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敖包?
敖包是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木、石、土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敖包神被视为氏族保护神,祭敖包为重要祭祀仪式,于每年夏历六七月间举行,供奉羊、酒、奶酪,点火、焚香,由萨满跳神后,参加者将祭品分食。鄂温克等族也有类似的祭敖包仪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萨满跳神一般已改为喇嘛念经,祭敖包不再是纯粹的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在媒体的传播下已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在无际的草原上,时时会看到用大小石块累积起来的巨大的石堆,上插有柳枝,此谓神树,神树上插有五颜六色的神幡。巨大的石堆矗立在草原上,鲜艳的神幡如手臂般召唤着远方的牧人,这就是敖包。建敖包的地方多选择明快、雄伟且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敖包均有名称,其名大部分以所在之山名或地名定。敖包多设于山丘之上,或水泉边,多数用石块堆成,一般呈圆形,顶端围有柳条圈。在蒙古族心目中,敖包象征山神,外出远行,遇敖包必下马参拜,祈祷平安,并随手拣石添上。每年农历五月,绿草遍野,燕子北归,本旗蒙古族开始祭敖包活动。牧民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敖包下,用松柏、红柳、五彩花卉将敖包装饰起来,在敖包前摆设奶食品、“阿木苏”、糕点等供品,正面桌上摆放全羊。祭奠仪式由深孚众望的长者主持,主持人亲自向敖包焚香,敬酒,献哈达,唱祭歌,并请喇嘛念太平经。此时,漫山遍野前来祭祀的人们跪伏于地,三拜九叩,默祷“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畜兴旺,无灾无病,万事吉利”。祭奠仪式完毕,主持人将供品分送大家享用。同时开始游戏,主要项目为“男子三技”。
敖包是干什么用的?
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后来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过去,各盟、旗有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
内蒙古敖包是什么意思
内蒙古敖包是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是一种特殊的供奉和祭祀形式。内蒙古敖包是指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的一种供奉和祭祀形式。敖包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圆形的堆积物”。它可以是一个人建立的小型土丘,也可以是一个由石块、树木或布料等堆积而成的供奉场所。敖包是蒙古族人民衷心崇拜大自然和天地万物的表现。在敖包中,蒙古族人祭祀自然神灵、祖先和其他重要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他们相信敖包是神灵的居所,通过祭祀和祈祷,可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庇护。内蒙古敖包通常修建在高地或山丘上,有时也会修建在村庄或草原上。敖包的形状和大小因地域和目的而有所不同。在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中,蒙古族人会围绕敖包跳舞、歌唱、祭拜和祈祷。他们用蓝色、白色和黄色等颜色的布料装饰敖包,象征着天空、大地和太阳等神圣的元素。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蒙古族人民视敖包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通过祭祀活动和仪式来表达敬意、祈福和祈祷。他们认为在敖包的祭祀中,可以获取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同时也可以表达对大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和感恩。敖包在蒙古族人民中扮演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角色,是传承蒙古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敖包不仅是一种宗教活动,也是传承蒙古族文化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敖包代表着蒙古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居所,承载着族人的希望、承诺和传统价值观。内蒙古敖包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是一种供奉和祭祀形式,代表着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