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舵雪橇的雪橇身是由什么制成的?
无舵雪橇的雪橇身是由木制的。无舵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无舵雪橇是乘木制或金属制的双橇滑板在专用的冰雪线路上高速滑降、回转的一项冬季运动项目。木制雪撬表面有一对宽不超过45厘米的平行金属滑板。滑板前部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作为比赛项目,雪撬仅限于人工操纵,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雪橇:雪橇,雪上运动器材。用木料或金属制成。种类繁多,一般有无舵、有舵、单撬、宽撬、骑式、卧式、连模、牵引、电动、风帆等类型。目前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只采用无舵雪橇和有舵雪橇进行竞赛。无舵雪橇为木制,底部滑板为金属。一对平行的滑板宽不超过45cm。滑板前翅都允许保持一定的弹性,但不得装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单座重不超过20kg,双座重不超过22kg。有舵雪橇用金属制成,前部是一对活的舵板,其上部与方向盘相接.并装有固定的流线型罩。尾下部安装刹车制动器。双人雪橇长270cm,宽67cm,包括人的体重不超过375kg。
1764俯式冰橇起源于哪里
俯式冰橇起源于北欧。俯式冰橇,是一项以雪橇为比赛工具的冬季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运动员需俯卧在雪橇上滑行,最高速度可达至每小时130公里以上。俯式冰橇所用的冰橇底部要以铅块加重的撬架和两根固定的「滑铁」而成,滑铁,撬架以铁制。在冬季奥运中俯式冰橇设立男子和女子的个人赛事。第一次的俯式冰橇比赛在1884年举行,参赛者是在结冰的道路上举行比赛,从圣莫里茨滑到Celerina,获胜者得到一瓶香槟当做奖赏。1887年开始出现类似现在这种俯卧式的雪橇姿势,1892年正式定名为Skeleton,因为这种雪橇的造形类似人体的骨架,也称骨架雪车。比赛用的俯卧式雪橇是以钢材制成,预赛时两趟比赛必须使用同一辆雪橇。如果在比赛过程中雪橇损毁,备用雪橇可以报准后参加比赛。男子比赛所用的雪橇,规定不得超过43公斤,雪橇和选手加起来的重量不得超过115公斤。女子项目选手和雪橇重量合计不得超过92公斤,雪橇净重不得多于35公斤。
无舵雪橇的历史沿革是什么?
无舵雪橇的历史无舵雪橇的存在历史比有舵雪橇早得多,它于8世纪初的奥斯陆就有类似雪橇的运输工具存在。而历史上首次正式的国际雪橇比赛是在1883年的瑞士,当时来自欧洲与澳大利亚的运动员要利用雪橇滑行4公里,最终的胜利者是一队澳大利亚组合赢得。后来于1913年,国际雪橇联合会成立。而无舵雪橇在奥地利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子单人、双人与女子单人小项,双人小项最近无分性别,但由于一直以来只有男性参加,因此久而久之成为了男子双人小项。在整个冬季奥运的无舵雪橇项目中,德国、意大利和苏联是该项目的大赢家,它们都夺得过半的无舵雪橇中的奖牌。比赛场地无舵雪橇的滑道以混凝土或木所建成,滑道宽1.3至1.5米,两侧的护墙要浇冰,男子比赛线路长度为1000至1400米,比赛线路长度为女子800至1200米,滑道内有11至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8米,平均坡度为4至10度,男女没有分别,在滑道内,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异为70至130米。无舵雪橇与冬奥会无舵雪橇在奥地利冬季奥运中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至今已设有男子单人、男子双人与女子单人三个小项。比赛用的雪橇以木制,它的前部没有舵板,在后部也没有制动闸,只于底部有一对用以平行的金属滑板,宽34至38、高8至20、长70至140厘米。而由于雪橇没有方向盘,因此无舵雪橇比有舵雪橇更难操控。在比赛展开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要借双手的力把雪橇于起点推动,到达终点后,运动员仍要在雪橇之上,否则成绩不会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