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奈何天”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出处:明代汤显祖《游园》原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颓垣 一作:残垣)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扩展资料: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良辰美景奈何天什么意思?
良辰美景奈何天代表的就是春色是很美好的,可当想到自己的一腔春愁之后就会开始不知道如何去排遣。虽然良辰美景一直都存在,但观赏美景的心情,却又不知道在谁的家里和院里。这句话主要就是出自《牡丹亭》,它的下一句是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诗词是由于杜丽娘有自己的心事,心中很伤感,面对眼前的美景竟然会没有人欣赏,就像这么漂亮的她,待在深闺大院里面没有人爱慕一样。《牡丹亭》的介绍: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和“昆曲王子”张军共同担纲制作人,并联合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等国内各领域顶尖艺术家倾心跨界主创,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以实景、实情呈现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巨作《牡丹亭》,还原中国古代“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待客之本。主创团队抛开现代的镜框式舞台,摒弃繁复的剧场式呈现,将牡丹之亭还于园林,也还给了汤显祖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朱家角课植园推出后,已上演四个演季共130余场。2012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成功连演六场,拉开世界巡演的序幕。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
牡丹亭原文和翻译如下:1、《牡丹亭》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2、翻译:天下女子的感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因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为情复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因为进献枕席才成为亲人,等到辞官后才成为亲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3、赏析:《牡丹亭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全文是什么?
我知道汤显祖《牡丹亭》全文。汤显祖 (明)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故事背景: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站着一位佳人,说同她有姻缘之份,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庄美丽,跟从师傅陈最良读书。 她由读《诗经•关雎》章而产生伤春的情绪,于是由丫环陪同,去后花园游赏。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 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花园, 和柳梦梅再度幽会。于是,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 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什么意思啊?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形容一个人洁身自好,表示虽然诱惑极多,但却能洁身自爱不受影响。这句话的出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牵回百意铸诗堂, 众赋诗词亦乎忙; 激扬毫情荡九州, 倾注诗句展风流。 扩展资料:《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牡丹亭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什么意思?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意思是:指一个男人风流、潇洒,却不独爱。桃花运非常旺,喜欢他的女人不计其数,但是却没有一个女人能缠上他、控制他,他知道该怎么打发这些女人,让自己能做到独善其身。通常用来形容情场老手。出自《金刚经》,原话是:“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佛教里面说的一种境界: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去赏花,却没有一片花瓣沾在我们的身上。人到凡尘中去,却能够脱俗而归。与俗语“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相对。汤显祖在其《牡丹亭》运用这句话写了一首诗:“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牵回百意铸诗堂,众赋诗词亦乎忙。激扬毫情荡九州,倾注诗句展风流。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现在人们所运用的通常是《牡丹亭》里这句话的意思,比喻凡尘中的男子风流了、放纵,但最后却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不会给任何一个女人留下希望与幻想,他们看似多情,实则无情。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看看这句话里面的几个词的意思。”花“是指女孩子,”片叶“的意思是”一片叶子“;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原意是:从茂盛的花丛中穿过,而不沾到一片花叶。引申义是虽然身边的诱惑很多,但却能保持本心,不为外界所影响。正如现在的人们,谈恋爱就是一个快餐的模式,很多人都无法保持初心,都被外界的这些环境所影响,认为谈恋爱就是这样的。真正的恋爱是细水长流。就如我身边的一对恋人,他们偶尔见见面,会在每个节日给对方送一个礼物,会有争吵,但是始终在一起,没有分开,我觉得这就是谈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也希望每个人都有正确的恋爱观,趁着青春年少,轰轰烈烈的爱一场,也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一遭。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给我们的启示: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本心,不要在这个花花绿绿,酒醉金迷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能够抵抗得住诱惑,并且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