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属于哪个星系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棒旋星系。银河系是一个巨型棒旋星系(漩涡星系的一种),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最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拥有四条清晰明确且相当对称的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本地臂上,至银心的距离大约是2.64万光年。包含1200亿颗恒星。
银河系整体作较差自转,太阳处自转速度约220千米/秒,太阳绕银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银河系的目视绝对星等为-20.5等,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5万亿倍,银河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诞生了,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概在125亿岁左右,上下误差各有5亿多年。而科学界认为宇宙大爆炸大约发生于138亿年前。银河系有两个伴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银河系有哪些星球
银河系有地球、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等星球。
1、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2、火星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为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欧洲古称火星为“玛尔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也被称为“红色星球”。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
3、金星
金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二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为太白、明星或大嚣,早晨出现于东方称启明,晚上出现于西方称长庚。
4、木星
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古人早已认识这颗行星,罗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这颗行星。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约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发现岁星呈青色,与“五行”学说联系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为“木星”。
5、土星
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阳的距离排在太阳系第六位。古代中国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亦称之为镇星(常写作填星)。土星的英文名称Saturn来自于罗马神话中的农业之神萨图恩。
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
大、小麦哲伦星系
南半球最著名的天体,除了艳丽如玫瑰的钥匙孔星云、闪耀的南十字星座外,就属在在、小麦哲伦星系。这两个天体在中国的纬度是看不见的,它们是”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和仙后座大星系旁边的M32与NGC205一样是大星系身旁的小星系。
10世纪的阿拉伯人与15世纪的葡萄牙人早就发现了大麦云和小麦云,但直到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其环球航行中,才对它们做了精确的描述,后来便以麦哲伦命名;简称大麦云(LMC)与小麦云(SMC)。LMC距离地球16万光年,SMC距离地球19万光年。
德国业余天文同好来到澳洲观星时,还曾经将LMC与SMC误认为是天上的两朵”云”,怎么风吹不走?一时传为笑谈。SMC旁的NGC104星是另一个观赏的好目标,LMC旁的蜘蛛星云更不容你错过。
大麦哲伦星系
天体名称: Lg Magellanic Cl
俗名: Large Magellanic Cloud
天体类型: 星系
星等: 0.4
大小: 550.0'x170.0'
小麦哲伦星系
天体名称: NGC 292
俗名: Small Magellanic Cloud
天体类型: 星系
星等: 2.2
大小: 319.1'x205.1'
径向速度
射电测量日心径向速度: 175.0 km/sec
射电测量误差: 20.5 km/sec
光学测量日心径向速度: 177.3 km/sec
光学测量误差: 40.9 km/sec
日心径向速度均值: 175.5 km/sec
平均测量误差: 18.3 km/sec
考虑本星系群的径向速度: -6.5 km/sec
考虑GSR的径向速度: 34.6 km/sec
修正到室女座本星系群的径向速度: -87.8 km/sec
考虑3K背景辐射的径向速度: 113.7 km/sec
天体物理距离模数: 19.511
绝对 B 星等: -17.491
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是什么关系?
大麦哲伦星系和小麦哲伦星系之间的关系:大小麦哲伦星系都属于不规则星系,由于它们距离较近,所以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物理联系。实际上,它们之间形成了像双星系统中的双子星一样的“双重星系”,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表明,二者被共同包围在一个氢云之内,后来的近一步观测表明,两者之间还通过一条“物质桥”互相交换物质。大、小麦哲伦星系南半球最著名的天体,除了艳丽如玫瑰的钥匙孔星云、闪耀的南十字星座外,就属在在、小麦哲伦星系.这两个天体在中国的纬度是看不见的,它们是”本银河系”的卫星星系,和仙后座大星系旁边的M32与NGC205一样是大星系身旁的小星系.10世纪的阿拉伯人与15世纪的葡萄牙人早就发现了大麦云和小麦云,但直到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其环球航行中,才对它们做了精确的描述,后来便以麦哲伦命名;简称大麦云(LMC)与小麦云(SMC).LMC距离地球16万光年,SMC距离地球19万光年.德国业余天文同好来到澳洲观星时,还曾经将LMC与SMC误认为是天上的两朵”云”,怎么风吹不走?一时传为笑谈.SMC旁的NGC104星是另一个观赏的好目标,LMC旁的蜘蛛星云更不容你错过.大麦哲伦星系天体名称:Lg Magellanic Cl俗名:Large Magellanic Cloud天体类型:星系星等:0.4大小:550.0'x170.0'小麦哲伦星系天体名称:NGC 292俗名:Small Magellanic Cloud天体类型:星系星等:2.2大小:319.1'x205.1'径向速度射电测量日心径向速度:175.0 km/sec射电测量误差:20.5 km/sec光学测量日心径向速度:177.3 km/sec光学测量误差:40.9 km/sec日心径向速度均值:175.5 km/sec平均测量误差:18.3 km/sec考虑本星系群的径向速度:-6.5 km/sec考虑GSR的径向速度:34.6 km/sec修正到室女座本星系群的径向速度:-87.8 km/sec考虑3K背景辐射的径向速度:113.7 km/sec天体物理距离模数:19.511绝对 B 星等:-17.491
天文学家见证了大、小麦哲伦星系之间的战斗
天文学家们已经目睹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两个附近星系之间的残酷的争斗,这两个星系正在互相撕扯,并把它们扔进气态麦哲伦河,这是一条环绕着我们银河系的宇宙血河。
这项由ANU领导的新研究调查了大、小麦哲伦星云(银河系外围的矮星系)之间的剧烈摇摆,这些星系在夜间可以用肉眼从南半球看到。
来自ANU的首席研究员Dougal Mackey博士说,研究小组使用智利4米Blanco望远镜上的暗能量相机绘制了云层外部边缘的超微弱星图,并揭示了数十亿年来云层之间的反复相互作用。
“大麦哲伦云真的在打乱它的小伴星-小麦哲伦星云的外部部分向大麦哲伦星云方向和远离大麦哲伦星云的方向都有很强的拉长。”
不同年龄的恒星在小麦哲伦星云中的分布表明,与大麦哲伦星云可能在几十亿年前有过不愉快遭遇。
“大麦哲伦星云并非在这次斗争中毫发无损,因为离小麦哲伦星云最近的一侧被严重扭曲和修剪,其郊区的其他部分也表现出严重的扭曲。”
麦基博士说,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这两片星云之间的不和谐和持续的冲突创造了麦哲伦流。
研究小组开发了这张地图,揭示了麦哲伦星云之间数十亿年来的反复相互作用。
他说:“这两个星云最终将完全被银河系吞噬,但我们想知道它们还剩多长时间,以及它们在最终毁灭之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还发现,在麦哲伦流中形成的年轻恒星-这部分被称为麦哲伦桥。”
麦基博士说,研究小组还发现了一个先前未知的微小星系,名为Hydrus I,位于两个星云之间。
他说:“这个星系属于一种叫做超微弱矮星的星系,它的存在是在大约10年前才发现的。这些星系是极低亮度的矮星星系,但它们仍然有大量的暗物质”。
麦基博士说,这个矮星星系会随着大小麦哲伦星云,最终一起掉入银河系,被银河系完全吞没。
麦哲伦星流的简介
1965年就已经知道在这个区域内有速度异常的气体云存在,但是并未描绘出图形,也不知道与麦哲伦云的关系。这些气体看起来很长 (至少跨越天空180度 - 在5,500秒差距的距离上相当于180,000秒差距的长度)、很直,并且高度偏极化(与银河系比较)。相对于本星系群静止标准的速度变化非常大 (从-400公里/秒至 +400公里/秒) ,与星系中其他的速度模式都不一样 - 现在称为高速云。阶层式丛集告诉我们星系是由由更小的星系经过撞击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些撞击迄今仍在进行中,银河系也仍在吞噬着它较小的邻居。这些合并中,最著名与被研究得最透彻的就是麦哲伦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