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01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染给跳蚤,再由跳蚤传染给人类。鼠疫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有的时候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至死家人可能都未发现死者患有鼠疫,目前临床上对于鼠疫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强,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染给跳蚤,再由跳蚤传染给人类。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流行最广的3个国家是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秘鲁。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鼠疫患者,经跳蚤叮咬传播。 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鼠疫菌经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极度肿胀,即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将继续沿着淋巴系统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 鼠疫菌及内毒素,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趾端坏死等表现(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然后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当人类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可引发原发性肺鼠疫。 此外,鼠疫菌经过不同途径侵及人体不同部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导致全身严重病变,以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
鼠疫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鼠-蚤-人传播和人-人传播。1、鼠-蚤-人传播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人-人传播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一、鼠疫临床表现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二、鼠疫预防治疗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带口罩,勤洗手。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扩展资料被老鼠咬的紧急处置1、酒精冲洗伤口被咬伤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消毒处理,一般不处理伤口的情况下,发病率仅2--4%,消毒以后就更低了,所以在被咬伤以在病毒感染你之前用酒精消灭它。2、去医院注射疫苗一般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在发病之前注射疫苗就是有用的。3、一周以内随时观察体温一旦发烧就应该怀疑自己可能是被感染了,那样就应该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接诊的2名鼠疫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防控措施已落实
鼠疫是由鼠疫通过带菌老鼠以及什么传播
鼠疫耶尔森菌为鼠疫的病原菌,又被称为鼠疫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对常用的抗菌素敏感,且对消毒剂敏感,容易被杀灭。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1]基本病因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鼠疫菌经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极度肿胀,即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将继续沿着淋巴系统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鼠疫菌及内毒素,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趾端坏死等表现(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然后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当人类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可引发原发性肺鼠疫。此外,鼠疫菌经过不同途径侵及人体不同部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导致全身严重病变,以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2]症状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其中,腺型和皮肤型鼠疫的潜伏期较长,约为2~8天;原发性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的潜伏期较短,约为1~3天。鼠疫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剧,寒战、髙热、体温骤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妄等。[1]典型症状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具有鼠疫的全身表现以外,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特点。好发部位依次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多为单侧。
鼠疫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另一种则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肺鼠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肺鼠疫是临床上最重的病型之一,病死率高,在流行病学方面危害也最大。病人除具备鼠疫的全身症状外,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故有“黑死病”之称。扩展资料鼠疫的危害:鼠疫的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鼠疫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特别是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鼠疫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群。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现有11个鼠疫疫源地 甘肃省为鼠疫的自然疫源地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接诊的2名鼠疫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防控措施已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