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我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一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的主要成就1679年,牛顿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初步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现常简称作《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本书中,他还基于波义耳定律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什么是科普小故事?
带有知识传播性的科普文
第一个发现电的人
美国的富兰克林是一个肯专研的人,曾经,他想看看天上的闪电到底是个什么样,也是在一个雷雨天气,他在风筝线上绑上一把铜钥匙,用长长的金属丝系着,吧风筝放飞,在一个闪电划破天际的时候,富兰克林感觉到全身麻木,他想,闪电给人的感觉原来是这样的啊,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的人.
铅笔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铅笔很简陋(lòu),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的一根铅棒,甚至是铅块,倒真是名副其实的“铅”笔。而我们今天使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和黏(nián)土制成的,里面并不含铅。
现代铅笔诞生于16世纪的英国。1564年,有人在巴罗代尔发现了一种名叫石墨的黑色矿物。石墨能像铅一样在纸上留下痕迹,而且比铅的痕迹要黑得多,因此,人们称石墨为“黑铅”。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做记号。后来,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归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用品。
不过,石墨条也有它的缺点:容易弄脏手,还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用石墨粉同硫磺(liú huánɡ)、松香等混合起来,制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rèn)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18世纪末时,只有英、德两国能够生产铅笔。
后来,法国也在自己的国土上找到了石墨矿,但矿的质量不高,储(chǔ)量也少。法国科学家孔德便在石墨中掺(chān)入黏土,放进窑(yáo)里烧制,制成了既好用又耐用的铅笔芯(xīn)。石墨中掺入的黏土的比例不同,铅笔芯的硬度也就不同。我们常看到铅笔头上标着B、HB一类的字母,表示的就是铅笔芯的硬度和颜色深浅。B表示黑度,H表示硬度,所以,HB就是软硬和颜色深浅都适中的铅笔芯,适合写字。
铅笔的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铅笔很简陋(lòu),只不过是金属套里夹着的一根铅棒,甚至是铅块,倒真是名副其实的“铅”笔。而我们今天使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和黏(nián)土制成的,里面
关于科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一、高跟鞋15世纪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将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来了。二、雨衣1747年,法国工程师弗朗索瓦·弗雷诺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雨衣。他利用从橡胶木上获得的胶乳,把布鞋和外套放在这种胶乳溶液中进行浸涂处理后,就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在苏格兰橡胶厂的麦金托什因生活窘迫,无力购买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将橡胶汁沾满衣裤,怎么也擦不掉,只好穿着这射脏衣服回家。室外阴雨绵绵,麦金托什回到家却惊喜地发现,穿在里面的衣服一点没有湿,他索性将橡胶汁涂满全身衣服。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胶布雨衣。三、留声机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因为他有电灯、留声机、电影和蓄电池等一千多种发明成果,所以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魔术师”。爱迪生最大的功绩是发明了电灯,然而在他的发明创造中,最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在1877年秋天,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轰动了整个纽约,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像潮水般地涌来报道这一特大新闻。四、电话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那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五、避雷针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