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西北、华北的接合部。
环渤海经济圈由三个经济区组成:以沈阳——大连轴线为核心的辽东半岛经济区,以济南——青岛轴线为核心的山东半岛经济区和以京——津——滨海轴线为核心的京津冀经济区。其中京津冀经济区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统计资料显示,环渤海经济圈三个经济区经济总量相当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45.3%,比“珠三角”经济圈低10%。数字的对比显示了差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以京津冀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合作潜力。
目前,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我国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信息产业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报告,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三个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心之一。目前,在全国有最大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已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摩托罗拉、惠普、松下、微软、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蓄势待发。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进驻天津开发区早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其自身及辐射作用仍在扩大。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京津唐地区在未来IT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中的潜力不可小视。从规模上看,与长江、珠江三角洲两个IT业发展中心相比,目前,环渤海中心区的IT产业仍存在差距。然而,京津地区IT产业的优势正等待释放。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有望在IT业创新上发展出高端优势。
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2.科技力量雄厚;3.交通发达。扩展资料: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看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