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的原文是什么?
毛泽东诗词有许多,在此我列举几个有名的:《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菩萨蛮·黄鹤楼》一九二七年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甄一片,分田分地真忙。《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如梦令·元旦》一九三零年一月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毛泽东诗词中有一句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哪首
出自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原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阕中,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 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
01 就是说,现在依然有“秋风”“萧瑟”的自然现象,可是,现在的神州大地,与三国时相比,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劳动人民正在创造着惊天动地的新业绩——即“换”一个“新”的“人间”,新的社会。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出自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而最后一句就是说,现在依然有“秋风”“萧瑟”的自然现象,可是,现在的神州大地,与三国时相比,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劳动人民正在创造着惊天动地的新业绩——即“换”一个“新”的“人间”,新的社会。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 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出自哪里?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出自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意思是现在的北戴河,依旧秋风萧瑟,但是人间已经换了新颜,萧瑟秋风化用了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展示了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此诗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在历史背景下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境和要表达的思想。扩展资料:《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淘沙.北戴河
“换了人间”是哪句诗里面的?
“换了人间”出自毛泽东的词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有感于国家一派欣欣向荣,在此填了这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时间跨度极大,从曹操东临碣石赋诗直到今天的诗人作词。神来之笔结尾就是词尾的“换了人间”,不但表达出诗人和曹操一样的雄心,也指出世界如今完全不同。这既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意外之意,散发无穷。
换了人间出自哪里?
“换了人间”出自毛泽东的词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有感于国家一派欣欣向荣,在此填了这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时间跨度极大,从曹操东临碣石赋诗直到今天的诗人作词。神来之笔结尾就是词尾的“换了人间”,不但表达出诗人和曹操一样的雄心,也指出世界如今完全不同。这既是议论,是感慨,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意外之意,散发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