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导

时间:2024-09-04 04:51:59编辑:花茶君

幼儿园指南教师在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怎么体现

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教育建议7个。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注:一、《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 。指南中的目标所凸显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领域目标:一个是感受和欣赏,另一个就是表现和创造。强调的是审美教育。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其中,感受和表现是最主要的,因为欣赏是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也是表现是更独特的表现,所以他的本质是感受与表现。目标中连用了三个“喜欢”词语进行表述,可以看出来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现实误区是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
 “艺术感受”: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动作来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 ,这时候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他的感受,能培养感官的敏锐——觉察,心灵的敏感——移情。在幼儿时期正当用感官用双手用声音动作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好的引导他感受,那是最容易培养他一双敏锐的眼睛的。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的要点:
一是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二是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艺术表现”
  感受与表现,特别强调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中含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艺术是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 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他经常跳动作就灵巧了,经常画,系那条就流畅了。这些艺术行为就是一种游戏,幼儿在乎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幼儿只有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慢慢走向艺术化。呵护幼儿艺术表现的天性,培养艺术表现的兴趣,是早期艺术教育的重点。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
    1.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要给予认同。
  2.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 让幼儿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用幼儿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成人不要干预。
  3.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达方式,我们要支持、鼓励,用幼儿的眼光去感受。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二、范画教学对幼儿艺术表现的影响
  思考:1\幼儿园的范画,2\你是怎么教的?怎么画树?你们是怎么教的,全国各地应该都差不多,树都是这样的,蜻蜓,蝴蝶也都差不多。
反思: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会画?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绘画的技能吗?思考:范画临摹之后,幼儿得到了什么?(画某一种东西的形象)失去了什么?
●范画临摹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
●范画临摹使幼儿丧失信心和兴趣,说“我不会画”是丧失信心的表现
●幼儿绘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浅谈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艺术

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儿童心理是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素质及其生理感染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儿童的生长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作为心理反映内容,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两方面作用的发挥是统一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这个过程就活动。

  学前儿童正处在身体、情感、智能等方面迅速发展阶段,在活动中,儿童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自身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教师的过程意识主要体现在:在活动中能牢记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寓教育于幼儿的主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以保证每个幼儿能充分发展。

  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教师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它充分表现教师的指导艺术。

  一、 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教师、幼儿的互动关系。

  我园的幼儿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幼儿的学习活动变成了教师教幼儿学的活动,教师怎样讲,幼儿怎样说;教师怎样做,幼儿怎样学,多用模仿、记忆学习,忽视幼儿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即使在游戏活动中也常常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思路去“操作”、“表演”,而不是自发的自由的玩。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更是“周密思考”、“步步为营”,甚至连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回答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幼儿的思维行动都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不能越雷池半步,好像是教师设计一条口袋,逼迫幼儿往里钻。这样的教育活动,怎么能培养出时代所需的有能力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呢?

  新的教育观强调,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处理

  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和幼儿的两个积极性都发挥出来,而不是放手不管,教师的积极性作用在于活动过程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给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教师的积极在于诱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为幼儿发展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在创造活动中我们一改过去教师订内容,组织幼儿去玩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讨论、协调,今天玩什么游戏,应该先干什么,幼儿确定了活动的内容后再开始着手准备材料,孩子们活动的目的明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活动的效果远远好于被动状态,在这活动过程中教师自己也以极高的热情成他们活动的一员,与孩子们共同商量、讨论,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与孩子们一起作准备,一起活动,同时也是孩子的助手,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做知识、技能的指导、启示。

  二、 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重点要求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每一个活动中,既要突出该次活动的重要目标、重点要求,又要重视将活动的潜力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完成各方面的目标。例如:幼儿的歌唱活动,过去教师的重点放在幼儿学会唱了没有,唱得好不好,于是教师一遍遍教唱,让幼儿模仿,看上去全班的幼儿都唱得很好,但是幼儿并没有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当我们将歌唱活动看成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就会明白不仅要让幼儿学会唱一首歌曲,而且要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启发幼儿,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歌词排列形式去创编与众不同的歌词内容,培养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lpl世界赛名额

下一篇:长津湖时长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