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郎歌曲
小儿郎歌曲是中国传统民间歌曲之一,源自中国古代,歌词朗朗上口,曲调悠扬动听,广受人们喜爱。据传,小儿郎歌曲的曲调由民间传说中的龙神之音演变而来,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小儿身世坎坷,遭人欺凌却仍旧积极向上的故事。歌曲以小儿为主角,深入描绘了他的愁苦和坚韧,慷慨激昂,表达了人们对小儿的尊敬和爱戴。从歌曲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情世故,注重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特点。小儿郎歌曲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透过歌曲中小儿的形象,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勇气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此外,小儿郎歌曲也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小儿郎的形象在古代文化传承中也有所体现。据史书记载,在南朝时期,陈霸先和李密曾经使用小儿郎这种形象来招募士兵,鼓舞人心,持续鼓起人民的抗争意志。总而言之,小儿郎歌曲不仅仅只是一首好听的民歌,还有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首歌曲能够通过岁月的沉淀一直传承至今,不仅是中华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音乐与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其美妙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让这首歌曲一直被大家传唱和喜爱。
小儿郎歌词 关于小儿郎歌词
1、歌词
檐儿上燕来巢
枝桠儿上喜鹊在闹
新发的柳枝抽条儿
惊了清宵
懒起阿娘叫
今日的花朝早
昨夜的风筝缠线谁直念叨邻家阿娇
东家阿娇俏
髻上云边儿花枝绕
眉间春岭如烧 悄赠袖桃
此时芳草遍地绿杨满天日暖风高
看我就几缕东风放鸢上碧霄
想那东风无信既有闲情吹野草
偏不随人心愿送我风筝九丈高
手拍丝轮挑 线缠柳林梢
风飘飘 纸鹞摇
谁夸今岁春早云轻日高天正好
惹得线绞枝头声惊林动鹂鸟噪
只怪风不巧 阿娇你别笑
这满岭花 你挑
西街布包牢
北坊的皂儿糕油烧
南庙里新求符桃 想来路迢
老道你别笑
莫欺我年少
谁家的儿郎如我志在四方心比天高
遥看炊烟寥
村口的杨柳又高
来往殷殷言笑 不见阿娇
恍作离别时候路头相送一步三眺
偏不想 落日刚好 无人踏歌到
愿为回首欲效前人陌头折柳梢
留成他日客乡春来凭作游子劳
可惜景正妙 如花人不到
思飘飘 路遥遥
不想山路多艰密林有意遮晚照
忽觉诗中风景无限不及阿娇俏
今朝儿郎小 他乡游子老
袖中桃 谁要
都说一年四时风光不及春日早
偏看二月新风吹开岭边杏花烧
少年多烦恼 登高好远眺
心飘飘 目杳杳
想来书中所绘万千不如常言道
千里相送难及对面将心明月照
今朝儿郎小 莫待他日老
此时歌 正好
2、歌曲简介
策划:贝拉的泡泡糖
作词:一碗鸡肉卷
作曲:李大白k
编曲:李大白k
演唱:初禾Ryio
混音:Wuli包子
曲绘:墨心绘意工作室
PV:素素鸦
题字:初禾Ryio
出品:中年少女俱乐部
小呀么小二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这首歌是:《读书郎》。演唱:卓依婷填词:宋扬谱曲:宋扬发行时间:1996年歌词: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啷里格啷里格隆咚锵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读书求学问呀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啷里格啷里格隆咚锵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只为读书求学问呀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啷里格啷里格隆咚锵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只为读书求学问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只为读书筹学问呀不受人欺负 为不做牛和羊
“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这首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完整的歌词是什么?
曲名:《小儿郎 》歌手:儿童歌曲;专辑:N。歌词如下: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管,只为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管只为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小二郎嘛小二郎小二郎嘛小二郎,小二郎嘛小二郎小二郎嘛小二郎,小呀嘛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管,只为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不受人欺负,哎不做牛和羊扩展资料歌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宋扬作词作曲,具有湖南民歌风。 在1944年写。 歌曲作者:宋扬,男,汉族。1918年10月生,湖北汉川市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抗日文艺工作,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队,1949年任湖南长沙市工人文工团团长,1954年任湖南音乐工作室主任、湖南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席,1955年任中国音协《歌曲》编辑部组长、副主编、第四届中国音协理事,1974年任中国音乐研究所词曲组组长。主要从事歌曲创作及音乐理论研究,曾创作歌曲《读书郎》、《苦命的苗家》、《人民的太阳》等等。出版有歌集《湘江边的歌声》、文集《歌曲怎能样表现情感》。1986年离休时被聘为中国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