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封王

时间:2024-11-07 18:03:27编辑:花茶君

古代是如何封王的?

1、古代封王的王号来源各个朝代都不一样。\x0d\x0a\x0d\x0a早期王朝,如西汉,王爵是有实际封地的,封地名称就是王号。\x0d\x0a\x0d\x0a后期王爵不再有实际的封地,如明朝王爷只有居住地,所以居住地就是王号。\x0d\x0a\x0d\x0a封建社会中期,王号有“一字王”和“两字王”之分,“一字王”的地位高于“两字王”,“一字王”一般以古代诸侯国命名,而且越是功劳大、越是与皇帝亲近,则王号优先采用古代大诸侯国名来命名,如秦王、齐王、楚王、赵王、晋王等等,这些称号要比宋王、郑王更加尊贵一些,比“两字王”,如济阳王、淮阴王等等更加高级一些。\x0d\x0a\x0d\x0a清朝时期不再采用古代诸侯国号作为王号,一般是皇帝选择吉祥一些的字作为王号。\x0d\x0a\x0d\x0a历史上大部分时候王爵只授予同姓的皇族子弟,个别时候可能出现异姓王,但都不是常态。\x0d\x0a\x0d\x0a2、万户侯一说主要在西汉,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x0d\x0a\x0d\x0a3、关于苏州\x0d\x0a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_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来到江南,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吴的“勾”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勾吴即吴。但在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上,作“攻吴”、“工吾”等,没有“勾吴”)。\x0d\x0a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吴国的都城于公元前561年正式迁至苏州,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x0d\x0a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


古代封王什么王最大

古代封王,晋王最大。
“封王”即封为国王,古代封王都习惯地采用东周时的国名。其中历代封王中,以“晋、秦、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其中,“晋王”最尊。
因为“晋、秦、齐、楚”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中国历史上共出现历史上共出现了29位晋王和15位秦王。其中晋王称帝数量为13,秦王是5。包括汉族王朝(排除了少数民族立国的情况,比如晋王李克用、安庆绪等)。


明朝是怎么封王的,每个皇帝继位都封自己儿子王吗?这样王国会不会太多?

明朝初期,皇帝朱元璋给自己每个儿子封亲王,有封地,是藩国,都归顺于皇帝的。后来朱棣继位后就,只封亲王,没有封地,拿俸禄了。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扩展资料:明朝藩王: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意思是明朝的藩王分封但是没有封地,有王爵但不能管理当地的政治民生大权,享受待遇而不用管事,还不可以参合进入士农工商这些行业,最重要的是世袭罔替!世袭罔替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的儿子封亲王,然后亲王的嫡长子可以世袭亲王爵位,其他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郡王的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来世袭郡王爵位。其他儿子降爵成为镇国将军,孙子为辅国将军,曾孙为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明朝共计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至明亡,除去被废还有绝嗣除封的亲王,共计还有亲王三十四位。郡王则有多达九百位之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爵位 (汉语词汇)

为什么明朝皇子都可以直接封亲王?

朱元璋规定,所有他的“龙子龙孙”,都要由国家全包起来,明朝的宗室王爵一般只有亲王和郡王两种爵位,明朝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都封亲王,亲王的的儿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郡王的儿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儿子、孙子、曾孙等依次封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代都是奉国中尉。\x0d\x0a明初的分封原则上也是“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赐土”的。有别于周、汉的分封制。但有一点必须注意,明初的藩王都具有很大的兵权,并且可以节制文武实际上也就具有了临民与赐土的权力。再加上有丰厚的岁禄,又都是皇帝之子,又都扼守在军事要地,因此,他们的权力当然是相当大的,导致后来“靖难之变”的发生,分裂了国家,挑战了皇权。\x0d\x0a凡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可以吃喝不愁。朱元璋的这种“包养”政策后来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到明代后期,朱家后代繁衍到了几十万之多。这几十万人都不事生产,完全靠国家发放的俸禄过日子。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区全年财政收入甚至只够这些“龙子龙孙”俸禄的一半。\x0d\x0a所以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后,吸取明朝教训,封爵制度逐步完善,便始终严格控制数量,清代对宗室没有实行封藩建国,强调“一统”天下,但同时对皇子和军功都实行封爵制,从分封亲王至奉国将军分为14等。清初开国只有8名世袭亲王即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等所谓“铁帽子王”。后又增加恭亲王,怡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不烂封王这一点非常重要。清朝吸取历代滥封的教训,避免最终造成尾大掉,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清代不分封藩王,而采取封爵,数量少,对朝廷不构成威胁。应该说清代不分藩王的政策是清王朝能够维持三百年统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一篇:吉娜姐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