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 是日本在二战期间装备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在战争初期,该机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压倒美军战斗机。但到战争中期,“零”式战斗机的弱点被研究出来,并随着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批量投入战场,“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到了战争末期,“零”式战斗机成为“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的主要机种。“零”式战斗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属有限公司当时合成了一种硬度极高的超级铝合金,因此“零”式战斗机设计时就采用了很细的飞机框架,并且敢于在上面钻孔减重,此外铆钉尺寸也非常小,在保证战机强度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飞机重量。英文名称:Zero研制国家:日本制造厂商:三菱重工重要型号:A6M1/2/3/4/5/6/7/8生产数量:10939架服役时间:1940~1945年主要用户:日本海军基本参数 长度:9.06米 高度:3.05米 翼展:12米 重量:1680千克 最大速度:660千米/小时 最大航速:3105千米
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款舰载机给欧美等航空强国的空军带去了极大的杀伤力,更一度是当时盟军的空中噩梦。这便是二战中最为出名的日本战斗机,零式战斗机。这是当时当之无愧的空中霸主,那为什么最后会沦为“空中打火机”呢?零式战斗机(代号“A6M Zero”)是二战期间日本第一型螺旋桨式战斗机,是日本为满足他们那扩张世界版图的野心所研制的。零式战斗机在二战中参加了日军所有的主要行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这包括入侵亚洲主战场,偷袭珍珠港以及后来的B-29轰炸日本本土等。太平洋战争初期跟美军交战时,零式战斗机凭借着优良的性能往往都是令对方损失惨重。甚至还有相关资料显示,太平洋战争初期,零式战斗机跟美军战斗机在交锋的时候,战损比例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6。跟同期的F2A战斗机、霍克75A、CW21B战斗机等比起来,零式战斗机的续航能力、威力等方面都是占优的。但是,零式战斗机先进性能的背后是牺牲了众多的关键性指标。在研发初期,日本海军方面提出了严苛的性能要求。但因为日本那时候的航空工业还不发达,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实现军方所提出的要求,设计师便对战斗机进行了大量的减重设计。所以跟其他那些同期的战斗机比起来,零式战斗机的重量可以说是最轻的。虽然说战斗机的重量轻了,飞行速度得以提升,但这同样使得零式战斗机的结构性能不稳以及防御能力出现大幅下降,甚至是在进行俯冲的时候会有可能出现解体。而且,因为重量上的减轻,也使得零式战斗机在发动机跟飞机元座舱上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所以,在空战的时候,零式战斗机很容易就会被击中起火。就这样,二战末期的时候,人们都将其戏称为“空中打火机”。1942年6月,美国侦察部队意外获得一架完整的零式战斗机,经修理后能够重新飞行,并对它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并找出了零式的缺点。针对其一系列的缺点,美国也更改了自己的空战战术,扭转空中不利局面。逐渐地,零式的优势被美军的新战术跟新装备逐渐抵消。总而言之,尽管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时候,凭借优越的性能跟飞行员高超的驾驶技术,零式战斗机给盟军带去了不小的损失。但到了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时候,大量飞行员的丧失跟零式战斗机的缺点被同盟国军队所掌握,所以在作战的时候逐渐失去了优势,最终成为“空中打火机”。
什么是零式战斗机?为什么叫零式战斗机?有什么特点?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海军航空兵二战期间最著名的飞机,也是二战日本飞机的招牌型号,在太平洋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是战斗的主力。零战的创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设计师堀越二郎,他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航空工业科,曾在德国容克斯公司和美国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西方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在海航的96舰战的设计经验基础上设计出了这种全新飞机。1937年日本海军对舰载战斗机提出的要求是高度4千米、速度500公里/小时、武器为两门机炮和两挺机枪,零式战斗机于1937年开始设计,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业公司首次试飞。由于1939年是日本纪年2600年,因此被称为“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盟国称其为“Zeke”。 零式飞机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多个第一,如首次采用全封闭可收放起落架;电热飞行服、大口径机关炮、恒速螺旋桨、杜拉铝承力构造,气泡形座舱和可抛弃的大型副油箱等设备。零战采用下单翼正规布局。零式21型采用了950马力的“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时速达到了533千米。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机动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舰刚换装的81架零式战斗机,作为护航战斗机参加了两个攻击波的空袭,完全掌握了瓦胡岛上空的制空权,压制任何强行起飞的美军飞机,同时扫射美空军机场,仅有9架飞机没有返航。
珍珠港事件的稍后,驻台湾的日本陆基航空兵也大举空袭菲律宾的美国克拉克等空军基地。零式战斗机采用多次训练的低速省油飞行方式,为一式陆攻进行远程护航。美军面对续航力如此强大的日本战斗机,不禁大惊失色!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力量被打得七凌八落。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性能超过所有盟军飞机,特别是其机动性和续航力无人能比。当时美国的F-2A水牛、F-4F野猫、P-40战斧等飞机,面对零式一筹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宾、东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战斗机统治了整个的天空,为日军的登陆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携带炸弹的零战也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
零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能力,与零式缠斗,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设计师堀越二郎大胆采用含微量铬锰的超硬铝合金,对飞机主桁梁进行革新。其抗拉强度好,耐疲劳强度更好,而且机体重量极轻,空重(21型)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优势最大来源就是轻,特别轻,翼载极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而且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与此相比,同时代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喷火式等各国战斗机均没有零式这样优异的续航力。英伦空战德国战斗机如有这样的续航力,空战结果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但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对重量的要求,也省去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战相对性能过于优异,因此弱点并没有暴露,而且通过飞行员素质和机动性能可以完全弥补。
零式的火力也很强大,首次装备了两门20mm机关炮,破坏力很强,此外还有2挺7.7mm机枪。不过在火力运用上也存在问题,20mm机炮的射速不高,而且备弹有限,而7.7mm机枪的威力又过于贫弱,难以威胁美国飞机坚实的机体。因此在实战上,零式的火力可能不及野猫式和恶妇式多挺12.7mm大口径机枪有效,特别是相对于日军飞机较差的生存力。
美军当局在太平洋战争前曾从在中国作战的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的通报里得知零式的有关情报,但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战时遭到了突如其来的惨重损失。
开战6个月后在珊瑚海,零式战斗机受到了F4F野猫战斗机的强有力的挑战,其装甲较薄弱、马力较低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载满燃油的零战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甲板上,这也是零战从得意到失意的一个转折点。在随后8月的东所罗门、10月的圣克鲁斯海空战中,日本海军又损失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1943年中,零式战斗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这一点在马里亚纳猎火鸡的战斗中尤为明显。
零式战斗机总产量为10449架,为日本二战飞机产量之最。零战有多种型号,其中零战21型(A6M2)是战争初期最主要的型号,这种零战曾鏖战于珍珠港和中途岛上空,是零战神话的创造者。1942年7月,换装1130马力“荣21”发动机的零式32型(A6M3)出场,32型切去了可折叠圆翼梢的主翼端而呈方角形,翼展减少到11米,改善了横向操纵性,时速略有增加,但航程减少。1942年秋天,在32型基础上又恢复了21型的12米圆梢主翼,翼内还增加了两个45升副油箱,其综合性能优于32型,被称为零战22型。
日本人对零战过于自信,曾称之为“万能战斗机”,因此故步自封,影响了零式战斗机换代型号的研制。随着美国对零战性能的熟悉,以及针对零战而推出的F6F“恶妇”式战斗机上场,零战的性能优势丧失殆尽。而且随着美国F-6F、F-4U、P-38、P-47、P-51等优秀战斗机的大量出现,零式等日本各型战斗机无论从性能还是数量上均处于劣势。零式机体脆弱的缺点,逐渐成为其致命因素,特鲁克空战中的零战几乎成为了被猎杀的飞鸟。
由于换代的A7M“烈风”式的研制迟迟无法成功,零战被迫不断改进来应付越来越艰难的战局。1943年8月零战52型(A6M5)试飞,翼展缩短到11米,时速增大到560千米。其它改进包括翼上机炮改用弹链供弹以增加携弹量,加强机翼刚性和加装装甲板、防弹油箱等。零战52型的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机重增加,灵活性反而下降。零战52型共生产6000架以上,占零式战斗机生产总数一半以上。此后在零战52型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可装载一枚500千克炸弹的战斗轰炸型零战63型(A6M7)和零战64型(A6M8)。最终改型零战64型换装了1560马力的发动机。
零式各型的相对性能随时间推移愈加落后,1944年的主力零战52型时速只有565千米,最终改型零战64型也只有572千米。而当时各国主要战斗机时速均已达到600千米以上,甚至700千米。可见日本战时的工业潜力和技术发展水平有多么低下。零式战斗机在战争后期,几乎无法胜任空战的任务,只好沦为自杀飞机,使大批日本青少年沦为炮灰。
“零式”谁发明的? 有什么历史?
掘越二郎。
掘越二郎选用了三菱瑞星13型14缸875马力发动机。这架试验型飞机代号为“12试舰战”,于1939年3月16日在名古屋工厂制成出厂,4月1日正式试飞。经过一系列试飞,日本海军给新飞机编号为A6M1型。后来飞机改装中岛的“荣”14缸气冷式950马力发动机,编号为A6M2型。
1940年7月21日,15架A6M2型战斗机在横山保上尉及进藤三郎上尉率领下,编成两个中队,飞往中国。7月31日,日本海军正式采用“12试舰战”。因为这一年是日本纪元 2600年,为纪念这个年份,新飞机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
在太平洋战争头两年,“零”式战斗机性能超过盟军各种战斗机。“零”式A6M2战斗机最大时速高空为534公里。海平面为454公里,航程达3000公里。当时其它国家同类飞机多数仅装备12.7毫米机枪,最高时速约500公里,航程多在1000公里以内。
“零”式的优异性能引起了盟国的惊恐,为了弄清日本人怎么会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制造出性能这样突出的战斗机。美国军方在阿留申群岛上的一个无人小岛上缴获了一架被迫降的“零”式战斗机,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943年3月,盟军在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空战中,性能优异的F6F“恶妇”式战斗机登场。该机时速594公里,装12.7毫米机枪6挺,其作战性能优于“零”式。特别是该机结构非常牢固,中弹与坠毁的比例为9比1,成为“零”式飞机最厉害的对手。而P-51“野马”战斗机的出现,更使“零”式雪上加霜。从此,“零”式失去了昔日不可一世的威风。
掘越二郎拼命研制“零”式战斗机的后继机“烈风”但很不顺利,飞机不是被损坏就是被炸毁,还没能来得及使用,日本就投降了。在二次大战期间,“零”式飞机总计生产10000架以上。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惨败,横行一时的“零”式战斗机和它的设计者掘越二郎,一起退出了战争舞台。
二战时候P40和零式战斗机哪个比较有优势?
实际上是零战更有优势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P40更是成了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活靶子,被对方花式吊打。
当时,美国军方的测试标明P40战斗机的性能相当一般。它是传统的美国能量型战斗机,具有很高的平飞速度,很高的俯冲和爬升速度,防御性比较好,火力也算不错,发动机马力很大。但飞机体积很大,比较沉重,超过3吨(零式战斗机重量只有2.5吨),导致机动性有所下降。
总体来说,P40战斗机由于比较笨重,水平盘旋能力比较差,转圈能力远远逊于日军零式海军战斗机和一式陆军战斗机。
1942年6月,美国在阿留申群岛缴获一架几乎完好的零式。在模拟零式战斗机和P40战斗机的空战中,双方进行低速盘旋,前者转弯速度几乎是后者一倍,而且转弯半径要小得多。两架飞机同时转弯一圈,零式就能咬住P40战斗机的尾巴。
P40战斗机如果在水平面和零式或者一式战斗机低速盘旋对战,完全是死路一条。
后来分析战例发现,大部分被日机击落的P40战斗机,大部分都是在低速水平空战中失利的。
至于垂直能力上,由于比较轻,零式战斗机爬升能力远远强于P40战斗机。零式战斗机爬升率约是每分钟900多米,P40战斗机由于比零式战斗机几乎重1吨,爬升率仅有每分钟700米。
空战中,P40战斗机想依靠爬升躲避零式战斗机的追杀,或者试图抢占高位,都是必死无疑的。
二战时期,空战的主要战术实际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德国空军的B-V战术,从高空俯冲,一击就走,让对方处于挨打为主,这样就强调爬升性能,能否快速爬高,抢占有利高度至关重要。
典型代表就是德国空军的Fw190,以及美国的P47。
第二类就是走水平盘旋的路子,典型代表就是零战。
P40在这两个方面都不行,爬升速度不快,水平盘旋一般。所以不被重用。
但在中国战场,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空军以防卫为主,借助预警可以获得比较充足的时间,抢占高度。采用B-V作战模式
另一方面,P40比较坚固,挨上几下也没关系,而日本飞机的防护太弱,不经打。这么算下来,还可以。
所以P40在中国战场大放异彩,而在其他战场不受欢迎。
为何“零”式也无法帮助日本扭转在中国战场的战局?
1942年6月,对于盟军打破零式称霸天空所向无敌的局面来说是个重要日子。中途岛战役,载满燃油的零战在即将起飞前被击毁于航母飞行甲板上,这也是零战从得意到失意的一个转折点。6月3日,古贺忠义兵曹长驾驶一架零式从龙骧号起飞对荷兰港进行袭击,返航途中发现飞机燃料发生泄漏,无法返回母舰,不得不紧急迫降在一个荒岛阿库坦岛的苔原上。松软的苔原陷住了机轮,机身翻倒,折断了古贺忠义的脖子。5周后,一支美国搜索队发现了这架飞机和倒吊在座椅上死去的古贺忠义。飞机除了燃料箱上被地面机枪击穿两个洞外,几乎完好无损。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缴获品。美军立即将飞机装箱运回美国,修复并进行试飞,通过试飞寻找对付零式的办法和针对零式的特点设计新型战斗机。
美军进行了数次试飞之后,得出了结论:
1.零式的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空时用这两种飞机和零式进行缠斗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在高空时,零式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变缓。(主要是由于机体强度不足,导致高速时易发生副翼反效。)
2.零式的俯冲速度不快,在战斗中如果被零式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滚转,通常可以摆脱。被咬住的零式能通过做小半径转弯轻易摆脱,所以盟军飞行员一定要保持高速,避免陷入低速纠缠。但切记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要追击急剧爬升的零式,否则死路一条。由于零式采用的中岛荣12星型气冷发动机采用浮动式化油器的设计,高速俯冲时易造成发动机熄火(这个问题在零式系列型号中一直没有解决)。另外零式机翼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俯冲速度受到限制,如果速度过快飞机很容易解体。
3.零式为了减轻重量,没有安装自密封油箱和任何自动灭火装置,飞行员也没有装甲保护,由于新采用的五十岚式铝合金,材料含有大量的镁(镁是烟花中主要材料之一,含有镁的铝合金在低温条件下性能优良,但是高温下包括屈服强度等机械性能数据会急剧恶化)所有机体表面中弹就可能引起飞机着火,在太平洋地区美军战斗机改装备穿甲燃烧弹,这种子弹非常容易穿透零式的铝合金蒙皮,并引燃整架飞机。
当零式性能解密以后,美军飞行员利用零式俯冲能力不好的特点,对零式护航的日军轰炸机采取打了就跑的突击手段,可以避免零式的截击,使得零式的护航效果大大降低,并且通过俯冲逃跑的手段避免了被零式击落。这个战术的应用使美军在F6F与P47/51服役以前,无数的飞行员得以在零式的炮口下逃生,并且给予了日军轰炸机部队沉重打击,有效的扭转了空中不利局面。
1942年10月26日,A6M2在圣克鲁斯进行了最后一次空战,随后A6M2被A6M3所取代。淘汰下来的 A6M2分配到二线单位和训练单位。1943年中,零式战斗机从性能和飞行员水平已不是美军使用新式的F6F和F4U战斗机的对手,特鲁克空战中的零式几乎成为了被猎杀的飞鸟。零式的快乐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这些陈旧的零式大多被改装成神风特攻机与狂热的飞行员一起“玉碎”了。
1945年,苏军解放中国东北三省,苏军使用的拉-7战斗机多次击落零式战斗机,夺取东北三省的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