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读经典阅读答案
(1)此题考查学生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仔细阅读2.3.4段,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分析原因,意思对即可.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②它关注事物的本质,③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④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注意前后段落间的衔接.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3)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读全文,明确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结合论点来确定.分析合理即可.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解答此类题,需要首先明确第六段论述的中心,阅读第六段可知,这段论述的是“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再看材料,材料一说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的读物,材料二说的是学校要有充足的图书,学生要爱看书;据此可以判断材料一适合做第六段的论据.
答案:
(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②它关注事物的本质,③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④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
(2)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3)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怎么提高作品的文学性?
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想要提高作品的文学性,那么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也需要逐渐提高自己的文笔,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作品读上去更加的专业化。1、肚子里要有足够的墨水在现在这个娱乐之上的社会,有很多做起来都逐渐陷入一种快餐化的阅读之中,很少有人愿意去写真正有深度的东西,就像余秋雨所写的文化苦旅一样,很少有人愿意再去花时间和精力,去谱写这么类似于文化苦旅这样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书。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泛娱乐化式的阅读更加符合读者的喜爱,同时也能够给作者带来更高的收益,所以说如果作家想要在创作的时候提高作品的文学性,那么他肚子里一定有足够的墨水,也就是说他的学识一定要高,在这样的程度下面才会写出足够的具有专业性的书籍,虽然这些书籍可能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去看,但是在相应的领域中一定会受到热烈欢迎。2、提高文笔,加入感情作家在创作的时候,文学性的提高必须要让自己的文笔也在逐渐的提高,因为只有自己的文笔提高了,才能够让作品更加深入,比如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时候,只有他的文笔够好,他才能够更加深刻的去刻画出人物更细微的感情,就比如有很多作家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他的表现太过于刻板,这样就会显得整个故事更加的生硬。所以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如果想要提高文学性,不仅要有文笔,而且还要投入自己的感情,他要去揣摩人物的性格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节,俗话说得好,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去千锤百炼,我们要去炼字。如果想要创作一本好书,一定要有内涵,同时还需要有感情。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抖音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短视频应用,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1.5亿。不仅仅是90后和00后,很多70后和80后的用户也沉溺其中,花费大量时间刷抖音视频,以至于经常能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看到类似这样的话:“中了抖音的毒”、“刷抖音刷得根本停不下来”……
很多用户看抖音会呈现出一种“上瘾”的状况。为什么它有如此大的魔力?因为在抖音上,用户只要轻松地手指一划就能更换视频,但猜不到下一个视频会是什么。这种随机获得的奖赏反馈,就跟赌场中的老虎机没什么两样,让人欲罢不能。而且抖音视频是自动循环的,每条视频被限定在15秒内,很多视频会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多看几遍,使得印象深刻。极低的学习成本,容易上瘾的观看模式,让无数大众深陷抖音不能自拔。
让人沉迷的东西有很多,抖音只是其中之一。近些年,国内的综艺节目数量和质量爆发,题材多样,观赏性强,资金投入大,制作也非常精良。依稀记得以前大热的娱乐节目只有超女快男和同一首歌,现在则是百花齐放。不仅有唱歌跳舞,还有竞技游戏、喜剧小品、旅游冒险、亲子互动、厨艺烹饪、脱口秀,甚至连下乡干农活都能出一台综艺节目。这极大地满足了观众们的收看欲望,收割了我们大量的空闲时间,夺取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修铭(Tim Wu)在他的新书《注意力商人》中谈论了这一现象。吴教授指出,“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只有理解了商家是怎么争夺注意力的,你才能抓住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过去是报纸、收音机和电视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贩卖给广告商。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但模式依然如此,并没什么不同。浙江卫视花大价钱制作《奔跑吧兄弟》,湖南卫视投巨资拍摄《我是歌手》,为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并将其贩卖给各大代言商、赞助商和广告商。你的注意力成了现在最宝贵的资源,各大媒体、商家,都在争夺你的注意力资源。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个个都是杀时间的利器,能让你捧起手机都不舍得放下,我们的时间也就在这方寸之间的屏幕中悄然流逝。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获取方式也越来越便捷,但我们的时间终将不够用,而且还呈现碎片化状态。这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都被吸引到那些娱乐节目中去了,那还能剩下多少注意力用于工作和学习呢?
正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谈到的那样,“电视的表达形式往往是娱乐性的、碎片化的、排斥思考与逻辑的……大众也日渐习惯于这种娱乐化的媒介接触,变成了一群娱乐至死的人。”只不过媒介从早期的电视换成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这大概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生而娱乐,也终将娱乐到死。
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上次看完一整本书是什么时候了。注意力的严重缺失导致我们根本无法长时间地专注于学习,看文章都只看那些抓眼球的标题和图片,再也没有耐心进行只字不差的长文阅读了。据统计,中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手机使用时间为3.9小时!这还仅仅只是平均数,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五、六个小时,除去睡眠八小时和工作八小时外,几乎把闲暇时间都让给了手机,这就有点过了。
人不能没有娱乐,娱乐依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遣。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己的注意力,劳逸结合,适度娱乐,避免娱乐至死。生活中的娱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中只有娱乐。
如何看待“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一观点?
“一夜潮流”发生过很多次,超女,跑男,民谣,宋仲基,像烟火一样,一个接一个爆发,光彩夺目,然后迅速灰飞烟灭,不留一丝波澜。炸裂的后脑勺和浴缸里的呕吐物,至少还是宿醉过后的纪念品,而这些比烟花消散的还快的娱乐节目,却只为新浪微博贡献了当天热点。这现象有毛病吗?每天朝九晚五,跪舔完老板,安抚好甲方,追个娱乐节目,做个脑残粉,还要被上纲上线了怎么着?在我看来,娱乐无罪,意淫长腿欧巴也没有错,人们有权利选择娱乐放松,选择宿醉,选择做沙发土豆,这跟读书健身学习一样,无非都是个人选择罢了。但是这个现象有毛病。这个动不动就全民娱乐的现象有毛病。生活节奏快,群众用娱乐来调剂一下生活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娱乐节目快速的火爆和落寞,反映了一个问题,大众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不够,民谣火了,身边的人都在听民谣,于是我也买了把吉他,过段时间,嘻哈火了,我觉得很酷,尽管对嘻哈背后的街头文化只略知皮毛,也琢磨着弄个纹身和脏辫,这一个接一个的全民狂欢,是少数人的精心设计,舆论引导,和一群不加选择紧跟潮流的观众。乍一看,双方都能获利,一点毛病没有。但是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被消费的是大众的时间和注意力,人们被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娱乐节目吸引住眼球,追完一部电视剧,马上又会有新的综艺,人们沉浸在彩色的娱乐泡沫里,轻松又愉悦,这个美好的泡沫隔绝了外面的世界,让人们意识不到,也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美丽新世界》,在这个作者预测的未来世界里,压抑欲望是罪恶的,这个世界里提倡“每个人都是属于别人的”,所以人们没有固定的伴侣,也无需压抑自己的欲望,这里有感官电影,有无穷无尽的娱乐项目,每个人的职责一开始是被设定好的,只要完成了工作,剩下的就是娱乐,所以这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很快乐,因为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也有各种最新的娱乐项目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这样的新世界,听起来似乎是美丽的。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无尽的消遣使人们无心去思考与自身相关的更复杂严肃的问题。在满屏大长腿和小鲜肉的轰炸之下,人们兴奋的阀值越来越高,这年头,连完整的看完春晚都成了对毅力的考验,像国际关系,医疗福利,文化审查之类的严肃话题已经触动不了大众的神经,尽管这些话题跟我们生活紧密相关。人们在日益发达的娱乐业中逐渐沉沦,进而丧失了思考与辨别的能力。我们不再对政治、社会报以关注与关心,对一切了无看法,只等他人灌输。我们不再思考自己的结论,而是跟随大众舆论。转自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