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参公管理
参公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不是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而是按照公务员的管理方式,这样的单位承担一定的政府职能,被称为参公管理单位。简单的说参公管理就是事业编制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与公务员待遇相同,但是不是公务员编制,在职务晋升方面没有公务员上升空间大,可以和公务员之间流动。公务员招考时,看公务员职位表,一般用人单位那块没有标注“[参照管理]”就是公务员编制,反之则是参公编制
参公管理和公务员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编制不同,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管理单位是事业编制。1.编制上的区别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2.名称上的区别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看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3.工作量不同:公务员机关更忙一点,参公机关会相对轻松一些。作为一名文联机关的公务员,和一名省委办公厅的公务员相比,大家在工作重要性、强度、密度上是不同的。参公机关承担的职能职责、重要性都不如公务员机关4.晋升机会不同: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工作重要性的不同,也导致公务员机关和参公机关公务员在提拔升迁上的机会有差距。5.不同的定义: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务,纳入国家行政机构,国家财政承担工资福利的人员;《公务员法》所称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是指《公务员法》所称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职工除外的工作人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公务员中的参照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照管理全称叫“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这些被管理的人员就叫参公人员。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1、编制上的区别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2、名称上的区别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3、待遇上的区别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意思是用公务员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包括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参公管理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工勤除外)与公务员主要是人员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照管理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的如工资福利待遇、日常管理等,都是执行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单位内的人员享受的待遇和升迁与公务员完全一致,对于个人而言是没有区别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一般承担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一般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而不是行政编制,是当前不同于普通事业编制的一种特殊情况。【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条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第三条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第六条 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四)考试、考察;(五)体检;(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