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时间:2024-11-30 16:05:19编辑:花茶君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2)

11. Ejection fraction and normal value:射血分数及其正常值: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其正常值是55%—65%.

  12. 搏功(及公式):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公式为:搏功(g-m)=搏出量(cm3)×(1/1000)×(平均动脉压—平均左房压mmHg)×(13.6g/cm3)。

  13.异位心律: 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14.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5.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血液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的物质交换。

  16.收缩期储备:静息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与余血量之差为收缩期储备。

  17.脉搏:指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变化发生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动脉血管发生的搏动。

  18.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19.内皮素:是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是已知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20.cardiac cycle心动周期: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体循环名词解释

体循环指血液依靠心脏搏动的力量,循着心血管系统在全身运行形成血液循环。体循环是人体内两种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之一。即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出发,沿主动脉、动脉、小动脉输向全身各部,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在此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再循小静脉、静脉、大静脉,最后沿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而入右心室。在体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在体循环的静脉中流动的是静脉血,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呈暗红色。扩展资料:心脏的节律性搏动及血管系统间存在的压力差是使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的主要原因。动脉中压力最高,一般在100毫米汞柱左右,毛细血管压在15毫米汞柱左右,静脉压低于15毫米汞柱。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也不同,动脉中较快,静脉中较慢,毛细血管中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液在体循环中循环一周约10~20秒,成为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输送管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有哪些呢?

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当心室收缩时,含有较多的氧及营养物质的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自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血液变成了含有组织代谢产物及较多二氧化碳的略紫色的血液(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如上路径的血液循环称为体循环,又称大循环。体循环的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扩展资料: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一)肺循环:从右心室将含氧少而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由肺动脉,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即静脉血放出二氧化碳(由肺呼出体外),同时经过吸气自肺泡中摄取氧,于是将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经由各级肺静脉,最后注入左心房。如上路径的血液循环称肺循环,又称为小循环。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是使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二)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为了给心脏自身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并运走废物的。是血液直接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一种循环。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而心脏搏动的能量归根结底又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所以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是相当相当多的。线粒体是能量产生的场所,线粒体里面的活动主要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有氧呼吸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ATP又叫三磷酸腺苷、腺三磷,它主要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起作用时就脱去1个磷酸形成ADP,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体循环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故答案为: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1)

1.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2.血—脑脊液屏障: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仿佛在血液和脑脊之间存在着某种屏障,称血—脑脊液屏障。

  3.内皮舒张因子(EDRF):指由血管内皮生成和释放的舒血管物质,其化学结构可能是一氧化氮,它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cGMP浓度升高,游离钙离子浓度减低,故血管舒张。

  4. 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动周期电变化曲线。

  5.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6.血压:指血管内液体对管壁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7. Basal electric thythm:基本电节律: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变化,这种控制其变化的电节律称为基本电节律。

  8.快反应细胞:从电生理特性上,把0期除极的速率快的细胞称快反应细胞。

  9.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及其正常值:是机体心脏暂时停止射血,血流也暂停,此时在循环系统各处所测得的压力都是相同的,这一压力数值为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正常值为0.93kPa(7mmHg)。

  10.isometric contraction:等长收缩,当后负荷达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抗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肌肉不再表现缩短的收缩。


上一篇:世界最难的游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