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海域2图文攻略

时间:2024-10-12 18:43:36编辑:花茶君

求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专业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http://www.gk114.com/gbgx/485/1942/2007122010566.html
020105世界经济: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020205产业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030301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人大,2003年,第三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人大,,第二版
《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南开大学,2001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社会思想史》,谢遐龄,高教,最新版本
《社会统计学》,蒋萍,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巩庆海,山东大学,2003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赵金鹏,山东大学,2003年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周向军等,高等教育,2003年
《法学概论》,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最新《政治学原理》,王慧岩,高等教育,1999年
《科学社会主义》,徐鸿武,高等教育,最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最新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巩庆海,山东大学,2003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苏树厚等,高等教育,2003年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等,高等教育,1999年
《毛泽东思想概论》,赵金鹏,山东大学,2003年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周向军等,高等教育,2003年
《法学概论》,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最新
《政治学原理》,王慧岩,高等教育,1999年
《中国近代史》,陈旭麓,高教,最新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最新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巩庆海,山东大学,2003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2003年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等,高等教育,1999年
《毛泽东思想概论》,赵金鹏,山东大学,2003年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周向军等,高等教育,2003年
《法学概论》,陈光中,中国政法大学,最新
《政治学原理》,王慧岩,高等教育,1999年
《科学社会主义》,徐鸿武,高等教育,最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最新
050101文艺学: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或2004年版
《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或2005年版
050403美术学:
《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师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外国美术史》,陈洛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070104应用数学:
《数学分析》,华师大数学系,高教,第三版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高教,第三版
《常微分方程》,王高雄,高教,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高教,
《近世代数基础》,张禾瑞,高教,
《数值分析》,李庆扬,清华大学,
《复变函数论》,钟玉泉,高教
070304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2001,第2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2001,第4版
《物理化学》,印永嘉,高等教育,2000,第3版
《化工原理》,姚玉英,化学工业,2001,第3版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2001,第3版
《结构化学基础》,邓存,高等教育,1995,第2版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
071011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版;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
080102固体力学: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五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结构力学》,单建,东南大学,2004,第一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版
080104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五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工程力学》,范钦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第一版
《结构力学》,单建,东南大学,2004,第一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版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6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4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等,清华大学,2001第3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1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7版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6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4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等,清华大学,2001第3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1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7版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6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4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等,清华大学,2001第3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1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7版
080204车辆工程:
《电工学》(上、下册),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六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吴克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七版
《汽车构造》(上、下册),陈家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二版
《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三版
《汽车设计》,王望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四版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传感器》,强锡富,机工,1994,第三版
《微型计算机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等,清华大学,2001,第三版
《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机工,2000,第一版
《检测技术》,施文康,余晓芬,机工,2000,第一版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祯,程光蕴,高教,1999,第四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常,高教,2001,第二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杨素行,高教,2002,第二版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
《结晶学导论》,罗谷风,地质出版社,1985,第1版
《物理化学》,王正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4版
《材料物理导论》,杨尚林,哈工大出版社,2004,第3版
《材料化学》,唐小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1版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第1版
《无机化学》,杨宏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3版
080502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物理化学》,王正烈,高教出版社,2003,第四版
《固体物理学》,方俊鑫,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第一版
《无机非金属材料》,张旭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无机化学》,杨宏孝,高教出版社,2002,第三版
《金属学》,廖健诚,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第一版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
《材料物理导论》,杨尚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
《材料化学》,唐小真,高教出版社,1997,第一版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石德珂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2版
《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凝固原理部分),陈平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1版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俞汉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1版
《材料分析方法》,周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4版
《机械工程材料》,王运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2版
080603有色金属冶金:
《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2001,第2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2001,第4版
《物理化学》,印永嘉,高等教育,2000,第3版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2001,第3版
《化工原理》,姚玉英,化学工业,2001,第3版
《有色冶金原理》,邱竹贤,冶金工业,1995,第1版
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五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版
《内燃机原理》,周龙保,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第二版
《微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
《工程流体力学》,孙文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1999年,第四版
《电力系统分析》,夏道止,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张保会,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电机学》,胡虔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08080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1999年,第四版
《信号与线性分析系统》,吴大正,高等教育,1998年,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机械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杨素行,高等教育,1998年,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高等教育,1999年,第二版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1999年,第四版
《信号与线性分析系统》,吴大正,高等教育,1998年,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四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徐科军,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三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姜志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数字信号处理》,刘顺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杨素行,高等教育,1998年,第二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高等教育,1999年,第二版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
《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3版
《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IBM-PC汇编程序设计》,沈美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4版
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测量学》,顾孝烈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周忠谟等,测绘出版社,1997,修订版
《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081704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徐寿昌,高等教育,2001,第2版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2001,第4版
《物理化学》,印永嘉,高等教育,2000,第3版
《化工原理》,姚玉英,化学工业,2001,第3版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2001,第3版
081902矿物加工工程:
《普通化学》,浙江大学,高教,2002,第四版│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高教,2004,第三版
《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屠大燕,建筑,2000,第一版
《固体物料分选学》,魏德洲,冶金,2000,第一版
《选矿厂设计原理》,周龙廷,中南,1999,第一版
《矿石可选性研究》,许时,冶金,1995,修订版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微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
《运筹学》,钱颂迪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
《交通工程学》,李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一版
《交通管理与控制》,杨佩昆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一版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有关理论与方法》,杨兆升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第一版
《智能交通系统》,(日)社团法人、交通工学研究会,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第一版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5版
《运筹学》,钱颂迪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第1版
《交通工程学》,李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1版
《现代物流概论》,王丰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第1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刘舒燕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第1版
《道路运输组织学》,骆勇、宇仁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第1版
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五版
《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三版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麻良友、丁卫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一版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陈焕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第一版
《微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
《电工学》,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六版
082801农业机械化工程:
《理论力学》,哈工大,高教,1997,第五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机械,2000,第一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高教,1997,第三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教,1992,第三版
《农业机械学》,桑正中,机械,1987,第二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高教,1997,第四版
082802农业水土工程:
《理论力学》,哈工大,高教,1997,第五版
《机械原理》,郑文纬,高教,1997,第三版
《农业机械学》,桑正中,机械,1987,第二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机械,2000,第一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教,1992,第三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高教,1997,第四版
08280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理论力学》,哈工大,高教,1997,第五版
《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机械,2000,第一版
《热工基础》,童钧耕,上交大,2002,第一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教,1992,第三版
《传热学》,杨世铭,高教,2002,第三版
《机械设计》,邱宣怀,高教,1997,第四版
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电路》,邱关源,高教,1999,第四版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高教,1999,第四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高教,2004,第四版
《微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清华,2002,第三版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2001,第四版
083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食品化学》,阚建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9,第1版
《食品工程原理》,杨同舟,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第1版
《基础生物化学》,郭蔼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版
《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1,第2版
《食品微生物学》,何国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8,第1版
《食品分析》,张水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1版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2版
《系统工程》,杜瑞成、闫秀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第2版
《现代企业管理教程》,韩福荣,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生产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4版
120202企业管理:
《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2版
《系统工程》,杜瑞成、闫秀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3版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2版
《财务管理》,何进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统计学原理》,王道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发展经济学教程》,张培刚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20502情报学:
《信息检索实用教程》,葛敬民,高教,2005
《信息检索管理》,马费成,武大,2001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戴梅萼,清华,2003
《计算机文化基础》,张亚华,电子工业,2004
《微机原理及应用》,徐晨,高教,2004


上海理工大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是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学科吗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不是上海理工大学的重点学科。
她的重点学科如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用能设备和系统的总能化、集成化、自动化、无污染化以及向多元化能源结构转移的趋势。

  本学科包含了6个二级学科。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应用体系。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成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有关,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光学工程(0803)

  一、 学科概况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表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的理论基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主干学科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铸造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及非线性光学,揭示了光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早期,主要是基于几何光学和波动光学拓宽人的视觉能力,建立了以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光谱仪和干涉仪等为典型产品的光学仪器工业。这些技术和工业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世纪中叶,产生了全息术和以傅立叶光学为基础的光学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六十年代初第一台激光器的问世,实现了光亮度和高时---空相干度的光源,使光子不仅成为了信息的相干载体而且成为了能量的有效载体。随着激光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崛起,光学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技术等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兴学科分支,如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热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这些分支不仅使光学工程产生了质的跃变,而且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前所未有的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
  近些年来,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信息载体正在由电磁波段扩展到光波段,从而使现代光学产业的主体集中在光信息获取、传输、处理、记录、存储、显示和传感等的光电信息产业上。这些产业一般具有数字化、集成化和微结构化等技术特征。在传统的光学系统经不断地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对集传感、处理和执行功能于一体的微光学系统的研究和开拓光子在信息科学中作用的研究,将成为今后光学工程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校光学工程专业设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国内较早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之一。本校于1998年获光学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有硕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获批)。学科带头人是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还有一批高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别致力于光学工程领域的不同方向上。我校光学工程学科也紧跟国内外工程光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在学科方向、科研项目、课程设置方面都有不断的更新。目前已逐步建立了几个有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光学、光电精密测试技术、光通信器件及集成光电子技术等。本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历年来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市、部级的纵向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五百多万左右。学科师资力量比较强,有院士1人,正高级9人,副高级19人。
  二、 培养目标
  应在光学和光学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的学术研究前沿,能够从事理论和实验研究并作出创造性的结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覆盖光学仪器、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光电检测技术等学科。这些学科所包含的范围大致是:
  1.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学,光电检测技术,光学系统设计,光学元件加工工艺学,薄膜光学及技术,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辐射度学和色度学,光谱技术,红外技术,空间光学,海洋光学,天文光学,生物医学光学及视觉光学,非光波段的光学仪器和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还有一些新型的高精度的光机电一体化的仪器,如亚微米级光刻机,光盘存储器,纳米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武器等。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光学仪器设计理论和方法,近代光学和光信息处理,视光学及眼科光学仪器。光学仪器的图象融合、处理、理解和识别技术,光学仪器的特种工艺技术。
  2.光电子技术:激光器及其单元技术,激光雷达,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激光应用,微结构光学和光学集成,光纤光学及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光电材料,器件及技术上。我校光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光纤技术应用,光通信技术,薄膜波导技术,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器件技术,集成光回路技术,微光器件,光学及传感器等特种材料研究,液晶光电子器件,光纤传感器等。
  3.光信息技术:光通信器件和系统,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学信息处理,遥感技术,显示技术,光存储与记录,全息术和三维成像,光计算,自适应光学。
  4.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是同时采用现代光学技术和电子学技术的手段结合计算机技术对各种对象实施检测的综合技术。本学科研究方向是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科重要研究运动目标速度与位移检测、零部件尺寸与表面质量检测、光散射颗粒检测技术、光信息获取技术与装置。
  (二)课程设置
  与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有关的专业课:高等光学、导波光学、颗粒测量技术、光纤与通信技术、光波导耦合理论、现代光学技术与传感器等;另外与博士学位研究工作有关的国际发展动态综述,由教授主持,博士研究生定期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
  应具有坚实的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具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技术从事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复杂系统行为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运筹与决策,最优化理论与应用,人一机系统综合集成。
  (二)课程设置 运筹学,控制理论,管理学,系统科学,决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系统动力学原理,信息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模糊统计与模糊决策,组合优化,随机过程,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分析,经济系统分析(宏观和微观)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系统科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应用数学,应用经济学。
  四、主要相关学科
  物理学,仪器科学和技术,电子科学和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系统工程(081103)

  一、学科概况
  系统工程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而形成的从整体出发合理组织、控制和管理各类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系统工程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和突出。系统工程以工业、农业、交通、军事、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各种复杂系统为主要对象,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以优化为主要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解决带有一般性的系统分析、设计、控制和管理问题。系统工程与控制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从事各种系统的组织管理,包括规划、计划、调度、预测、决策、优化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

  一、学科概况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低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工程应用。根据温度的不同,它又可划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前者涉及低于120K的问题,后者涉及高于120K的问题。本学科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的地位越显重要。本学科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我校在1981年和1986年先后获得国内首批“制冷及低温工程”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并在1988年培养出国内第一位获“制冷及低温工程”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本专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教学方面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本专业除招收制冷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外,特别欢迎及其他跨学科的考生和有关产业、研究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前来报考。

  二、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三、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冻结和冻干过程机理,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制冷及低温工程的测量技术和测试设备,制冷、空调与低温技术在有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节能。

  (二)课程设置

  基础理论课 现代数学方法概论,现代测试技术,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生物医学技术,制冷与空调应用新技术,动力工程学术报告,高等热工学,数值传热学。

  专业课 制冷换热器传热强化,制冷系统测试与控制,制冷压缩机新技术,环保新工质,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药品与食品冷冻干燥技术,制冷与空调装置仿真,吸收吸附制冷原理及应用,热泵技术,食品冷冻冷藏装置。

  课程设置应体现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四、主要相关学科

  本一级学科内的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与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相关一级学科中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等二级学科。

印刷工程

印刷出版重点学科介绍

  一、学科概况

  印刷出版重点学科设有光学印刷工程、传媒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所属的数字传播实验室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现代传播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出版印刷学院。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出版高级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上海研究基地。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等多家大型出版印刷集团、公司、出版社等在我院设立技术研发、产学研和人才培训基地等。

  本重点学科涵盖我校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数字印刷、出版编辑学、传播学、广告学、动画等本科专业,并与艺术设计学、工业设计等专业密切相关。印刷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印刷学校的印刷技术专业。编辑出版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出版专业。数字印刷专业是由我校申请设立的目录外专业,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独立设置该专业的院校。

  印刷出版学科主要是研究现代印刷技术、现代出版与传播与印刷光学工程等领域的现代技术、工作原理与方法,研究现代印刷出版与传播的工作装备、仪器与设备及其最优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的最佳工作条件等。本学科围绕数字印刷、数字出版和印刷出版数字化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人均拥有图书量或印刷用纸消耗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学科涉及“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的九大领域中的七个,也涉及国家重点推进的四大文化产业项目,是我国尤其是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21世纪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提高,学科地位将越显重要。本学科涉及新闻媒介、移动流媒体、数字印刷与出版、按需印刷与出版、新媒体、知识产权(版权)、出版文化与经济、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及其光学工程、机电一体化、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诸多领域。

本学科围绕纸质出版物、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媒介出版物,以印刷复制技术为纽带,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意设计、版权服务、发行与传播等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学科内各专业领域的融合与交叉渗透,凝练本学科特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本学科现有我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4名,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18名,副高职称专家近37名,聘有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20余名。本学科带头人和主要成员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教学方面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

  二、学科主要研究范围

  现代印刷技术、防伪印刷技术、印刷光学工程、包装创意产业、出版文化与出版史、出版产业经济、数字传播、数字印刷与出版、按需印刷与出版、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战略、动漫画产业与政策、印刷集成系统、复合出版系统、绿色出版与印刷、印刷装备制造与自动化等。



医疗器械工程

  2005年9月,“医疗器械工程”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我校医疗器械学科在全国最早开展医疗器械专业人才培养,在行业内声誉很高。在近年的学科建设中,学院通过筛选队伍、优化人选、引进人才,形成了包括生物力学与医械工程技术、医学信息与医学仪器、医疗器械热科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同时,引进博士学位人才十几人。

  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特色及发展前景

  1、生物力学与医疗器械工程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生物力学为基础,研究生物力学、热力学在血流循环系统、人工心脏瓣膜测试、人体假肢、药物制备技术及消防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本研究方向在心肌桥模拟、内皮细胞应力培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属于国内外这一领域创新性的研究;在人工智能下肢、新型药物制备工艺等领域亦具有一定的研究特色。生物力学、热力学是医疗器械工程的重要基础,其与医药工程结合在血流循环治疗与检测仪器、人工假肢及新型药物制备等医药装备的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医学信息和医学仪器

  医学信息和医学仪器方向主要研究对人体生理病理信息进行检测和成像,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交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理解生命过程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提供新的手段。近年来在上述有关领域已经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在医学高频超声成像、医学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核磁共振功能成像(MRI)及其处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用于医学信息检测和成像的医学诊断仪器是医疗器械的重要内容,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医疗器械热科学

  医疗器械热科学应用低温工程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进行细胞/组织保存、肿瘤冷热治疗、医疗器械开发等方面的基础性与应用开发研究。生物系统热科学及低温生物医学在我校已具有20多年的历史,在低温冷刀优化设计、血管低温断裂的防止、量热式生物传感器测量技术、生物活体低温保存、低温医学手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方向为医疗器械的设计与改进、组织器官的保存、药品的开发与储存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依据,且在多个领域保持了技术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预期成效

  力争通过三年的学科重点建设,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并实现硕士点的突破。

  培养出多位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成果的青年学术骨干,以及一支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梯队,为进一步的学科发展构筑坚实的人才高地。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学科交叉的实验研究基地。建设公共基础研究实验平台(包括医学、力学、热学和机、光、电等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研究实验平台(包括生物力学与医疗器械工程、医学信息与医学仪器和医疗器械热科学)。

  力争在三个研究方向各培育出一到两个在该方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特色科研项目。

  使本学科在科研经费、高质量论文、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以及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处于国内同类学科院校的前列。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同上)

光学工程(0803) (同上)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一、学科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该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率。并针对由于世界经济不断变化所产生的新的管理问题,研究创新建立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1984年设立系统工程硕士点、1991年设立工业工程硕士点,1998年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是上海市非重点院校中唯一设有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

  本学科点现拥有教授20名,其中博士导师16名,副教授10名。该学科点与美国、德国、加拿大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广泛的合作、学术交流。本学科十分重视科研活动,曾先后完成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及各类省市级基金项目50多项、在二级学术刊物以上发表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0项,目前在研项目3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10多项。

  二、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有宽广坚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正确的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专业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水平。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和学习任务。

  三、业务范围

  (一)学科研究范围

  我校本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1. 管理科学:运筹学算法及其应用软件研究、组合优化的智能算法研究,特别是蚁群算法研究、决策科学中的方法论研究,特别是模糊决策方法研究、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与控制研究、与物流及交通相结合的智能装载与配送算法及其软件研究。

  2.工业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工具与应用、企业管理模式、复杂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现代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3.管理工程(含工商管理): 管理工程与行为科学的交叉研究、管理工程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知识评价研究、管理机制的设计技术研究、具体行业的管理工程方法研究。

  4.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区域规划、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系统动力学、城市交通污染控制

  5.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方法与工具、知识获取、挖掘、评价、管理、互联网上供需网络研究及应用、信息安全管理。

  6.科技管理: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机制研究、中小企业创新体系的研究、知识管理等

  (二)课程设置

  管理学前沿,经济学前沿和科学研究方法论。

  四、主要相关学科

  管理学门类下设的工商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及有关二级学科;经济学门类下设的应用经济学及有关二级学科;理学门类数学科学下设的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系统科学及下设二级学科。


上一篇:波音客机存在裂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