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收入如何?包的工资高待遇好
包拯笔下的包公一直是公正和诚实的代表。说到诚信,就要知道他的工资收入是多少。最近读历史,无意发现关于包公报酬的记载,颇有意义。包在开封府时,每月领三十石,一半是米,一半是麦。二十捆木柴和四十捆干草;冬天送炭十五勺;每月“部长钱”1500元,“附加钱”100元。我做公务员的时候在中央机关工作,头上有龙图阁直学士和尚书省右书记的帽子。在开封,属于外国诸侯国,享受副部级待遇的高级官员。因此,包公免费享有法院分配的20公顷农田,并被允许收取租金而不缴纳国税。按每亩租稻一石估算,这笔收入达两千石。这样,包公的年收入约为20,856铜币、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杆蚕丝、34杆蚕丝、100杆棉花、15杆木炭、240捆木柴和480捆干草。按照现在的价格,大米每石400便士,小麦每石300便士;每线一千六百件,每线一千二百件,每线四千件,每线四十件。木炭一百便士,木柴五十便士,干草十九便士。把实物换成钱,相当于1022个铜币,加上货币收入20856,年收入大概是21878。据当时任淮南交通史的张根说,他在淮南管理着20个州,每个州每年向中央缴纳约1.5万元的赋税。换句话说,包公的年薪远远超过一个州向中央政府缴纳的税收。当时十元相当于一两黄金,两两黄金。当时一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40克,包公的年薪相当于87512克黄金。按照2011年7月每克330元的黄金价值计算,包公的年薪相当于2800多万元。这个水平高于目前效益较好的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老总的年薪。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年薪20万美元,布什和奥巴马年薪40万美元,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年薪218万美元。包的年薪换算成现在的美元大约是387万美元。宋代公务员的高薪,由此可见一斑。在包时代,官员的工作很轻松。官僚制度设计中有“官”、“职”、“穷遗”。“官”是一种等级待遇,相当于现在的“主任科员、科级调研员”等等,是工资的一个标准。“职”是官员的虚拟头衔。“穷遗”才是实际立场。宋朝政府规定,最低级的官员配备一名勤务员,宰相可以配备一百名。这些服务人员相当于现在党政机关的附属编制,国家发工资。在天皇生日、官员退休或去世之际,政府还允许高级官员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甚至警卫人员在政府机关工作。宋代的公务员不仅好,而且门槛低。宋朝末年,一次考上进士的有六七百人。一当秀才就任命官职。如果你高考失利,考了十五次都不及格,那么政府会授予你一个特殊的“学士学位”。在真宗的时候考五门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称号。只要你有耐心,身体好,即使没有水平,五次高考也能出人头地。可想而知,包公当官的时候,年薪那么高,各种待遇那么多,他接受礼物和贿赂值得吗?为了政治操守更容易做到。这种做法和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政策如出一辙。只是北宋的这种高薪政策离谱,不符合国情。北宋为了维护其统治秩序,文官规模相当庞大。此外,为了稳定边境,随时可能吃掉北宋的辽金,西夏王朝都要给年钱。最终,政府财政赤字巨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久女真进入汴梁,宋朝也灭亡了。这个教训真的不小。
包拯年薪多少?
每月俸钱55贯,
每年衣赐是绫10匹绢34匹罗1匹绵50匹,
每月有禄米70或50石(老实说……一石120斤50石就是6000斤啊……撑死你……)
每月职钱100-80贯(应该是100贯吧,应该是同品,但是这个钱不是他个人的是全衙门的),
国家给他供养七个仆人,每月餐钱约有20贯左右,
学士有酒5-1升(好象该有三四升滴样子),
龙图学士还有茶,
每月薪十五束蒿三十束,
每年炭十五秤盐5石(……咸死……)
如果是他权开封知府的话,开封是首府,应该省一级的最高等来算吧,那就每年有1500贯开封府补贴最高有每月100贯龙图学士有每月40贯但不清楚是不是双份一起拿。”
包拯是个清官,你同意吗?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老包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在心,借个由头,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样,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策划了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嘱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当日就动身回家。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走。却没有料到太监还跟在后面盯梢咧。那时正是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走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天,汗淌了几桶。这会儿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开了黄黄的花,西瓜结得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有人,为了解渴,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就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们一气吃了两个大瓜。两个象鬼样的太监早看在眼里,大太监对小太监说:“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老包愉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逮他去见皇上。”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监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吃瓜给钱,那有啥说的。”傍晚,包公住到小镇上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盯着跟进去。包公钱不多,就要了素莱米饭。哪知这客栈小,米不干净,碗里尽是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拣,满桌子上堆的尽是谷粒。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大监说:“糟踏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粒,真是“盘中之餐,一粒未废”。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来,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走着走着,眼看走到淮河边上,包公就要到家了,两个太监还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么向皇上交差呢?于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个计策:大小太监连夜从小路赶到包公前面,在淮河边上坐等,单等包公一到,他们一个拉腿,一个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脏东西上。他们以为这样,包公准会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个弄脏河水的罪名。这真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哪知包公手弄脏后,叹口气爬起来,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边小媳妇、大姑娘正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这一洗手,不坏了人家吃用水吗?于是,包公走到河边,用干净的左手掬水含到嘴里,然后又离开水边,到坡上吐出水来冲洗。两个太监看着,一点办法也没有。心想,老包真是天下无双的铁清官,再跟下去,也找不到他的问题。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回复皇命。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就说:毒不过皇上,奸不过太监,清不过包公。
都知道包拯是个清官,那他的俸禄有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包拯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每年的俸禄大概是在19200贯铜钱,除此之外,还有180石米和180石麦。如果说这样的说法大家没有直观的概念的话,那我们可以换算一下,一贯铜钱就是一两白银。那么一年就是19200两白银。这个数目一听就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一个州的年税了。所以说,包拯虽然是个清官,但是他一点都不清贫,反而是过的很滋润。其实我们很多人对于包拯的一个印象,都是来自于影视剧。而有些时候,影视剧为了突出效果,总是会加强我们的刻板印象。比如说,包拯的出生。影视剧里包拯的出生都是很清贫,没钱念书,但实际上,包拯的家境并不差。他不仅吃喝不愁,还有书念。而对于他的一个俸禄,影视剧也是为了突出他的清廉,打造了一种包拯过的很清贫的状态。其实,这都是一种假象。因为在宋朝,当官的工资并不低。其实不只是包拯,在开封当官的人,俸禄都是还可以的。而且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宋朝的官员真的算是很舒服了。另外,谁说了清官就一定是清贫的呢?又不是人人都是海瑞,对吧。再说了,海瑞在明朝当官,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官员工资是有多低,所以海瑞那么穷是有理由的。这不代表包拯就很穷,更重要的是,包拯这么得宋仁宗的器重,想想,工资也不会很低。当然了,包拯是个清官,这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清官和清贫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关系,所以不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包拯有钱,但是人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也正是因为他清廉,才能被后人永远地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