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答案用文言文怎么说
1.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1、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4分)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4、【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5、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终不扬其过也。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20.(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6、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 2. 文言文问题答案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1.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带兵的人才。 2.韩信感受胯下之辱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萧何月下追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 文言文(原文,翻译,3个问题及答案) 这是《毛遂自荐》的一部分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 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 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 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 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 ‘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 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 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 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
文言文答案及问题
1.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1、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武王示之病 (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 (4分)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谋划 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4、【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 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5、不责僮婢(节选)唐临性宽仁,多恕。 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 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 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 城曰:“寒而饮,何害也!” (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向取白衫且止 (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终不扬其过也。22.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20.(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21.(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 22.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6、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 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 2. 文言文(原文,翻译,3个问题及答案) 这是《毛遂自荐》的一部分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 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 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 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 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 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 ‘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 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 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 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 3. 文言文的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处士笑而然之( ) 何有于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问题补充:、① 孟子辍然中止( ) 然字加点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何字加点 3.处士笑而然之( ) 然字加点 4.何有于我哉?( ) 何字加点 ① 孟子辍然中止(然:……的样子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何:什么)*(因为“何为”应是“为何”,翻译成“为什么”,所以我觉得“何”是“什么”的意思) 处士笑而然之(然:同意,赞同。 ) 何有于我哉?(什么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讠宣 ]xāun ) ②此:( 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自是之后(其余皆为代词) 4. 文言文问题答案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1.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带兵的人才。 2.韩信感受胯下之辱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萧何月下追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陈蕃一室这篇文言文阅读的问题及答案】 蕃(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报以等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二九、解释下列句中蓝色的词:①尝闲处一室:②当扫除天下:三十、“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陈蕃以为男子汉应当为天下人打扫环境.B.陈蕃认为男子汉要立志统一天下,还要安排好一个家庭.C.陈蕃认为有志青年活在世上,要立志统一天下,怎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D.陈蕃认为男子汉无论住在哪里,在打扫天下时,也要扫好自己的房间.曾经;应当,C。 6. 我需要10篇文言文,最好是初一的,还要有问题附加答案,谢谢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无 论: (3)临溪而渔 渔:2.翻译下面句子。(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第二文段(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第三文段〔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②自是数年之后( )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句: (2)安用重法邪?译句: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3分)(1)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忧乐观。(1分)(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 (1分)(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共九个字)(1分)第四文段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朝晖夕阴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第五文段(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7. 【文言文晏殊诚实问题和答案】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译文: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做过回答,(我)还保存着答卷,请求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日子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惟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晏殊到朝堂感谢皇恩.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这则故事,我给你全部译出了,晏殊这种老实得有些迂的性格正是做大学问的基础,值得今人思考.文中( )的部分表示文言中省缺但译成现代文为表达通顺须补上的句子成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说中的十大阴帅是哪十大?十大阴帅是谁?
十大阴帅:鬼王、日游、夜游、无常、牛头、马面、豹尾、鸟嘴、鱼鳃、黄蜂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十大冥帅,他们能各尽其长、各带其兵、各惩其恶、各报其功,无论造孽作恶的鬼魂有多大本领,即使能上天、能入地,都难逃过他们的手掌。 十大阴帅之鬼王 鬼王,鬼王是谁?在聊斋中鬼王虽标榜“孝弟忠信、礼义 廉耻”,实际则是个贪得无厌、残忍暴虐的家伙,这个可能是《聊斋志异》的故事需要,其本身未必是这样;佛教中鬼王有很多种也是好坏不一啊;还有一个传说鬼 王其实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个神话英雄那就是后羿,据说后羿是被他的弟子用桃木棒打死的,死后就作了鬼王,桃木棒能打死鬼王其他的小鬼也就不在话下了,所以 桃木能够避邪也就由此而来。 十大阴帅之日游神 日游神,又称日游巡。是中国民间信仰中,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神。一开始,日游神被认为是四处游荡的凶神,如果冲犯了日游神将会招来不幸。 后来逐渐演变,日游神在白天巡游的时候会捡到丢失的小孩,把其别在腰间送回家。在《封神演义》中日游神的本名为温良,也是一个奇异的人长有三只眼,跟随殷 郊,死后被封为太岁部下值日众神之一。 十大阴帅之夜游神 《山海经·海外南经》载:“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 “二八”神,就是夜游神。一开始也是日游神一样老办坏事,后来逐渐演变,夜游神在夜间巡游的时候会捡到丢失的小孩,把其别在腰间送回家。以前的时候自己比 较喜欢熬夜又是被朋友戏称为夜游神,看《封神演义》的时候特意留心了一下在《封神演义》中夜游神的本名为乔坤,“衲子乃五夷山白云洞散人也”当了炮灰,死 在十绝阵中,后被封为太岁部下值日众神之一。 十大阴帅之黑白无常 亦 称黑白无常鬼。黑白无常是人死时勾摄生魂、拘提亡魂,是来接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黑无常手拿铁链头上写着“正在抓你”,白无常手拿哭丧棒,头上写着“你可 来了”。不要怕黑白无常,被他们接引并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你还在相对较为高级的轮回当中,没有成为传说中的孤魂野鬼。当然人们更多的期望的是佛祖的接引, 仙乐、莲花和跳出轮回的极乐。但是毕竟能有这样机缘的人太少了。 十大阴帅中黑白无常只出现了一个,视乎地位有点低,其实不然因为在十大阴帅中也就只有无常有自己单独的佛堂-无常殿。 十大阴帅之牛头 牛头原名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十大阴帅之马面 佛教中并没有马面的角色,有一个马面明王,地位是远远高于地府中马面的地位,马面明王其实是观音六像之一。马面可能是民间为了给牛头配对而制造出来的。 余下的四位鱼鳃、豹尾、鸟嘴、黄蜂又和称为四大阴帅,我感觉这四位完全是按照生物种属来分类的。这也是民间巧立的名目。例如:豹尾本是我国古代方术中虚拟 的岁神名,为一凶神是所谓虎贲之象、先锋之将,常与岁神黄幡相对。协纪辨方书》引《乾坤宝典》称:“豹尾者,……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纳奴婢、进六畜及 兴造。犯之者破财物,损小口。”豹尾与凶神吊客、丧门等相同,其所在之地均应避忌。 十大阴帅之鱼鳃 鱼鳃是管理水中鱼类动物亡灵的冥帅 十大阴帅之豹尾 豹尾是管理兽类动物亡灵的冥帅 十大阴帅之鸟嘴 鸟嘴是管理天上鸟类动物亡灵的冥帅 十大阴帅之黄蜂 黄蜂是管理地上昆虫动物亡灵的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