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幼儿要多进行户外锻炼?
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它大大减少了幼儿的约束力,同时对幼儿有重要意义。1、户外活动有利于孩子亲近阳光和空气,走近大自然:户外活动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以个体或群体的方式,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与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球、等,既满足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感。2、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儿童抵抗能力:研究表明,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儿童,身体结实,不怕风寒,一年四季很少生病。3、夏天怕热着、冬天怕冻着的孩子身体反而娇嫩,对季节的交替变化不能适应,容易伤风感冒。人的健康标志之一就是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否适应。而在决定适应能力的因素中,皮肤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皮肤内有无数感受外来剌激的神经末梢,它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剌激最先发生反应,具表现在对体温的调节上。4、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利用日光等自然条件的剌激来提高对体温调节的能力,以增进体格的健康。5、经常在户外锻炼的孩子,受到寒冷的刺激,体温下降幅度小,恢复的速度快。反之,缺乏户外锻炼的孩子,体温下降的幅度大,恢复的速度也比较慢。随着寒冷的刺激,全身代谢加强,内脏器官内血液的供应量增加,内脏器官也得到了锻炼。所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孩子的抵抗力要比其他的孩子强。6、户外活动能满足孩子好动与探究的本性:在户外活动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7、户外活动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户外活动对增强呼吸器官,加强心脏活动能力,改善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也都有好处。
为什么户外运动对幼儿发展这么重要?
户外运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一、户外活动是强身健体、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户外活动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影响,采用适合幼儿生理特点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二、户外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户外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让孩子精神焕发,情绪愉快,而且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反应灵敏等多种意志品质。三、户外活动是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最佳途径。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老师总要向孩子交代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四、户外活动能提高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户外活动往往是需要与小朋友一起展开的,即使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也有不少规则。可以说,户外活动为幼儿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世规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如下:一、玩大型玩具注意事项1、活动前,应仔细检查活动场地、大型玩具是否存在全隐患,有无安全防护装置。2、清点幼儿人数,检查着装,同时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3、交代活动规则及安全要求,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有秩序地进行游戏。4、关注个别体质弱、能力差的幼儿,做好个别照顾和保护。5、活动中应做好指导教师分工,各负其责。6、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舒缓幼儿情绪。清点人数、检查着装、组织幼儿有秩序返回。7、大型玩具应在危险点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语。二、大型园外活动注意事项1、幼儿园必须考虑园外活动是否符合幼儿安全和卫生的要求,严禁参加可能危及幼儿人身安全的活动。2、遵循“安全第一”原则,执行大型活动申报制度。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大型园外活动。3、提前对场地、环境安全、行车路线、交通工具、设施、设备、消防、疏散通道等进行详细勘察,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4、提前与合作单位联系沟通活动方案,进行细节推敲,尽可能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制定《外出活动意外事故预案》。5、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人,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职责。6、避免在流行病高发季节组织活动。7、活动前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确安全要求,协同做好教育工作。8、活动前和活动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做好保健医生、活动现场安保工作、安全就餐工作安排。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是在幼儿园进行户外活动时,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安全。下面我分享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一起来看下吧。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1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户外活动衣着服饰注意事项 幼儿户外活动服装应以宽松、舒适、透气、吸汗、便于运动的棉质运动装为主。 1、服装样式简洁、合身,无多余饰物,如:绳、链、金属物等; 2、鞋应轻便合脚,最好以无鞋带的平底运动鞋为佳; 3、根据天气情况及幼儿户外活动量的大小,及时增减衣物; 4、着装要适当,不要太多或太少。冬季带上帽子、手套; 5、活动中关注幼儿衣着是否穿戴整齐,并提示协助幼儿及时解决问题。 大型玩具注意事项 在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玩具设施与游戏器械的选择与配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多种类型的、适宜的玩具器械能够支持与引发幼儿更多样的活动内容,使整个户外环境更加丰富、完善,更富吸引力,同时还能使园所户外环境的整体品质得到提升。 在游戏时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滑梯注意事项 1、有秩序上下滑梯,不推不挤不闹; 2、滑滑梯时要坐稳扶好,双腿并拢,自然滑下不停留; 3、确认前面幼儿离开再滑下,不能反方向攀爬滑梯,不能在滑梯上站立、打闹,学会等待、谦让; 4、雨后器械湿滑,易造成危险,请勿玩耍。 水池注意事项 1、游戏前要穿戴整齐水鞋、水裤; 2、不可在戏水区奔跑或追逐,以免滑倒受伤; 3、水池内严禁推搡他人,以免撞倒受伤; 4、保持沙池干净整洁,不随意扔脏东西; 5、游戏结束后收拾好玩水工具。 沙池注意事项 1、在沙池规定区域内玩耍,不将沙子抛洒在池外; 2、玩沙时不用双手搓揉眼睛、不扬沙、不吃沙; 3、保持沙池干净整洁,不随意扔脏东西; 4、玩沙后要及时洗手,收拾好玩沙工具。 安吉游戏注意事项 1、在规定区域内玩耍,有序取放玩具; 2、尝试与同伴合作游戏; 3、游戏结束后要及时洗手,将玩具物归原处。 脚踏车注意事项 1、一辆车只能乘坐一个幼儿; 2、行驶过程中请避让行人; 3、不将脚踏车驶离规定区域; 4、离开后请将车辆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秋千注意事项 1、玩秋千时,双手应抓牢链或扶好扶绳; 2、坐稳,不站立、不多人一起荡秋千; 3、游戏保持在适宜高度,防止从高处跌落摔伤; 4、禁止在秋千悠荡范围内活动、停留; 5、停止玩耍,须待秋千自然停稳后离开。 户外建构区注意事项 1、排队、有序取放玩具; 2、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游戏; 3、先进行轨道搭建,再骑行; 4、游戏结束后根据标签进行分类,物归原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独特方式。更是他们心灵与成长的内心需求。户外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健康的主要活动环节。同时,也是出现安全问题最严重的活动环节。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 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2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不合理的运动方式 有些教师不能够正确选择适合幼儿的运动方式,或采用不恰当的运动方式,也会造成幼儿身体的损伤。有些教师出于对幼儿的喜爱,会让幼儿跟着自己做一些成年人才能承受的运动,不但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弱,还会导致幼儿因常规意识差而出现运动损伤。例如悬吊或震动性较强的运动。成年人由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的各项技能均达到了成熟的状态,对于这些活动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活动往往容易造成他们骨骼和肌肉的损伤,特别是关节部位,幼儿的关节尚未发育完全,一旦进行悬吊或震动活动,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2、运动量控制不科学 许多家长盲目地认为要想让幼儿有好的身体素质就要从娃娃抓起,甚至一些幼教工作者也有这样的错误想法,在安排体育活动时,盲目满足家长不恰当的要求,为幼儿安排过量运动。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育,甚至可能造成负面效果。 幼儿心肺系统以及肌肉和骨骼发育尚不完全,肺活量小于成人,呼吸频率快,一旦运动量较大,就有可能造成心肌壁增厚,影响心腔扩张和心肺功能发育,严重的还可能因为心脏负担过重而发生猝死现象。 3、运动前后的饮食问题 幼儿在进行运动后,容易感到饥饿,这时如果教师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饮食控制,就可能导致幼儿饮食过量。一般来说,大部分幼教工作者都掌握着运动后不宜过量饮食的常识,都能够在运动后合理安排幼儿进食。 但是运动后不能暴饮也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幼儿体温偏高,在运动时容易大量排汗,运动后幼儿很容易感到口渴,许多幼教老师看到幼儿大量排汗也容易纵容幼儿过量饮水,以为这样能够帮助幼儿补充水分。运动后的过量饮水会加重幼儿胃肠负担,使胃液被稀释,影响幼儿的消化功能。此外,喝水速度过快会导致幼儿心脏负担加重,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和胸闷腹胀。 4、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器材的购入本身存在缺陷,厂家的设计不科学等。比如幼儿蹦床,如果存在着设计缺陷,幼儿踩在上面很有可能因为动作的不协调,踩空而扭伤到脚踝,这样的活动器械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有的.幼儿园使用已久的器械得不到及时维修,也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细心地在组织活动前检查或维修,对活动内容的程序不了解,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5、对幼儿缺乏安全教育 幼儿本身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与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活动中要对幼儿反复强调安全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却不太重视这一点,这就会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模仿电视场景中打斗等的危险事情。例如,幼儿会模仿动画片中的场景,将同伴绑在树干上,还会有幼儿高空抛物,不仅会打到幼儿自身,还会伤害到其他小朋友,这些现象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反思。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1、选择合理的体育活动形式 要为幼儿选择合理的体育活动方式,首先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身体素质好,爱运动的幼儿,可以安排跑动稍多一些的活动或是能够锻炼他们体质的活动,而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幼儿,则可安排拍皮球、荡秋千等相对运动强度低一些的活动,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不排斥之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其次要控制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的活动,尽可能避免悬吊或震动类的活动,运动一定时间安排幼儿休息一段时间。最后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安排徒手操和器械操,使幼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能够得到锻炼,并且在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引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2、严格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为了避免过量运动对幼儿造成伤害,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的运动量进行严格控制。 首先,应当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父母喂养方式的不同,幼儿本身身体健康状况、活动能力和体质就各不相同,这一点与成年人是类似的。因此,在对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幼儿,要注重提升活动技巧,引导他们多加练习;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则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不断提升活动难度,从易到难,使幼儿逐渐掌握活动要领;对于活动能力较弱或排斥体育活动的幼儿则要注重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并通过教师的重点指导来改善其身体的协调能力。 其次,应当考虑幼儿参与的兴趣。只有当教师安排的体育活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时,他们才愿意参与其中,享受运动的乐趣,才有可能达到必要的运动量。 最后,要考虑到幼儿才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只有在他们真正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成为运动主体,才有可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充分参与,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运动能量,最终达到应有的运动效果。 3、运动前后避免暴饮暴食 要防止幼儿在运动前后暴饮暴食,主要靠教师的控制和引导。一般来说,幼儿在运动前并不会形成“多吃、多喝才能有体力活动”的错误认知,这时,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幼儿的常规餐饮就能够确保其在活动前饮食适量。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运动后,幼儿大量活动后,容易产生饥饿感,或是觉得口渴,非常容易造成用餐过量或快速、大量饮水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平时的用餐表现,关注每个幼儿的用餐情况,确保幼儿不会用餐过多。同时,对于饮水,也要给幼儿适量的温开水,避免幼儿饮水过快,也要控制幼儿的饮水量,不要使幼儿因快速、大量地饮水而对心脏和肠胃造成负面影响。 4、定期检查,排除体育器材及场地的安全隐患 幼儿园要定期对园内大型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维修。教师必须在幼儿活动前就掌握活动内容和活动路线,例如,选什么场地,用什么器械,如何操作等等,活动前要考虑这些安全问题,还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合的场地与器材。如场地中有大型体育器材,要注意留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当幼儿操作器材时,教师要提醒他们与同伴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危险。如躲闪、投掷等活动,就应该选择较宽的、空旷的、没有障碍物的场地,以防止幼儿相互碰撞带来的危险。 5、有意识地加强安全教育 当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应组织幼儿系统地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幼儿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碰撞和肌肉拉伤等。同时,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中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发现幼儿做出不安全的动作或者其它危险的事情时应当及时制止,并且对幼儿进行适时教育,当幼儿掌握了一些安全意识与规则后,也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