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在短期消费增加能够倍增国民收入,增加的国民收入数量可以用消费乘数来衡量,而储蓄增加将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的部分同样可以用消费乘数衡量,因为消费+储蓄=收入,所以消费和储蓄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
2、在长期储蓄增加能够增加国民收入,因为在长期国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一国拥有的资源和技术,而储蓄积累的资本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资源,任何国家没有足够的储蓄做资本积累是发展不起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专门论述了资本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PS: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权衡就相当于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权衡,因为储蓄的部分最终是在将来消费的,所以如果现在消费多了就会多有利于现在的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未来消费)多了就会多有利于未来的国民收入增加。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消费与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时最好是作长短期分析。
从消费与理财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财富积累
一、投资理财三大规律让你成为有钱人
第一:理财规划先行,然后投资。我们最好根据“基础理财——投资理财”的路线来配置自己的资产。基础理财就是先满足保险、家庭备用金、孩子教育费、养老筹备金等,如果满足了这些理财需求,还有闲置资金,则可以大胆地进行投资,购买股票或其他风险类金融产品。
第二:价值投资,长线持有。价值投资是从投资品种的基本面出发,着重投资品种的发展优势与增长潜力,对垃圾投资品种一定要远离。在选择好了优质理财产品的时候,则需要长线持有,坚持再坚持,往往一个人的投资耐力决定了他的投资能力与收益状况。
第三:不要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投资,是一个极度考念人性的事情。目前股市疯涨,大量股民处于一种财富膨胀的心态,整天关注红红绿绿的股市行情,从而忘记或疏忽了工作,并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有些人连三更半夜都在担心行情的变化,这是不正常的投资状况。投资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心态平和,自然投资,千万不要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二、理财应从“第一笔收入、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之后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都从储蓄开始积累资金。不论收入多少,都应先将每月薪水拨出10%存入银行,而且保持“不动用”、“只进不出”的情况,如此才能为聚敛财富打下一个初级的基础。假如每月薪水中有500元的活动资金,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除去利息不说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达到12万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数目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集腋成裘”的力量不容忽视。
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A、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 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财智哲学: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
B、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财智哲学: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C、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
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财智哲学: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D、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财智哲学: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 ,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愿意,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
E、教育是最大投资
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本科及以上)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
财智哲学: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
F、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
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
财智哲学: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
G、知本向资本靠拢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hellip;hellip;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
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财智哲学: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
网传智米科技将开始造车 小米生态或再多一家车企
易车讯 日前,网传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将加入造车领域,据悉智米的首款车型是一台SUV。有消息称有不少北汽的技术人员在近期也陆续加入到智米当中,汽车行业内的资深人士马永东也将加盟,来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网传智米科技的汽车业务与小米汽车两者保持独立,这就意味着双方是平行发展。智米科技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它生态链公司如石头科技、追觅科技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经查询,截止发稿前,智米科技的经营范围中包含“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委托加工电力器具、照明器具;销售自行开发后的产品;产品设计;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这其中并未涉及汽车制造相关领域,官方也并没有给出回复,我们会持续关注。
揭秘小米生态造车(一)——智米造车难产记
苏峻这些天或许很痛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掏不起的成本,说不得的产品……在造车这条路上,这位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科技CEO内心开始摇摆,不再回复任何打听有关造车进度的电话或短信。和任正非不同,雷军是金字塔生态链企业中乐于成就他人的企业家,小米不当行业的“黑寡妇”。因此,雷军的小米生态链越来越壮大。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生态链规模超过420家公司,总帐面价值人民币667亿元。即使造车,雷军也是先从布局生态链开始。420家公司在小米支持下长大,也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至少更像小米。苏峻领导的智米科技就是小米生态链中的佼佼者,也是最离不开小米但又希望处处学小米的公司。2021年1月15日,雷军开始带领小米调研造车。5个月后,苏峻带领智米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安兵抢先加入造车大军。雷军筹划做的事情,对小米生态链的企业来说当然诱惑十足。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任何企业家都是一个普通人的常识。雷军曾经形容决定造车这件事情给他的痛苦,有时候白天会想 100个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的理由,晚上就可以想出 100个小米不进入电动车的理由。一位接近小米决策层的人士形容,雷军造车展现的勇气是他善良的一面,但不一定是他商业优势的一面。没有感知到这些的苏峻,现在把智米科技放在了造车的“悬崖峭壁”上,资质、生产、产品定位、资金……一个个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拷问着这家小米生态链企业,造车究竟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对小米生态“依附者”来说,汽车会给智米上一节什么课,雷军会不会帮智米,智米造车有没有未来……现在看,一切都不明朗。谁给智米造车的冲动?自从2021年底传出造车消息至今,智米科技没有再对外释放任何有关造车的新进展。公开信息显示,智米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是一家智能生活电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智能硬件公司,其产品类型覆盖了空调、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加湿器、电暖器、风扇、空气检测仪和防雾霾口罩等。作为一家由小米集团控股95%的企业,智米科技有两个相同专业的股东,一位是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刘德,另一位是智米科技创始人苏峻。他们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都是从大学讲台转型商业战场,都讲求爆品思维,认为聚焦可以产生效率。在小米的商业划分中,MIUI是小米的商业基础,手机是小米的收入和利润基础,小米生态则是小米乃至顺为资本的投资基础。在小米生态链这条船上,420家公司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跟着小米赚辛苦钱,用最低的利润换来最大的市场;另一种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摆脱小米模式。智米科技在两种路线中寻找着自己的未来。选择造车,苏峻不只看到雷军,也看到了小米系其他高层的投资脉络。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小米集团前总裁王翔等人都曾以投资者身份悄悄下场。2015年加入小米前,王翔曾经在高通任职13年,先后担任高通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全面负责高通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除了过去七年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王翔最大的功劳是扮演着小米和高通之间最关键的合作沟通角色。曾参与小米海外业务拓展的一位电子跨境销售商回忆,小米的成功离不开高通芯片。每一次小米的发布会,本质上就是高通的发布会。没有高通芯片的支持,雷军就没有今天。至今,人们认为魅族的失败就源于创始人黄章和联发科一起与高通硬杠,导致魅族芯片发热过高,最终让自己走入了死胡同。如此对小米重要的人投资汽车,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捕捉商业机遇的信号。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王翔投资的这家车企产品定位皮卡,在山东一家代工企业已经谋划一段时间,至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在宣布从小米退休前的一个月,王翔曾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小米在造车上投资的效率和规模对于集团不会构成重大影响。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之一,苏峻当然不会忽视小米内部高层频繁传递出的商业机遇。造车,或许是苏峻与智米科技能够主动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战略机会。于是,苏峻举智米全公司之力开始造车!离不开的小米,等不来的资质苏峻是一个对“爆款”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因此,智米科技靠的就是一款爆款“发家致富”,这款产品是小米净化器。智米在2014年推出第一款产品“小米”空气净化器,借助小米的渠道和品牌背书,以小米式“低价高质”的性价比打法,成功打开了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并建立了竞争壁垒。在2016年200万空气净化器的出货量中,小米空气净化器2占到了180万。小米空气净化器名义上由智米负责,实际完全按照小米产品序列简约风格研发设计,生产由小米其他企业代工。小米发挥渠道优势,负责包括小米商城、有品电商、小米之家等自营渠道和京东、苏宁等其他3C或KA等第三方渠道的销售。智米在同小米的合作中,终端定价由双方共同决定,保持较低的利润以获取更广的销量。具体来说,小米以产品制造成本价(包括原材料、包装运输、人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向智米科技全额采购产品,再同智米科技按照50:50的比例对销售利润进行分成。根据机制,小米承担了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这极大地降低了智米在初创时期的风险,也保证了产品的持续出货。假设小米空气净化器1的成本为599元,终端定价为899元,双方各得利润为150元。按照收入分配关系,智米科技毛利率还要高于小米(智米:150/(599+150)=20.0%;小米:150/899=16.7%)。不过,由于小米的盈利包含投资占股生态链企业所获投资收益,因此,小米的盈利由“产品销售利润”+“股权投资收益”两部分组成。一位小米生态链企业人士认为,雷军和任正非最大的区别是,小米成就其他企业,任正非毁灭其他企业。尽管有人称雷军为“雷布斯”,但雷军算得上是生态链企业中最厚道、正派的企业家,否则小米生态链不会达到今天的规模。根据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生态链投资公司已经超过420家。成就其他人,是雷军给生态链企业最深刻的印象,也让这些企业不想、不愿或者不敢离开小米。在造车这件事上,苏峻在离开与贴近小米之间再次摇摆,而且主动权仍旧不在自己手中。按照由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在2015年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车企要想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首先得获得发改委对该项目的审批核准,在发改委审批之后,获批企业还要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完成这一步才正式获得了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这就是汽车行业所说的“双资质”。造车者想要获得汽车生产资质,需要满足29个大项的要求。从2019年1月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生产资质的申请大致有两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在当地县级发改委备案,然后在工信部申请并接受审查,最后通过公示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生产资质实际上归属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管理。在实际申请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门槛不降反升。2022年,工信部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新能源车生产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有生产资质,也就是对代工造车实施的另外一个“双资质”。在汽车资质这件事上,苏峻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智米单独申请或寻找代工;另一种是寄望借用小米造车资质。从2021年传出小米资质落地到今天,小米汽车双资质至今没有下文。究其原因,一位整车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公平。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给小米下发资质,单单华为就会提出“我也要”的意见。如何“一碗水”端平,对入局造车的科技企业来说,资质这一关是巨大的考验。即使小米获得资源,雷军愿不愿意与智米分享资质使用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对小米而言,尽管智米是95%控股公司,但仍隶属于独立运营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尤其在造车定位上,智米的造车资金和规模计划显然无法与小米同步。一旦智米在资质或生产审核中有问题,势必会影响小米造车进度,甚至会辐射到小米汽车未来品牌与消费终端,这对雷军来说显然得不偿失。2023年一季度,苏峻与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接触,寻求代工合作的可能性。当听完对方提出的各种现金预支需求和时间成本后,苏峻没有与任何一家车企达成合作协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小米资质没有与智米共享的可能,苏峻对位于重庆的一家汽车企业代工可能会进一步接触。和苏峻有着商业往来的销售业务人员分析,尽管智米是小米生态链中不错的企业,但在造车这个大体量投入中,智米的资金盘子撑不住数十亿的战略投资。在他看来,家电和汽车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汽车资质就可能“打败”智米。难辨真假的15亿造车“学费”2021年到2023年,除了宣布造车的信息外,外界不知道智米科技造车的任何动向,但接触过苏峻的一些电子跨境服务企业人士表示,苏峻有一段时间频繁表态,将来汽车产品推出来后海外市场交给他们打理,不过进入2023年后,苏峻很少再和他们谈及汽车。一位汽车制造企业人士透露,苏峻曾向他表示,智米科技在造车投入方面已经交了15亿元学费。至于苏峻说的是不是真的,这位汽车制造人士和上述提到的电子跨境服务商都表示,真实投资额可能只有苏峻自己知道。这位汽车制造商算过一笔账,不包含前期团队建设等人力投入,单单一个整车开发周期就需要两年时间,整车模具前期支出大约在2亿元人民币,加上供应链模具开发现金等支出,如果真的投入十几亿元,智米科技的造车团队至少已经成型,或者有了样车。另一位电子跨境服务商认为,智米科技这些年的总利润额可能都没有15亿元,如果真的交了15亿造车学费,苏峻造车路可能会真的是未知数。翻开智米科技官网,最畅销的是百元级别的小家电消费品,价值最高的是5000元左右的除甲醛空气净化器,但并不是走量产品。靠着百元消费级别的产品收益做如此重的汽车投入,对年利润在千万级别的智米来说压力可想而知。坦克300的“壳”+城市越野的“芯”苏峻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工业设计师出身,苏峻曾经担任北工大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无论是接触苏峻的汽车还是家电行业人士,大家认为设计可能是苏峻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优势。从小米重回五菱的周钘(左)堵死了苏峻的造车路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布五菱一款SUV产品申报信息,新车命名为“宝骏悦也”。有人开玩笑称,这是销售负责人周钘从小米取得的“真经”。2022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入小米负责营销,向雷军直接汇报。2023年2月,这位擅长打造平价车的营销人毫无征兆的从小米回归五菱,这让外界纷纷猜测小米汽车的未来,也让人对周钘的这几个月经历产生许多好奇。一位与苏峻沟通过产品细节的汽车人士透露,五菱打造的这款形似硬派越野电动SUV,恰恰是苏峻给智米未来汽车产品的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产品。据这位汽车人士介绍,智米首款车型仿照坦克300外观,希望用硬派越野的思维打造产品。不过,为了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智米汽车并没有在底盘悬挂方面采用硬派越野的技术,而是以城市SUV底盘作为基础开发。智米的产品定位几乎与五菱悦也如出一辙在这位汽车人士看来,智米产品一旦亮相,定位硬派电动SUV的话术就会被舆论戳穿。仅剩下的工业设计与性价比优势,现在也被五菱悦也抢先夺了风头。和五菱这种靠性价比和渠道深度打天下的企业拼成本和渠道,智米显然没有这个实力。孔子晚年说过三句话,对后人的影响达两千多年:一、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二、慎始善终(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三、尽人事听天命(只管努力去做事,其他的交给老天爷)。正如一位和苏峻走得很近的人谈及智米汽车未来时表示,“让苏总安静一段时间,我们不要打扰他”。【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十三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