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平衡3

时间:2024-09-15 13:45:09编辑:花茶君

我们内心的冲突

关于作者

卡伦·霍妮,传奇的美国德裔女心理学家,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由于她把自我实现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因此又被看作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霍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出了重大的修正和批判,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   

关于本书

《我们内心的冲突》,成书于1945年,是霍妮的代表作,也是她影响最大的一本心理学专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光是中文版,就有不下十来个译本了。这本书中,霍妮提出: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冲突。而应对冲突我们通常会采用的几种策略,也会导致我们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这一理论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达到了心理学著作中鲜有的哲学高度。即便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很有价值。   

核心内容

书名里的“冲突”,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是指我们的内在、我们内心中的种种矛盾,“内心冲突”就是,两种或多种,不同方向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动机、目标、欲望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个体的意识中。霍妮认为,这种冲突会引起人内心的焦虑和困惑,并且是造成心理或精神问题的主要根源。我们应对冲突的惯用策略,会导致屈从型、攻击性、孤立型这三种人格的形成,而如果对冲突应对不善,则可能产生畏惧、人格衰竭、绝望,以及施虐倾向等不良后果。同时,霍妮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几种方法。   

一、内心冲突产生的原因

卡伦·霍妮认为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缺失,是造成内心冲突的原因。霍妮认为,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冲突,可以作为一切矛盾的根源。而这个基本冲突,表现于人们对待他人的矛盾态度中。霍妮说:“在社会中求生存,人们难免会拥有多重身份,它们对人的欲望有不同程度的压抑,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才能和其他的人建立起关系。”

二、应对冲突的三种常见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三种人格

霍妮将内心的冲突追本溯源到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孩子应对冲突的策略,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这三种策略,本质上都是人在不利的环境面前所实施的自我保护的方式。

选择亲近人的孩子,其实是通过依附强者而获得安全。对抗人的孩子,则是通过反抗,让自己成为强者,从而无所畏惧。而选择回避人的孩子,则是选择逃离纷争,他们构建了一个只有书本、梦想,而没有战争和危机的避难所。这三种策略分别对应屈从型人格、攻击性人格和孤立型人格。

1. 屈从型人格:对安全感有贪得无厌的渴求,十分在意外界的看法,而往往无视、或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心底的欲望,他们大多数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对安全感的需求,其它欲望退居其后,他们对所有人表现出友好与温情,为达到这样无私付出的境地,他们会放大自己与他人的相同点,而有意忽略彼此的差异。

2. 攻击性人格:怀有攻击性人格的人是外露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要做的就是高效,得到能力范围内的一切资源。恐惧和软弱都是被他们深深鄙视的。如果他们害怕某事,会选择直面与克服,比如,一个害怕马的人会强迫自己待在马背上,一直到不再有畏惧为止。而充沛的情感,对别人的依赖、对弱者的同情,这些对他们来说往往是软弱和浪费时间的表现。

3. 孤立型人格:他们既不反抗,也不屈从,而是选择了逃离、背对这个麻烦不断的世界。他们冷眼旁观一切,决定“不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人发生关联,无论是爱情、争斗、合作,还是竞争”。

三、冲突得不到解决产生的四种后果

1. 畏惧。神经症患者投入大量精力,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由于并没有真正解决冲突,其实是脆弱的。由此滋生出的新的恐惧:害怕平衡被打破;害怕精神失常;害怕问题暴露于自己或者他人;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的恐惧。

2. 人格衰竭。未解决的冲突会导致患者精力分散,还会造成患者价值观的分裂,包括道德准则、行为、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分裂。

3. 绝望。由于做不到理想化形象中的自己,神经症患者丧失了生活的原动力,失去了自信和作为健全人理应有的信念,他们放弃了希望,任由自己的人格继续分裂下去。

4. 施虐倾向。被绝望所支配的神经症患者,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无法从厄运中挣脱,生活毫无意义,为了在心理上获得补偿,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于是倒行逆施,盲目地将愤怒和不幸强加到别人身上。

四、应对冲突的方法

1. 创建一个理想化形象,他喜欢什么,他所创造的形象就能够提供什么,并无限放大。而其实,这有别于真正的理想,是一种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理想化形象事实上是自我疏离的孵化基地,脆弱不堪,它会让患者丧失真实的自我,遗忘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爱好、厌恶和信念,会在患者的人格中造成新的裂隙,且危险性更胜从前。

2. 外化行为意味着患者彻底抛弃了自我,他不仅把过失当作是别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当成是别人的,把自己的快乐、苦恼、成就等全部归结为外部因素造成的。然而,诱发神经症的冲突原本就是患者与外界的冲突,在外化作用下,这一冲突被无限扩大了。

3. 患者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进行防御,例如主观制造盲区、将冲突区隔化、将冲突合理化、超限自控、绝对正确、左右摇摆、玩世不恭等。

患者采取的这些策略以组合的方式构成了应对冲突的防御系统。   

金句

1. 在社会中求生存,人们难免会拥有多重身份,它们对人的欲望有不同程度的压抑,只有遵守这个规则才能和其他的人建立起关系。

2. 屈从型人格的人,潜意识里他们是出于自保的目的而选择依附强者,但他们不会正视这种倾向,而把这种依附与讨好视作为他人服务的无私与博爱。

3. 攻击性人格的人是外露的利己主义者,看待一件事物或人时,关注的是从中能够获得的好处,对于毫无目的的享乐行为,他们是深恶痛绝的。

4. 孤立型人格的人,他们的原则是“绝不和任何人或事表示亲近,以防那个人或事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一旦不可或缺,就变成了羁绊,会限制自由,而责任、义务等具有强迫性质的一切事物,令他们深恶痛绝。

5. 精力分散,会导致人在三个方面紊乱失调:一、犹豫,大事小情都要犹豫,并且自身察觉不到,或者下意识掩盖自己的犹豫不决;二、低效,无法发挥最大潜能,好比开车的时候总是踩着刹车;三、有意无意地对任何努力产生排斥、怠惰的情绪。

6. 绝望者由于做不到理想化形象中的自己,他们丧失了生活的原动力,失去了自信和作为健全人理应有的信念,转向外部寻找虚幻的重心。

7. 经常有虐待他人的病态需求的施虐狂,他们是自私的,以玩弄他人感情为乐,他们有奴役他人的心理需求,有挫败他人、贬损和羞辱他人、报复他人的倾向。

撰稿:星宿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   


我们内心的冲突

  “你妈妈的药吃完了,又要去复诊了。周五可以去”。


  当公公说一番话的时候,我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他似乎忘了前几天他跟我大吵了。

  说实话,我不想去。

  沉默是我的拒绝,但是我没有说出来。

  前几天大吵了以后,我一直在回想他那天说的话,这几天我的内心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戏。

            想做好人,活该你受伤

  八年前,我结婚怀孕。小姑子,我先生的妹妹,也即将小学毕业。当时先生想让妹妹来长沙读初中,因为他爸爸做生意的边境小镇教育资源很弱。

  作为一个女孩,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一直感谢我的父母让我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教育是改变了我的命运,它给了我跟别的只读了初中或高中的女孩不一样的机会。

  推己及人,我认为让女孩子受更好的教育没有错。半年后,在我的促成下,先生把他妹妹安排了在长沙读初中。小姑子来长沙的那个暑假,我的老大刚出生。一边是刚出生的孩子,一边是12岁的小姑子。那一刻我完全没有想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刚出生的婴儿,远比在肚子里难搞一百倍。新手妈妈,搞不懂孩子。剖腹产后的我又极其虚弱。身体的不适,加上孩子的哭闹,我变成了一根稻草就能压垮般的脆弱。

  有人开玩笑提生二胎,我的眼泪就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偏偏那段时间是暑假,先生也是忙的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缓缓回到家,还有个妹妹找他。一天晚上,先生带着他妹妹去做头发,很晚才回来,回来后没有回我们的房间,而是跟着他妹妹睡一个房间里了。我当时就炸了,气真的是不打一处来。大吵,先生摔门,他不理解我的气。而我没有说清楚我到底怎么了?

  当时公公在帮我们盯新房子的装修。每个人都忙都累,似乎我变成了那个不懂事的人。

  我妈妈一个人照顾我月子,还有一家人要照顾,妈妈身体也吃不消,于是先生请了他舅妈来帮忙。舅妈来帮忙了一周就回去了。我的身体也稍微好一些,可以下床了。

  装修弄好以后,公公就回去了。因为我想要当个好人,于是没有提让公公把小姑子带走的事情。小姑子在长沙读初中了,平常住校,放假才回家。

  第二次因为小姑子大吵。周五的傍晚,先生刚回家就要出门,一问才知道,妹妹没有钱回家了,他需要去接她。我很生气,那段时间孩子一到傍晚就哭闹,好不容易爸爸回来了,可以接手安抚一下,结果又要走。我觉得他心里只有他妹妹,没有我和孩子。让妹妹问同学或者老师借两块钱坐车回家就好了呀。我们吵架了,先生摔门而出。接连吵架,每个人都憋着气。

  第三次又因为小姑子吵架。先生要开车送妹妹去学校。我又大闹。这一次我妈妈不再愿意帮我们带小孩,妈妈见不得我们这样大吵。于是,孩子三个多月我妈妈回去了,我婆婆来到长沙。产后四个月,我开始上班,租房在公司附近。白天奶奶带,晚上我自己带。我成了背奶妈妈。

  因为接连因为小姑子吵了几次架,我也累了。我是一个特别害怕吵架的人,偏偏先生是我一生气他一定吵的比我更凶。于是婆婆来的半年里我们没有再吵架。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我提出想办婚礼。我们当时只是订了婚拿了证,作为女孩子,我对婚礼还是有梦想的。可是,连孩子都生了,再提办婚礼,确实遇到了重重困难。先生不同意,公公不同意。可我要。

  先生说公公不同意,于是我就自己去找公公说。结果得到的真的是不同意。公公觉得他们以及他们家很多亲戚都没有办结婚酒,并且要把亲戚请过来还得花不少钱。这比买卖在公公看来不划算。公公说不动,我只能继续磨先生。

  最终,在新房子旁边一个酒店,我们举办了婚礼。来的都是我娘家的亲戚和我们的朋友同事同学。当时我先生只能拿一万做彩礼,于是我爸妈在回礼上加了一点都给了我们。婆婆当时在给我带孩子,公公一个人在外地做生意没有来。

  小姑子的事情和婚礼,这两件事情,公婆和我没有过沟通,大家都把感受放在了心里。

  大家都在努力的做个好人。 维持着表面上的和气。 可是事实上, 水面之下是暗潮涌动。

          不懂拒绝,活该你赌气

  今年过年前,公婆转让了门面,要来长沙。一开始我是不同意住在一起的,因为当年是婆媳矛盾,婆婆给我带了半年的孩子就走了的。生老二的月子里,婆婆还跟我妈妈大吵了一架。这些往事历历在目,我可不想重蹈覆辙。

  可是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也说不过去,不让公婆跟我们住在一起。先生态度很坚决,这件事情没有得商量。于是我提出,年前让公婆跟我们住,以后让公婆住我们以前的房子,我还是继续让我妈妈帮我带孩子。

  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原本我妈妈留长沙过年,结果公婆突然回来,我妈妈不愿意跟他们相处,于是妈妈提出要回去。眼看就要过年了,我和弟弟都不放心,让妈妈回去。因为妈妈这两年都在长沙帮我带孩子,家里也没有地方住。于是妈妈住在弟弟家,公婆跟我们住。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整个疫情期间,一家人都在一起,原来很少在家的先生也是天天在家,还有小姑子。

  白天爷爷带着老二玩,我辅导老大的作业。先生有录播或者直播的网课,小姑子也上了几节的网课,后来因为政策叫停了幼儿园上网课,于是就没有在上课。小姑子日常在家主要玩游戏。看着婆婆一个人累的腰都立不起来,我提出一家人轮流做事。

  可是即便如此,公婆仍然是心疼女儿不让她多做事,不想洗碗就不洗。公婆的教育方式,我实在是不敢苟同,以我看来,孩子小时候不要要求他做事有多好,需要鼓励他动手,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而小姑子大了,已经参加工作了,那么就需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了。

  公婆对儿子女儿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他们能够照顾好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让他们长出照顾自己的能力。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却又不能说。在公婆看来,我这是为难他们家女儿。

  疫情慢慢得到控制,生活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先生恢复了工作,小姑子也回幼儿园去了。我提到原来房子墙壁出了问题,婆婆问我怎么知道,我答我妈妈去看了一眼。第二天一大早,公婆和先生都不见了,我以为跟之前一样去买菜了,结果中午还未回,打电话一问才知道,他们去原来的房子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先生脸色不对,待在二楼不愿意下楼。公婆告诉我,先生发很大火,因为他们俩把原来房子的锁换了没有跟我们商量。他们俩觉得很委屈,这些年他们花钱给儿子买房子,入股,结果两个房子都不是他们的,他们不愿意再跟我们一起住,要回老家。

  当时看到二老的神情,我也来不及细想其他的,只问了他们为何要换锁呢?他们说,因为房子之前租给了别人,他们不放心。我总觉得是因为我妈妈去了一趟,但是我没有点破。

  我告诉二老放心,不管怎么样,也不会让他们没有地方住,他们可以住原来的房子,白天帮我带带孩子。

  接下来的生活是,老大上学了,我白天把老二送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提出把老二放在他们那里,我拒绝了。当时老二奶没有断,又是湿疹没有尝试喝牛奶。我告诉他们我舍不得孩子,晚上还是要跟爸妈在一起。

  接连拒绝了几次,并且解决了他们的担忧后,他们也不再说了。一个月后,我给孩子添奶粉,断奶。老二过渡的很好。我试着将老二放在爷爷奶奶那里,结果爷爷奶奶告诉我,晚上吃不消,睡不好。

  我本计划偶尔放一两次,可以抽点时间单独陪老大的愿望落空了。我又每天接送,后来瑜伽教培结业活动需要上山住两天。我提出带他们一起去,结果那天下雨,再加上婆婆晕车严重,于是没有带去。

  公公说带着孩子睡,晚上睡不好,所以我依旧是晚上自己照顾老二。我的生活是白天忙工作,练瑜伽,晚上睡前陪老大,睡觉带老二。

  压力一点点的堆积,直到我公公说,让我多帮着婆婆照顾点老二。我说,我过去不就是为了照顾老二吗?我也有很大压力,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一下我。公公听我这么说,也很不爽,觉得他们没有给我压力,我能有什么压力。我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接着老大放暑假了,我结束了来回跑的生活,直接一起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暑假给老大安排了一些课程,没有课的时候,我也带着他去图书馆,或者出去玩。疫情结束后,学校都是半个月放假,想着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想多带他在周围走动走动。

  老二白天有爷爷奶奶照顾我也放心,所以心思都在老大身上。一般傍晚回去接替爷爷奶奶,直到第二天早上。中间有两次,一次是我和老大准备回去的时候下大雨了,所以我们俩那天晚上没有回原来的房子。第二次,我跟公公说带老大去动物园和科技馆玩,因为离我弟弟那里近,所以会在他那里住。结果科技馆周一周二都闭馆,没玩上,想着再住一晚去科技馆玩了才回去。

  结果老大发烧,第三天我们没有去科技馆,就在我弟弟家玩。老大在舅舅家玩的也不愿意回去,吃完中饭硬是被我喊走了。

  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下午两点,正好碰上老二在吃东西。我一回去,老二就不好吃了,要妈妈。即使我喂也吃不了多少。所以中午没有吃很多,晚上的时候,他也要上桌子。我就让他上了,他想自己挑菜,结果没有弄好把桌子弄得到处都是。

  在我看来,孩子发出想要自己吃饭的信息,我们就要让他尝试。而在公婆看来,这就是溺爱,这就是浪费,孩子还吃不了饭。我这样带孩子不行。

  我说,我并不是不让他好好吃饭,他现在想玩先让他玩一下,等会还是可以吃的。我觉得公公总是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指责我,让我不爽。我也多回了两句话。这会公公就更加不高兴了,紧接着大吵起来。

  数落我不尊重长辈,不应该这样跟长辈说话,说我没有教养。我也很生气,两个不同的人,一定会有想法上的不一样,我只是表达我的看法,怎么就变成了我不尊重长辈了。还说我之前就不尊重他,总是想要压着他,说老大月子就是。我说那时候我刚生了孩子,情绪激动也是激素作用。我越是条条是道,公公越是气的不得了。我说那我们不要再说了,都在气头上就不要再吵,不要翻以前的旧账来说。

  公公越发气的不得了。我说那我不说了。结果他非得说。我说我知道带孩子的辛苦,我以前一个人带。我这么说,公公也说错了,说我怎么就一个人带孩子了,婆婆也帮了我带。还说之前小姑子在这里的时候,我是怎么对她不好的。

  听他这么说,我是有委屈感的,小姑子在这里,我一个刚结婚有小孩子的嫂嫂,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够做到的最好。12岁父母才是监护人,他丢给我们,回家我给她做饭了,操心她学习了吧,这些换成了我公公的一句,我还不知道你是怎么对她的。

  可是我真的不想吵,让我没有情绪冷静面对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沉默了,没有说什么。他们说不带孩子回老家的事情,我不同意。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我需要先生在家,一起商量。

  吵架后,我们还住在一起。这几天先生也没来这边,留着我们在水深火热里。我也思考整个过程,我给了公婆很多的拒绝,他们觉得我不听话,心里堆积了很多的不满。这些不满最终变成了洪水猛兽,让我们的关系炸了。

  如果不拒绝,那么生活就得听从公婆的安排。如果拒绝,他们就会不开心。这似乎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放下自我,活该你被轻视

  我们往往容易高估自己对世界的影响,低估自己对家人的影响。

  生活的真相是儿媳成不了女儿,公婆成不了爸妈。千古的理,放在自己身上总觉得还有努力的空间。

  关于小姑子的事情,我只考虑了读书对女孩命运改变的好的方面,忽略了她来到长沙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我没有考虑她的到来对我的影响。

  多少姑嫂不合啊,偏偏我不信,我以为我真心对待可以改变。结果是,我没有考虑我自己,指望公婆来替我考虑,只得到的是满腹委屈而已。你自己都不考虑你自己,指望别人,这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阅历会成为人生的底色,说实话,我内心并不后悔让小姑子来到长沙学习工作。跟她的小学同学相比,她的状态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吧。所以我应该因为公公说的那句话,而否定这么多年我对小姑子的帮助和照顾吗?不管如何,她都应该感谢我。

  这几天每当我的内心冲突时,我都会问自己,我这么想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不断的想,公婆对我不满意的地方,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我需要证明我就是他们口里的那个不尊重长辈的人吗?还有溺爱孩子,对小姑子不好。我们或许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看法,但是有些事实是改变不了的。

  我的自我根本不需要他们的评价来证明。

  在以前,遇到争吵,我都主动退步。因为我不想把家吵散了,我心里有委屈有不甘,我都自己消化了。在以前,我考虑别人的感受,理解公婆的难处。可是公婆真的有那么难吗?那都是我以为的。

  回首往事,我会对八年前的自己说,你是你爸妈骄傲的女儿,别总把别人放在首位考虑,别总低头。 别多看看自己的需要吧,按照你内心的真实想法生活吧!



 

 


上一篇:端午节高速费有没有免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