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又又又“跑路”了 獐子岛董事长已被市场禁入
财务造假被罚 獐子岛的扇贝又“跑路”了。 11月11日,獐子岛(002069.SZ)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其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存在重大减值风险。 公告称,獐子岛于11月7日启动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活动,基于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截至目前的抽测结果显示,已抽测区域2017年、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为不足2公斤和3.5公斤,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水平。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还称,因抽测工作未完成,且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暂时无法判断此次底播虾夷扇贝死亡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核销的具体金额。 截至2019年10月末,獐子岛上述2017年底、2018年底的播虾夷扇贝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6亿元、1.4亿元,合计账面价值3亿元。 獐子岛公司位于大连黄海深处的獐子岛,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獐子岛海水养殖业发达。獐子岛公司的前身是当地渔民成立的集体企业,后几经改制,于2006年深交所上市。 2014年,獐子岛出现上市以来业绩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11.89亿。对于亏损原因,獐子岛称是黄海冷水团事件导致其扇贝大量被冻死。2014年亏损后,獐子岛2015年持续亏损,并因此而披星戴帽。2016年,獐子岛靠变卖资产,扭亏为盈,得以摘帽保壳。 然而,2017年獐子岛的扇贝又“跑路”了,獐子岛也再次陷入亏损。根据当时公告,因獐子岛的底播虾夷扇贝因降水减少及温度等原因而饿死,导致其扇贝存货异常,进而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使其2017年亏损7.2亿。 不过,上述说法备受投资者质疑,甚至2014年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被疑是人为所致,监管层也随之对獐子岛进行调查。 2018年2月,深交所对獐子岛进行多轮问询,同时大连证监会就獐子岛扇贝异常情况产生的业绩影响未及时披露,对吴厚刚等高管出具了警示函的监管措施。此外,证监会还对獐子岛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今年7月份,上述立案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扇贝盘点等事项更是涉嫌虚假记载。基于此,证监会对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等措施,其他高管也被不同程度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因虚增营业外支出等财务造假行为,獐子岛2016年度实际净利润为-5543万元,业绩由盈转亏。也就是说,獐子岛早该退市了。 迫于扇贝屡次“跑路”带来的影响,獐子岛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要向以扇贝、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多品种养殖格局转型。据其半年报问询回复函,獐子岛的扇贝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19.3%已降低至今年6月底的3.86%,毛利占比从2016年的31.8%降至今年6月底的4.2%。海螺、海胆、鲍鱼等品种的收入及利润贡献比例逐渐上升。 但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营收20.11亿元,同比下滑4.44%;净利润亏损3402.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245.5%。獐子岛在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称,业绩出现亏损是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灾害影响,扇贝可收获资源总量减少所致。
獐子岛扇贝事件始末獐子岛扇贝跑了是怎么回事
在小编一开始看见这个标题的时候就有点想笑了,因为是在是太搞笑了,扇贝会跑听起来就有点搞笑,但是知道事情始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整件事情并不是扇贝跑了这么简单。事件始末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2017年的业绩从预盈调整为预亏5.3亿元~7.2亿元。公告一出,市场哗然。这是继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公司超百万亩虾夷扇贝“报废”后,该公司扇贝再次被宣布“跑路”。獐子岛捕捞队员透露,公司2009年-2011年间底播苗种时存在大量掺杂沙子和瓦块的情况,而且虚报数量,致使到了收获季没有扇贝可捕。如果这一事实存在,意味着獐子岛在受灾海域没有底播足额的贝苗,冷水团温度异常只是导致百万亩海洋牧场绝产的“替罪羊”,虚构存货才是“元凶”。面对这一质疑,獐子岛董秘孙福君解释称,公司每年一度的虾夷扇贝底播大会战(即进行播苗)是一个开放式的大生产,历时70天左右,仅公司直接参与人员就近千人。与此同时,播苗期间作业还涉及公司在大长山岛、小长山岛、海洋岛、旅顺口区建设的4大苗种组合基地、近百户育苗组合。不过目前这个事情还在调查呢。怎么回事在宣布扇贝跑路额以后,有人就把扇贝飞速游泳的视频挂到了网上证明扇贝真的会“跑”,但是这一次的扇贝到底跑没跑还需要调查。但需要调查的不独獐子岛一家。近期几家预披露业绩的上市企业已经被编成段子:“贝因美:亏10个亿,服不服?乐视:不服,我加个零;保千里:亏得数都数不清;獐子岛:哦,我扇贝又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