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和刚度 强度和刚度的区别
强度指表示工程材料抵抗断裂和过度变形的力学性能之一。常用的强度性能指标有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或屈服点)。铸铁、无机材料没有屈服现象。刚度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结构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材料的刚度通常用弹性模量E来衡量。在宏观弹性范围内,刚度是零件荷载与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数,即引起单位位移所需的力。 二者的不同点: 一、定义不同 强度又称作极限抗拉强度,度是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还可以指作用力以及某个量(如电场、电流、磁化、辐射或放射性)的强弱程度。 刚度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定义为施力与所产生变形量的比值,表示材料或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二、侧重点不同 强度侧重于材料遭破坏的极限,超过了物体的强度,则物体就会被破坏。 刚度侧重于材料在某种条件下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变形后物体可以恢复。 三、影响因素不同 强度的影响因素一般为材料的性质有关。而刚度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还收到施力的大小,形状及边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工程上常用来表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力点。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刚度在工程上也有应用,特别是在许多工程应用当中非常重要。工程中需要刚度条件检查工程的变形是否在设计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因为当工程的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正常工作条件就会得不到保证,为此还应重新选择以满足刚度条件的要求。
材料的刚度与什么有关?
材料的刚度主要还是和材料的的机械性能有关系,特别是强度和硬度两项指标有关系。但也不是绝对的,也要看具体是什么材料和什么条件来定。如我们常常接触到的钢材就有比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当然也有一定的刚度。从碳素钢来看,含碳量越多刚度就越大,但不一定就适用。如铸铁的刚度就大,其抗拉强度就差。又如钢丝绳是柔性材料,刚度很小,但抗拉强度很大。玻璃就是刚度很大的材料之一。 结构刚度:静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静刚度。动载荷下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动刚度,即引起单位振幅所需的动态力。如果干扰力变化很慢(即干扰力的频率远小于结构的固有频率),动刚度与静刚度基本相同。干扰力变化极快(即干扰力的频率远大于结构的固有频率时),结构变形比较小,即动刚度比较大。当干扰力的频率与结构的固有频率相近时,有共振现象,此时动刚度最小,即最易变形,其动变形可达静载变形的几倍乃至十几倍。
高手解答:刚度比不满足条件,怎么调整模型
1、程序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但与规范限值相差不大(如剪重比达到规范限值的80%以上)时,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调整:
1)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在SATWE的地震信息中的周期折减系数中适当减小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结构调整:当剪重比偏小且与规范限值相差较大时,宜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