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易数的来历
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叫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号康节。他是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于易学方面有着划时代的建树。其人一生的主要著作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易数》等。 北宋庆历年间,这位邵康节先生隐迹于山林,数九寒冬不生火炉,三伏酷暑不用扇子,由于他的心思全投入在《易经》上面,已然忘记了寒暑。不仅如此,他还将《易经》抄下并糊在墙壁上面,以便于无时无刻不与《易》交融玩赏。多年来,他虽说已精晓易理,但对于易学中的“数”仍未获究竟。为此,邵康节先生颇为苦恼。一日昼寝时,有只老鼠爬到眼前,邵雍情急之下顺手将所枕之瓦枕(古时侯人睡觉时用的一种陶制枕头)投过去,老鼠没打着,陶枕却破裂开来。 天下事皆为机缘触发,当时一瞬间的击鼠枕破,却牵引出了一段易学史上的传奇。且说当日先生隐约发觉破裂的枕中有纸在其中,于是取出观看,但见纸上写道:“此枕卖与贤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击鼠枕破。”康节惊异之下,找到卖陶枕者,对方说:“当初确有一老者在这里休息并手捧《周易》来读,而陶枕当时就在书下。他很久没来我这里了,我熟悉他家。” 于是,二人来到老者家中造访。谁知,其家人却告知老者已去世。正愕然间,家人取出一册遗书交与邵雍,但见上面赫然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有一贤者至吾家,可以此书授之,能终吾身后事矣。”先生再往下看,满篇皆《易》之文字,并配有起卦之诀。当下推演一番之后,道:“你父在世时,曾将金子放在睡床西北角的地窖内,可以用来办理葬事。”其家人依言行事,果然得金。 再说先生得书归家后,昼夜推演其数。一日外出观梅,见二雀相争,立即据此推算,得出越日傍晚有邻居家女儿上树折花、摔伤其腿的结论。当时听到此推算结论的人无一不觉诧异,百思莫解。至越日傍晚,先生推算逐一应验不爽。众人大惊,争相将此事传颂。于是,此种推演算法始传于世,后代名曰《观梅数》。这,也就是《梅花易数》的由来。话说先生又算出落花之日,午时(中午11:00—13:00)被受惊的马匹将满地梅花辚轹,竟也如言应验。时人见此,无不惊为神人。 就是这位康节先生,在名满天下之后,在诗中却道“任人谤我做神仙”。别人称其为神仙,他却以为是对自己的诽谤。此种境界,岂是现代沽名钓誉之徒能望其项背?北宋嘉佑年间,朝庭下诏访求隐逸之士。有官员荐举邵雍作官,他屡次辞谢。后来实在推托不过,方才委曲接受任命,但最终托辞身体有病而不上任。辞官不受,宁愿过仅能自给衣食的耕种生活,这就是古代易学宗师追求的朴实生活。 一日,他以易数推演屋中放置的一把椅子,并在椅底书曰:“某年月日时,此椅当为仙客坐破。”应期之日,果有一道者来访,坐坏其椅。道人甚觉失礼,先生却说:“物之成毁有数,不必介意,何况是被神仙坐破,请坐下示教于我。”并举起椅子让对方看椅子下所书。这位道者惊愕之下,忽然起身,隐形遁去。 在黄宗羲编撰《百源学案》时为《梅花易数》一书所写的序中这样写道:“……乃知数之妙,虽鬼神莫逃,而况于人乎?况于物乎?”讲到邵雍的占验之妙,还有则故事不得不讲:当年先生收藏了一只很有价值的瓶子,但他却占卦得出此瓶将毁于某日正午。于是,到了那天他将此瓶小心地放置在桌上,心想倒要看看瓶子是怎么个坏法。看着看着,他又陷入了深深的哲思之中,以致于夫人叫他吃饭叫了好几遍,他也没闻声。于是,夫人拿着掸子一边敲瓶子一边叫他,不想,这一敲却将瓶子敲破了。 可见,物之成毁有定数,此乃不易之言。由此引申开来,比如我们买辆汽车,此车何时发生撞车、何时被盗,或何时被自己卖掉,皆有定数。再推及人事方面,某人何时兴旺、何时衰败、何时买房、何时交桃花运,乃至何时跳槽……等等等等,皆有定数可循。既知人世万物皆有定数,那大家何苦还为一些琐事而烦恼?
梅花易数是干什么用的
梅花易数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术,起源于中国。它主要用于预测未来、解释现象和指导人们的行动。首先,梅花易数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这种占卜术使用新鲜的梅花枝,将其摇晃几下,然后根据落下的花瓣数量、方向和位置等因素来解读其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占卜者可以预测未来事情的具体发展情况,以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次,梅花易数还可以解释现象。有时我们遇到一些奇怪或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可能需要一些线索来解释它们。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梅花易数来占卜,从而获得一些答案或解释。第三,梅花易数可以指导人们的行动。有时我们在做事情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指导来指导我们如何行动。采用梅花易数进行占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现实环境,从而采取更恰当的行动。除了以上三点功能外,梅花易数还在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有些人用梅花易数来占卜恋爱、婚姻、事业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人用梅花易数来解决内心矛盾、寻找自我等问题。总之,梅花易数作为一种占卜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解释现象和指导人们的行动。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既古老又神奇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邵雍梅花诗十首详解
邵雍梅花诗十首详解如下:《梅花诗》又名《邵雍谶语》、《梅花易数之梅花诗》,是北宋时期易学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预言诗。因预言诗中有“数点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称为《梅花诗》。第一节 北宋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第二节 南宋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第三节 蒙元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第四节 朱明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第五节 满清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第六节 北洋政府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第七节 国民政府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第八节 当朝如棋世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第九节 未来火龙蛰起燕门秋,原壁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第十节 未来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扩展资料: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康节的梅花诗
邵康节的梅花诗共有四首,分别为《梅花》、《次山中七日作》、《和羊角宿春词》、《山居梅花》。这些诗作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必然是《梅花》和《山居梅花》。邵康节的梅花诗无论是题材、情感还是意境,都超越了一般的梅花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艺术珍品。1、首先是《梅花》。这一诗作开篇即写下邵康节眼前的梅花,梅枝细,梅花瘦,正值寒食节前后,寓意着春寒料峭,严冬未完,一派萧瑟的景象,以此衬托出梅花所散发出的清香,显得格外鲜明和动人。在该诗作的结尾,邵康节用流畅自然的语言再一次强调了梅花处于枯萎凋零的季节中而丝毫不见颓败,这时候的梅花就像是展示出了坚韧的生命力,散发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清香气息。通过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邵康节对于辛苦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于坚毅永恒的生命意义的追求。2、《山居梅花》则围绕“梅花”一词,描写了作者在山中修行的异境体验。整首诗完全贯穿着作者借梅花表达内心清高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首诗中,邵康节用梅花作为比喻手法,深深描绘出诗人的清高之意,并在梅花形象的陪衬下展现了一种人情万千、自然天成的意境。同时,该作品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之间、自在自得的生活状态、对于山中修行的向往之情。邵康节不以掩饰、夸张、虚浮去渲染,而是力图以现实、真实、感性的形式抒发内心感受,使读者得到深层次的理解。3、邵康节笔下的梅花,从形态到意境,都显得格外的鲜明和生动。他一反以往的传统梅花诗写法,不聚焦于质感细节的描绘,而是从梅花的自然环境中出发,通过深刻而含蓄的表现手法,把我们那世界上那些梅花之美尽情地展现了出来。梅花不居高门,独秀一枝,却深深地影响了人们,诗中所渲染出的优美景致,折射出诗人达到的高超的艺术境界。从文章到形象,从细节到意境,梅花诗的内容丰富、多样,无一不反映出邵康节这位文化大师的才华和智慧。4、从甲骨文、战国楚辞到唐宋诗词,关于梅花的诗文佳作不胜枚举,但邵康节所创造的梅花诗格外脱俗,不仅表达出了诗人对梅花深情的追逐和赞美,同时也是邵康节对真、善、美追求的抒发,它表达了邵康节在人生道路上的独到见解和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意义。在梅花的启示下,无论走得多么困难和曲折,只要心中有坚持和理想,我们就一定可以勇往直前,在生活中发现新的芳香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