻是一个大庄园仆人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好在庄园的主人收留了他,陪伴主任儿子读书,读书的天赋极好。
其实兰彻是庄园主儿子的名字,庄园主为了儿子不是“土包子”,得到世人的尊敬,要求“三傻”顶替庄园儿子考上帝国理工学院,拿到工程师的学位。
为了遵守约定,当兰彻毕业后就断了所有人的联系,恢复自己以前的名字拉旺。拉旺在边远的一所小学当老师,几经波折,“大傻”和“二傻”以及“病毒”的二女儿找到了拉旺,在蔚蓝色的班公湖边,拉旺尝到了爱情的幸福滋味,重新收获了两位好友的友谊。
“三傻”拉旺说过: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此时,拉旺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是一个顶级的印度科学家。
三傻大闹宝莱坞 影评
一些废话但我想说:小学时候就看了这部电影,那时就感觉很好笑,根本没看懂。前段时间重温,感触颇深,却发现有不少人觉得剧情扯,角色烂,于是心血来潮写下一篇不规范的影评。
个人认为在本片中,角色不仅仅是角色,情节也不仅仅是情节,一切都具有象征意义,都是反映主题的载体。
片名:人家原来其实叫《三个傻子》,三个自然指的是兰彻,拉朱,法罕。为什么是傻子呢?兰彻是新思想的精神领袖,拉朱,法罕是拥护新思想的伙伴;然而在旧社会,旧体制内这样一个新思想联盟在别人看来不就是傻子吗?
角色:病毒院长:旧体制的制定者
查图尔:旧体制忠诚的维护者
皮娅(院长女儿):对旧体制心中一直有怀疑的种子——勇敢冲破禁锢追求新思想(最终)
兰彻:新思想的精神领袖
法罕:内心有新思想萌芽却没勇气——新思想伙伴(最终)
拉朱:没有屈服于旧体制却被旧思想严重污染——新思想伙伴(最终)
拉伊(想造飞机的那位):深陷旧体制并被其害死的人
主题:主要是三点
1、教育
(一)新旧教育思想斗争
a.开学兰彻反击学校传统(暗)
b.兰彻上课顶嘴老师(明)
c.兰彻上讲台讲课(明)
d.兰彻替换查图尔稿子上演演讲闹剧(明)
e.院长门前撒尿(暗)
(二)新教育应该什么样
a.兰彻反击和顶嘴发言,帮助接生孩子—实用主义
b.帮助拉伊完成飞机项目—科学钻研精神
c.就算是为了与旧体制斗争也不愿作弊的拉朱—实事求是
d.永远乐观的兰彻—积极向上
(三)新教育体制的形成:升华部分
1、皮娅逐渐爱上兰彻—皮娅帮偷试卷—皮娅与院长争吵
特别是这个争吵,自己儿子的死沉重打击了院长的旧思想。谋杀这个词已经出现在院长耳朵里两次了,可以说是诛心了,他已经有所动摇了。
2、兰彻帮助皮娅姐姐的孩子出生
院长含泪对这个新生儿说了一句:做你喜欢的去。此处他已经想放弃了。
3、院长送笔(这个情节真的很妙,也很关键)
院长送笔宣誓着新思想完全战胜了旧思想。但是此处的小细节,院长说的那句话,非常妙!
“你也不总是对的”这到底什么意思呢?看到不少人说是人无完人的意思,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此处是创作者的精心处理
前面全部都是刻意的情节安排和尖锐的讽刺,矛头直指旧思想,旧体制,似乎要将旧的一切都打死。此处旧思想彻底败了,但院长却倔强的证实兰彻这个新思想领袖有错误,他是对的。目的就在于告诫兰彻或者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旧思想,旧体制,一定要批判继承,旧为今用
4、兰彻大学毕业失去联系,大家发现兰彻不是兰彻
这部分揣摩了很久,觉得特别高级。
兰彻以前不是兰彻,只是佣人的孩子,那么创作者为什么非要让他套上一个戏剧化的身份,进入一个旧体制大学呢?在旧社会,他的假名,假身份,去旧体制学校,这些都能保护新思想不被扼杀,使其与旧思想争斗。
而大学毕业,旧体制的学位证书给了真正的兰彻,他心甘情愿舍弃了一切,迫不及待成了法撒克.旺度,为什么这么洒脱?新思想已经成熟,他不再需要任何保护了,再也不需要当兰彻了。为什么失去联系?他要去用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体制了。
4、大科学家法撒克.旺度建立自己的学校,带孩子们学习。
当大家终于找到旺度时,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新教育体制,将新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2、贫富差距
a.三傻家庭差距
b.拉朱姐姐没钱结婚,皮娅姐姐豪华婚礼
c.疯狂讽刺皮娅拜金前未婚夫
d.贫穷的兰彻用假身份读书
e.毫米没钱读书
3、人生态度
(一)all is well 心很脆弱,要学会哄它
这个真的贯穿全片。
一开始兰彻带出这个思想,鼓励两个小伙伴。
后来拉朱跳楼,没死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拉伊自杀死了,拉朱没死,自杀都是因为心太脆弱了,但拉伊没有接受过all is well ,拉朱却接受了这歌思想,他挺过来了)
然后两人都找到工作了
最后成功救活新生儿
all is well 是创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人生态度
(二)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找上门
纵观全片,我们发现,无论是查图尔还是旺度(兰彻),他们都成功了,那是因为无论是旧体制还是新体制内,追求卓越都会成功。这是另一种人生态度。
最后
之前看到好多帖子,吐槽剧情离谱,人物设定夸张,把这部电影贬的一无是处。只把人物当人物,情节当情节,还喜欢做杠精,没看懂还侮辱了这部好电影,无语。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