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代表的是谁?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是个网络红人,经常对国际问题发声,在国际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虽然是《环球时报》总编辑,但写的文章和视频都是以个人名义进行,写文章署名也是他个人的名字,因此,他代表的肯定是个人立场,他的表态不能说是官方立场。但是,事件不是那么简单。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是那么简单。他的身份是《环球时报》总编辑,而《环球时报》又是《人民日报》的下属单位,是正规的官方媒体。作为一家官方媒介的总编辑,作为体制内的一个媒体官员,任何发声不能不受到官方立场的制约,必须与官方的立场保持一致。简介:胡锡进他1960年生于中国北京,1982年,22岁胡锡进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后来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在硕士毕业后,胡锡进进入《人民日报》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在90年代到和本世纪初,胡锡进多次到海内外采访。曾还常驻南斯拉夫、海湾等前线,报道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胡锡进,男,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获前苏联硕士学位。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如何评价胡锡进?
胡锡进评价:胡锡进是当代少有的拎得清的媒体人。胡锡进写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一名极其理性、有良知的媒体人的操守。人们亲切的称呼他为“老胡”。一个嗅觉灵敏的老记者。拆分开来讲,嗅觉灵敏是指胡锡进在新闻嗅觉上有一定的天赋,无论是早年作为战地记者,还是后来率领环球,以及近年来的胡侃,他都表现出了对新闻热点的捕捉能力、消化能力,统筹能力、策划能力,以及一定的分析能力。胡锡进对新闻的看法:老胡自己说过,环球时报始终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与中国崛起共荣辱。在国家每一个重要的关头我们都冲在前面,因为有你们(读者)的支持,我们从不孤独。胡锡进说,网民越是接触不到外面的信息,就越缺乏对世界的理解,无法培养不同文化之间求同存异的心态,就会变得越容易被蛊惑煽动。而越容易被蛊惑煽动,国家就越不敢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信息。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能够让相当多的网民产生对祖国足够的认同和自信,不会被外界的信息给带偏,而许多企业和科研都从这种隔绝中造成了负面影响,对经济和政治的伤害要超过了带来的好处。所以老胡认为,如果一件事情有争议,就拿出来大家一起辩论,在交流中促进互相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进行封杀。
胡锡进哪里人
胡锡进是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获前苏联硕士学位。现任《环球时报》总编辑。2005年10月起,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强调中国媒体不要被西方媒体误导,希望媒体能独立思考,冷静建言,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扩展资料:个人履历1978年10月—1982年0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本科。1982年07月—1986年0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7153部队教员。1986年09月—1989年1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硕士。1989年11月—1993年03月,人民日报国际部助理编辑、编辑。1993年至1996年,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其间深入战火中的波黑,后写作《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1996年06月—1997年10月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主任编辑。1997年10月—2005年09月,任《环球时报》副总编辑。2005年09月—2010年06月,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2009年4月,《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胡锡进兼任英文版总编辑。 2010年06月— ,任《环球时报》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