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投资

时间:2024-09-11 19:51:49编辑:花茶君

隆中对是诸葛亮写的吗

不是。《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故事的主角是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所以不是诸葛亮写的。 《隆中对》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诸葛亮草庐之中,诸葛亮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并分析了天下形式。后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这篇《隆中对》就是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当时纵谈天下大事的一段记载。

隆中对 诸葛亮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更多介绍
1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其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成了刘备主要辅佐.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
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
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
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
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
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
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
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
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
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
(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
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
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
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
,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上一篇:支付宝750

下一篇: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