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的特点 游隼的简介
1、游隼作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十种鸟之一,虽然具有其他鸟类一样的外形,但它的翅膀格外细长有力,另外在细节上也有所不同,眼睛橙黄色,小小的脸部还有黑色的鬃毛,脖子到颈部都是黑色,身体又是上蓝灰下黑色横纹,再到脸部就呈现白色和白色横纹。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到羽翅是黑色横斑。幼年游隼暗褐色的上体和淡黄褐色的下体,黑褐色纵纹覆盖在胸部和腹部。
2、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是大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
3、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游隼的特点
游隼主要捕食鸭、海鸥、鸽子类、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老鼠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游隼有双敏锐的眼睛,能看到1公里以外的猎物,当翱翔在高空的游隼发现低空中的猎物时,会居高临下地俯冲出击。它先扇动翅膀加速,并且不断旋转身体寻找最好的进攻角度。 游隼主要捕食鸭、海鸥、鸽子类、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老鼠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游隼有双敏锐的眼睛,能看到1公里以外的猎物,当翱翔在高空的游隼发现低空中的猎物时,会居高临下地俯冲出击。它先扇动翅膀加速,并且不断旋转身体寻找最好的进攻角度。性格凶猛,即使是比那个体型大很多的金雕和枪隼等,也敢进行攻击。因为主要是在空中捕食,比其他猛禽类需要更快的速度,所以具有比较大的体重,像高速飞机一样可以减轻抵抗的狭小的羽毛和比较短的尾羽。
隼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隼食肉,在鸟类食物链中处顶端。隼形目包括鸮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动的猛禽。隼形目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也是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隼形目与其它鸟类不同,雌鸟往往比雄鸟体型更大,隼形目有4到5科,我国有2到3科。
我国的所有隼形目鸟类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隼形目的鸟在鸟类中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很多隼形目的鸟类也被人们认为具有勇猛刚毅等优良品格,所以有不少国家的国鸟是隼形目的鸟类。
隼多是一夫一妻,雌雄共同哺育后代。幼鸟生长得很快,有些种类的鸟离巢前要比成鸟体形大。幼鸟要经过1到3年的时间才会性成熟。隼多在高树或悬崖隼上营巢。大型种类每窝产卵1到2枚,小型种类每窝产卵3到5枚。大型种类孵化期约45天,雏鸟留巢2个月后飞出,小型种类孵化期约30天,雏鸟留巢约1个月后飞出。雏鸟为晚成性。一般主要由雌鸟孵卵,雄鸟在附近警戒,并捕猎育雏的食物。
红隼是几级保护动物
红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 ver 3.1——无危(LC);《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红隼是隼科、隼属的小型猛禽之一,体重173-335克,体长305-360毫米。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共同爪隼非常相似。生活习性红隼经常在空中盘旋,搜寻地面上的老鼠、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蝗虫、蚱蜢、蟋蟀等昆虫。平常喜欢单独活动,尤以傍晚时最为活跃,飞翔力强,喜逆风飞翔,可快速振翅停于空中。视力敏捷,取食迅速。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山区植物稀疏的混合林、开垦耕地、旷野灌丛草地、林缘、林间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旷野、河谷和农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