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战役

时间:2024-10-06 09:55:12编辑:花茶君

二战中美日海战主要有哪些战役

一、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机动部队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实施的战略突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欧洲战局的发展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日本为夺取美、英、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南进的战争准备。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拟制了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后得到海军军令部批准并由御前会议最后定下决心。袭击珍珠港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企图是:以突然袭击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制空权,以消除其对日本南进的威胁。日军袭击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以重创,从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权,为进攻菲律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创造了条件。二、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三、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4日-8日 珊瑚海大战是航空母舰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交战双方在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飞行员,双方自始至终没有见面,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崭新形式。   这次海战结果,虽然日军取得战术的胜利,但是由于美军集中主要力量对付日军的航空母舰,大大削弱了日军的作战力量,使其被迫放弃了登陆莫尔兹比港的计划。四、中途岛海战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里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便决定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中途岛作为前进基地,将海上防线推进到中太平洋,以保障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侧翼的安全,并诱歼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重型航空母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并损失大量飞行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五、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两国军队于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进行的岛屿争夺战。中途岛海战后,日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进逼美军反攻基地澳大利亚,决心再次发起攻势,占领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从此,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美军则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和进攻。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争夺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役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偷袭珍珠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律宾战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珊瑚海海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途岛海战

大西洋海战的战争过程

整个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投入的破坏交通线兵力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由商船改装的武装袭击舰等水面作战舰只,以及潜艇和航空兵。英国以海、空兵力进行保护交通线斗争,并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1940年6月德军侵占法国后,其潜艇从布雷斯特、洛里昂等法国港口进入大西洋,在西经25°-30°以西海域进行袭击;其远程轰炸机从挪威机场起飞,袭扰爱尔兰以北的大西洋航线。英国建立北爱尔兰基地,并以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海空基地交换美国50艘退役驱逐舰,加强反潜护航作战。随着战列舰“施佩伯爵号”和“俾斯麦号”等大型水面舰只先后被击沉,自1941年6月起,德国水面舰只的破交战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破交战的主要手段,形成破交战第一个高潮。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英国在美国、加拿大支援下,对大西洋交通线进行全线护航。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航空母舰、“光荣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第二阶段:(1942.1-1943.5)美国参战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大到大西洋西岸北美至巴西沿海海域(包括加勒比海),将数个潜艇群(每群编有潜艇4-5艘)部署在纽芬兰、新斯克舍、纽约、哈特勒斯角等地外海和加勒比海,袭击同盟国的商船队。美国加强护航制度,使德国潜艇的活动受到限制。德国为更有效地开展潜艇战,除部分潜艇留在加勒比海外,将大部分潜艇调往远离美海空基地的中大西洋。英国依托大西洋上的基地,组成7-8个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多艘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搜索舰队;美国则组成多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包括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在内的特遣舰队,分布在大西洋海域坚持开展保交战。1942年7月,英国和美国进一步加强护航制度,海军开始装备机载搜索雷达、磁探仪和新式声纳、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航空兵的巡逻范围扩大到北起格陵兰、南至弗里敦的北大西洋广阔海域。在这一战区所有海空基地800海里半径以内海域活动的盟军作战舰艇,均可得到远程反潜巡逻机的支援与配合。德国潜艇群则部署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甚至进入印度洋活动。破坏交通线与保护交通线斗争异常激烈。1943年初再次出现潜艇战高潮。为适应大西洋战场形势,盟军投入更多的反潜航空母舰编队和远程反潜巡逻机,给德国潜艇以更为沉重的打击,迫使德国于1943年5月将剩余潜艇撤离大西洋。第三阶段:(1943.6-1945.2)德国为改变大西洋上的不利态势,加紧改装原有潜艇并研制新式潜艇和水中武器,并再次派遣潜艇群进入大西洋及印度洋。随着整个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和美国强大军工生产能力转入战时轨道,英美已能够抽调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战,加强以护航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反潜体制,1944年,美国的航空母舰已发展到125艘,英国也达到40艘。盟军舰载和岸基反潜飞机迫使德国潜艇难以经比斯开湾航道进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时的德国潜艇蒙受巨大损失。大西洋的制海制空权已基本为盟军所掌握。盟军对德国工业尤其是潜艇制造工业基地的轰炸,使德国的战争潜力受到严重破坏,损失的潜艇难以得到补充。最后,大西洋之战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二战日美主要战役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那么你知道二战日美主要战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二战日美主要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二战日美主要战役   1、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2、珊瑚海之战 1942年5月4-8日   美方“列克星顿”号航空母舰被击沉,“约克城”号受到破坏。日方小型航空母舰“祥凤”号被击沉,大型航空母舰“翔鹤”号遭重创。同时,这两艘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几乎全部损失,许多技术娴熟的日本飞行员也被击毙。日本“瑞鹤”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失去了战斗力。   3、中途岛战役 1942年6月3—6日   美国方面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307名官兵和147架飞机。日本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被炸沉,损失飞机322架,其中283架飞机是随母舰沉没;阵亡官兵3507人,包括几百名 经验 丰富,身经百战的飞行和机务人员。联合舰队从此一厥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海空作战。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争有着 决定 性影响。   4、瓜达卡纳尔战役 1942年8月到1943年2 月   太平洋战争的分水岭。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美军共阵亡约5000人,伤6700人,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3艘,飞机约250架。日军共有约5万人丧生,损失军舰24艘,运输船16艘,飞机892架。1943年4月18日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设伏的美军飞机击毙。   5、激战南太平洋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   美军在一年多的激战中,先后组织实施了十余次登陆作战。美军总共损失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鱼雷艇供应舰1艘、运输船5艘、鱼雷艇8艘,飞机约200架,阵亡约2000人,伤3000人。日军损失2艘巡洋舰、26艘驱逐舰及大小运输船只数十艘被击沉,飞机损失约1300架,阵亡官兵总数在2.5万人以上。   6、马里亚纳群岛战役1944年6月至7月   美军伤亡2.2万人。日军伤亡约6.5万人,损失了三艘航母,其中两艘还是三万吨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击是日军投入作战的岸基航空兵几乎全部损失,舰载航空兵损失超过92%。   7、莱特湾大海战   1944年10月 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是

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是崖门海战。 崖门海战其参战军力、舰船和伤亡人数之多,在中国古代海战史上都是空前绝后。 当时目击了海战全过程的南宋将领文天祥(在江西安排抗元义军兵败被俘押送至此)曾作诗曰:“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谁雌谁雄刹那分,流尸漂血洋水浑。 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2、崖门海战简介: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 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 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 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仅有张世杰带着十几艘大船冲出元军重围,后来在阳江南面的海陵岛邻近遇上风暴,船翻人亡。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后来有人评价这场战役,认为其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华)”这一说法。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大规模的战役,其中大部分都是陆地战役。古代科技落后,不具备远征重洋的条件。人类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莱特湾海战可谓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阀为打通本土与东南亚所虏夺的资源区联系,倾尽全部家当,使尽海军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掷,进行一次海上大决战。其实,此时日本海军的力量根本不具备决战的条件,胜算率几乎是零,充其量只不过是日本海军在彻底失败之前的一次冒险挣扎,只不过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此次海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如下:   美方:航空母舰17艘、护卫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141艘、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187艘、舰载飞机约1500架、官兵58000余人。   日方:航空母舰4艘、战列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34艘、鱼雷、潜艇25艘、舰载飞机约200架(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陆基飞机约500架)、官兵25000余人。   从1943年10月太平洋美军釆用越岛战术,发动对日反攻开始,只一年时间,美军便越洋万里,相继占领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逼向菲律宾。1944年10月20日,美军出动200余艘各种战舰和1500余架舰载飞机,掩护地面部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揭开了菲律宾战役的战幕。   这时,日本海军为就近取得燃料补给,己将联合舰队的主要活动基地转移到新加坡和文莱。驻扎在东南亚的日本联合舰队将与日本本土失去联系,无法取得弹药补充。因此菲律宾得失,关系到日本联合舰队生死存亡。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富武海军大将,调遣联合舰队主力,包括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肮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共68艘大型战舰,200架舰载飞机,按照事前几个月拟订好的作战计划,分作三支,分途向莱特湾进发,迎战美国海军,以解菲律宾之危。   日军三支分舰队中,第一支为北编队,由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指挥,拥有4艘肮空母舰、2艘战列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以及联合舰队仅存的近200架舰载飞机,从日本本土南下,经菲律宾吕宋岛东海岸,向莱特湾进逼。第二支是南编队,包括先遣和后援两支舰队。南编队先遣队由西村祥治海军少将指挥,拥有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从新加坡启舰,自西而东穿越棉兰老岛与莱特岛之间的苏里高海峡,由南端直扑莱特湾。后援舰队由志摩清海军中将指挥,辖3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澎湖列岛启航,南下苏里高海峡西出口,然后在西村舰队后尾80公里处跟进;第三支是中央编队,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指挥,辖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从新加坡启舰,经菲律宾西海岸巴拉望海、锡布延海,自西而东越过莱特岛与吕宋岛之间的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莱特湾北部。丰田大将的意图是:各路部队分途于10月25日赶往莱特湾,配合作战。小泽的北编队先出动舰载飞机向美军挑战,引诱美军航空母舰部队离开莱特湾向北追击;西村和志摩统辖的南编队由苏里高海峡东出口发动攻击,分散莱特湾美军注意力,然后栗田中将指挥拥有“大和”号和“武藏”号2艘超级战列舰的中央编队主力,秘密进入莱特湾北部,从美军背后突袭,利用“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舰装备的460毫米巨型舰炮,与美军战列舰决战,消灭美军舰队主力和运输船队,实现决战胜利。   1944年10月23日,栗田中央编队由新加坡启航,向莱特湾进发。途经巴拉望海暗礁时,栗田肮队突然遭遇2艘美国潜艇攻击,不到半小时,日军就有两艘巡洋舰被击沉,一艘负重伤,失去战斗力。差不多同时,日军南编队也小受挫折,一群美国巡逻机无意中发现了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并发动攻击,击伤西村舰队的2艘战列舰。   经过这两场前哨战,美军基本弄清了日军兵力和部署,决定将计就计,把舰队分为两支:一支以16艘航空母舰为主,由绰号“蛮牛”的哈尔西中将指挥,迎战栗田率领的日军中央编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另一支以6艘战列舰为主,包括8艘巡洋舰和60艘驱逐舰,由金恺德海军中将指挥,负责掩护泊在莱特湾内的美国运输船队,封锁苏里高海峡,迎战日军南编队。   10月25日,西村舰队乘黑夜偷偷进入苏里高海峡,向东急进。不料美军早有准备。金恺德中将指挥美军大小战舰沿20公里宽的海峡航道重重设伏。美军以39艘小鱼雷艇出击,冲乱日军阵形。28艘美军驱逐舰分左右两支,借海峡掩护,用车轮战术,连续发射鱼雷,攻击日舰。火光闪耀处,西村舰队的旗舰“山城”号首先中雷。紧接着,“扶桑”号战列舰同时被两枚鱼雷击中,又引爆弹药舱,被炸成两截,沉入海峡。待西村不顾牺牲,率舰队残余冲至海峡东岀口时,又陷入10余艘美军重型战舰的弧形火力圈中。美军舰炮排山倒海般把一吨重的炮弹频频射向日舰。未及天明,西村舰队全军覆没。待志摩率分舰队不知死活地尾随西村舰队进入海峡时,眼见一路尽是燃烧的日军舰艇残骸,惊恐万状,赶紧下令舰队转向,逃出苏里高海峡。美军乘势追击,又击沉志摩舰队3艘战列舰。   在苏里高海峡西出口以北,栗田中央编队主力刚刚逃脱美军潜艇追击,惊魂未定,又在锡布延海遭到哈尔西舰载飞机的攻击,损失了巨型战舰“武藏”号,吓得仓皇西撤。这时,从日本本土南下的小泽舰队,沿吕宋岛东岸南下莱特湾,乘机出动舰载飞机偷袭哈尔西舰队。“蛮牛”哈尔西勃然大怒,丢开西逃的栗田舰队,率部掉头北上,直扑小泽舰队。小泽见哈尔西上钩,急率日军北编队匆匆北撤,哈尔西穷追不舍。10月25日,美军舰载飞机在吕宋岛东北恩加诺角追上小洋舰队,狂轰滥炸,很快击沉小泽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   栗田率日军中央编队24日黄昏西撤不久,闻报哈尔西舰队因追击小泽舰队,远远离开莱特湾,认为日军还有机会杀进莱特湾,挽回败局,便下令舰队掉头东返,乘黑夜高速航渡圣贝纳迪诺海峡。黎明时分,栗田舰队成功地闯入莱特湾北部。日军排水量达6.8万吨的“大和”号巨型战列舰,第一次有机会启动460毫米的大口径舰炮,轰击泊在莱特湾的美国运输船。美军措手不及,赶紧调驱逐舰和巡洋舰奋勇阻击,掩护运输船队逃命,同时呼叫哈尔西舰队赶紧回援。混战一阵,栗田恐哈尔西的航空母舰部队回援,率领刚占上风的日本舰队匆匆撤离莱特湾,沿圣贝纳迪诺海峡西去。待哈尔西舰队开回莱特湾时,栗田舰队早已远遁。莱特湾海战至此落幕。   在三天的混战中,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2艘为护航航母)、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飞机100余架、伤亡人数3000余人。另有6艘航母、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飞机500余架、人员伤亡1万余人。   莱特湾决战显示,美国海军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且在技术、战术、指挥、士气等领域也稳稳占据了优势。莱特湾决战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基本解体,无力再与美军抗争。

上一篇:女漫游二觉刷图加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