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食品安全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与食品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逐步形成独立的食品产业体系,成为集三产为一体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不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给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看我国目前还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问题。本篇内容: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加工中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违法从事食品安全经营活动问题严重食品安全意识淡薄PART 1 I 农业种植、养殖业的源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而过量的施用化肥,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预防和治疗家畜、家禽、鱼类等的疾病,促进生长,养殖者大量投入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造成了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兽药的残留已经成为目前及未来影响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PART 2 I 食品加工中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从近两年国家对食品的抽查结果来看,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产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其次,在一些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PART 3 I 违法从事食品安全经营活动问题严重在食品的加工中进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尤其是一些个体工商户或者是一些家庭式作坊,生产条件、卫生条件不符合生产安全食品的要求。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让一些病死的畜禽肉、霉变原料、下脚料流入市场。PART 4 I 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些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思想,导致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合理膳食知识及维权意识薄弱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当前农产品安全短时期内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存在问题。从“全食物链”的角度进行农业与食物管理的顶层设计,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经验。针对当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体系与战略的现状,必须将传统的“粮食安全”战略从根本上调整为“主粮安全+食物安全”战略。只有按照“口粮安全+食物安全”的战略对农业与食物行业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才能进一步讨论如何确保我们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有哪些?
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很多,主要有:(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食品安全危害介绍: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s)是指潜在损坏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包括生物、化学以及物理性的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 危险。一旦食品含有这些危害因素或者受到这些危害因素的污染,就会成为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Potentially hazardotIs foods),尤其指可能发生微生物性危害的食品。食品安全危害可以发生在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其差异较大,按照HACCP危害分析的通常分类,有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