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o

时间:2024-10-11 05:54:27编辑:花茶君

民俗风情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处南国边陲湛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俗,既明显地受到中原民俗的影响,亦有浓郁的本地特色。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为本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元宵活动历史较长,古时雷州庆元宵尤如朝廷大典一样隆重。传统的元宵节以游神为中心内容,现在的内容则丰富得多。一般从月初开始村村鸣擂锣鼓开始筹备,以元月十五最为热闹,也有些地区延至十六、十七,均以县城为中心,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关于元宵活动,清代道光年间编修的《遂溪县志》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花,打秋千,赌灯谜,士庶欢游达旦”。20年代流行于遂溪一带的元宵雷歌“东海嫁”这样说:“游人满坡眼睁睁”,“几百双眼向樟兜”;另一首雷歌有“头上金钗总落了,真是热闹这元宵”之句。可见,元宵活动除了游神外,还有赛会看人、娱乐之举。清代吴川举人吴河光有“元宵风景正清和,游女如云逐队过”之名句。现在湛江各县均有庆元宵活动,主要以县城和古镇为中心,以吴川县城的规模最大,雷州县城、廉江县城和安铺镇的活动也颇有特色。乡村有小型的放烟花、放炮竹、出灯、做大戏等活动。市区亦举行灯展等活动。

  清明时节,景色清明,是人们“追远”的传统节日。本市清明扫墓“拜山”,城乡皆同,大多集中于清明日,亦有在清明前后数天。民间拜山活动,其主要祭品是烧猪、肥鹅、饭团、鸭蛋、蟹、饼等。机关、团体、学校亦在清明节期间集中前往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

  端午,即五月初五节,本地民间一般作为“驱邪镇恶”之节。从初一开始,农村群众大多在居家门楣上插艾条以“驱邪”,到初五亦有部分人在小孩子胸前挂香符(用花布包香料做成三角形或动物形图符)。在城市,从初一开始大街小巷卖艾枝、草药,市民纷纷抢购插门及煮水洗澡,洗澡一般定在12时正。据说,用艾药水洗澡能将邪气及皮肤病冲走。初五日各地普遍吃五月粽,亦有部分地区举行风筝表演或龙舟竞渡,此活动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节活动,最有特色的要数廉江之古镇安铺。该镇每年端午节期间均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这一活动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尤以近年来,活动的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为丰富,参观者不仅有本镇、本县的群众,还有许多外地来客,热闹非凡。

  中秋节,亦为较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城市其内容主要有:一是从节前半月开始,举行大规模月饼展销活动,居民纷纷购买,相互送赠,以省港月饼为名贵;二是中秋之夜赏月活动,主要在全市各大公园或游乐场所,大部分居民均涌向各活动场所,或三五个青年人,或全家人一组烧烤、吃月饼赏月,小孩则时兴手提小灯笼玩耍,几乎通宵达旦。在乡村,村民们则是吃月饼、甜薯、芋子、豆糖之类,亦有年轻女子月下玩“浮针”,取一碗清水置于八仙桌上,拿新针轻放水面,观察针的浮沉情况,预测婚姻。

  重阳节,九月九重阳节在本市部分地区流行,为—文人节,吴川、雷州较隆重。旧时两地文人汇集,对该节日兴趣甚浓。《雷州府志》载:“重阳登高,偕于是日采药作酒曲”。雷州西湖、三元塔、梅菉登高坡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梅菉镇之重阳节,亦称赛诗节,由商人捐资,五月份开始筹备,文人推出一位教师出题,参加者按题赋诗作对,八月诗稿汇于教师处评定,到九月初一,各街道群众、文化人士派代表到登高坡标号厂位,在坡上搭上雅致精巧的竹楼,张贴诗对,称“诗社厂”。其时张灯结彩,迎狮演戏,士子登高饮酒作诗,观者数以万计,一连数天。此活动延续二三百年,解放后曾停办。1985年湛江诗社吴川分社成立后,此活动恢复,诗人集会赏菊,饮酒作诗。雷州市登高之风亦盛,学校师生、各方游人纷纷到三元塔和雷州西湖游览,竞显豪情。这一天,市区及各县均组织老人进行文体活动。


萧山名称的由来?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清继明制。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萧山为“莦珊”。清同治二年(1863年),复“莦珊”为萧山,属绍兴府。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萧山县为省直属县。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扩展资料:萧山背后的故事:吴越战争。相传勾践之父越王允常在位时,与吴王阖闾结仇而相互攻伐。公元前497年,允常死,勾践即位。次年,阖闾趁允常之丧伐越,战于槜李(今桐乡境内),被勾践击败,阖闾战死。其子夫差继位后,日夜操练兵马,发誓要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春,勾践闻讯后,不顾范蠡劝谏,出兵3万伐吴。两军战船在太湖夫椒激战,越军大败,几近全军覆没。勾践只好退兵,却遭到吴王夫差十万大军的一路追杀。越兵一退再退,退到浙江(今钱塘江)口的一座山上,就是如今湘湖边的越王城山。越兵刚上山,吴兵也就赶到,把山围得个水泄不通。勾践退到这山上,夯土筑城,日夜操练兵马。吴王派伍子胥带大军在山下死死围住,不让老百姓送粮送水上山,企图把越军困死在山上。一天晚上,越王与范将军在池边商讨军情,忽然看见池里有鱼在游动,越王一扫脸上愁云,忙叫人来捕捉。范将军是个聪明人,心里想有鱼是好事。但被吴军死死围在这山上,总不是长久之计,得想个办法突破目前的困局。“鱼,就是那鱼!”一个灵计在范将军脑中闪现。他对越王说:“我有个办法,不知是不是好?”接着,范将军把自己的想法轻轻地告诉了越王。越王一听,连连点头。第二天,吴军哨兵在山脚小路上拾到一条大鲤鱼,并送给伍相当美餐。伍子胥看到这条还在张嘴巴的大鱼,吃了一惊。他知道山上有水,一时困不死越军,就带兵退到浙江(今钱塘江)北岸的吴山(今杭州城隍山),观察越军动静。越军在山上继续练兵。到了晚上,范蠡叫每个士兵拿着一盏灯,大声喊杀。还在一匹马的头和尾巴上各系一盏灯,每夜在山上来回奔跑。使得伍子胥弄不清越军到底还有多少兵马。一天晚上,范蠡叫士兵们把山下的松树都点着,远看好像数不清的火把。伍子胥弄不清越军要干啥,便派兵前来察看,但为时已晚。越军在点着山上松树的时候,已连夜下山撤到江湾对岸的一座山上。第二天,越王勾践拖着疲乏的身躯走上山来,刚走到山顶,就有人来报,伍子胥又带着大军追上来了。勾践又累又悔,想到由于自己当初不听范蠡的劝谏。贸然出兵攻打吴国,结果兵败夫椒,遭到吴国十万大军的追击围攻,一路溃退,以致出兵时的3万大军,如今只留下几千残兵败卒。害得百姓子弟暴尸疆场,多少人家家破人亡。望山下,村寨残破,田园荒芜,他四顾萧然,无言垂泪。这时,范将军过来劝慰越王说;“大王,请保重身体!胜败乃是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并要几个心腹士兵保护越王赶紧沿着山脊撤退,然后斜插至莲花山下,到山下“野鸭畈”结集。然后迅速向会稽山方向进发。因当年越军在“野鸭畈”扎寨,此地故称“越寨”。越王勾践为了牢记这场战争失败的教训及其造成“四顾萧然”的痛心往事,痛定思痛,吸取教训,休养生息,故称这山为萧然山,简称萧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山区

上一篇:网站优化外包公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