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螳螂怎么养
小螳螂养殖方法:第一,螳螂主要以其他昆虫为食,繁育者可准备一些果蝇、直翅目虫等。不适宜进食的是西瓜虫,因为它的脂肪含量高,会导致螳螂脂肪积聚过多。第二,饲养螳螂时,需要为它们准备一个玻璃容器,并放在通风的地方,以确保空气的流动。此外,饲养螳螂容器还需要放置树枝或树干,以便螳螂爬树和模拟环境,这将有助于螳螂的生长。第三,如果饲养员没有饲养螳螂的经验,建议饲养员选择容易饲养的品种,如眼斑螳螂、大刀螳螂,和兰花螳螂。螳螂是如何蜕皮:螳螂在蜕皮的时候,是要挂在木槽上的,这说明,螳螂在蜕皮前,螳螂会倒挂,然后从顶部脱皮,所以喂养箱必须足够高,否则如果螳螂的头在底部脱皮,就会蜕皮失败,喂养箱的顶部和两侧都足够粗糙,否则螳螂的蜕皮就会倒下,导致死亡。喂食箱的高度应该是螳螂的三倍,喂食箱的侧面也覆盖着粗纱,另外,螳螂脱壳前,脱壳较少干扰,否则也会脱壳失败。注意事项:螳螂是非常饥饿的,通常在饱足的情况下,可以活大约两周,如果小螳螂不吃喝,可以支撑一个星期左右,所以最好每隔几天喂养一次。螳螂进餐时,取决于它的腹部。如果它的腹部肿胀,这意味着它不饥饿,不需要喂养。当螳螂的胃是扁平的,这意味着它需要喂养和可以适当地喂养。
螳螂的拼音
螳螂的拼音是táng láng。解释:亦作“螗螂”。即螳蜋。明徐渭《代云南策问》之一:“此犹可委曰跖犬不忘吠尧,螗螂盲虫不知有车辙耳。”艾青《怜悯的歌》:“他的头发鬈曲,皮肤黧黑,身体瘦削像一只螳螂。”参见“螳蜋”。例句1、我把螳螂放到一个盒子里,就用手去抓,没想到螳螂没抓到,反而被它有着“劫持爪”之称的“武器”给抓住了手指。2、螳螂每天趴在植物的叶子上,捕捉小害虫,它全身青绿色,有利于躲避天敌,也方便它捉害虫,螳螂是益虫,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3、螳螂吃食物的时候非常小心,它先用前足迅速碰一下食物,然后极其敏捷的往后退,再碰、再退,如此反复好几次,直到确认没有危险的时候再去吃食物。4、螳螂它的肚皮扁扁的,像一叶扁舟,肚子上还有一对薄薄的翅膀,不容易被人发现。最新奇的要算螳螂的眼睛,白天它的眼睛是青绿色的,而到了晚上就变成黑色,好像两颗小黑豆,可爱极了。5、螳螂的头呈三角形,身子下面有六条细长的腿。胸前两条粗壮的大腿长满小刺,像两把锋利的锯条,这是它主要的`捕虫工具。
螳螂怎么养
首先把螳螂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可以选择花盆上,或是昆虫盒,食物需要活虫,或者猪肉淀粉搅拌,定期早晨用小喷壶给螳螂浇水,捉蚱蜢,蟋蟀,挑逗螳螂,它即可食用。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持螳螂生长环境的湿度与干净,以免螳螂生长不良。1、选择容器养殖螳螂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需要选择较为透气的纸盒或者带有小孔的玻璃容器。螳螂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活动,所以选择的容器不能太小,最好可以选择比螳螂的体长大两倍的容器养殖螳螂,让螳螂有足够的活动空间。2、提供食物养殖螳螂时也需要提供适宜的食物,同时在提供食物时需要注意螳螂的年龄。一般养殖幼年的螳螂可以为其提供一些蚜虫、苍蝇之类的小飞虫,而成年的螳螂则需要为其提供蟑螂、蝗虫等体积稍大的昆虫。并且为螳螂提供的食物必须是活的。3、保持湿度螳螂在生长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较大,所以在养殖螳螂时需要合理的控制螳螂生长环境的湿度,最好在螳螂生长的环境中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同时也需要将螳螂生长环境的温度控制在二十度以上,让螳螂健康的生长。4、定期清理因为是在容器中养殖螳螂,所以螳螂生长的环境比较有限,如果螳螂长期生长在较为脏乱的环境中就会出现腐烂死亡的现象,所以在养殖螳螂时需要定期对螳螂生长的环境进行清理,让螳螂生长的环境保持干净。
螳螂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螳螂是食肉性昆虫,平时吃蝗虫、苍蝇、蚊子、蝶、蛾等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螳螂是肉食性昆虫,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而且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螳螂的寿命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螳螂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螳螂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一、生活习性螳螂的食性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猎物。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螳螂具有趋光性,一般热带、亚热带种类较多。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绝大部分种类的螳螂行动较为缓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虫(如蟑螂)能快速行动。但它们拥有保护色,且有着出色的拟物形态,它们能够模仿叶子晃动的姿态前进,慢慢地接近猎物。一旦猎物到达可攻击的范围内,螳螂就会极快地进攻。一般情况下,螳螂都是以伏击的方式捕捉猎物。 二、外貌样子螳螂前肢呈镰刀形,长而有力,上有非常锋利的尖刺,捕食时能牢牢抓住猎物。口器强而有力,能轻易咬破并咀嚼猎物。消化系统强力,能够完全吞食消化猎物(包括昆虫坚固的外骨骼)(这样的肉食性昆虫属于少数)。螳螂体型修长,通常扁平。头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转动。复眼突出,单眼通常有3个。触角长、呈丝状,由多个节构成。前胸长,可自由转动,有些个体往两侧扩展。螳螂翅膀有4翼,覆盖在腹部,某些种类,特别是雌虫,翅膀变小或退化。翅脉复杂,前翅通常稍短于后翅,较粗厚。跖节通常有5节,末端2爪,有些个体股节和胫节外缘向外延伸。腹部长,呈圆筒形。 扩展资料螳螂捕食与自卫时的拟态行为一、拟态成花热带有一种螳螂,它的前足拟变成花瓣状,体色变为紫白色,它隐在像叶丛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兰花。马来西亚有一种花螳螂,身体粉红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引来蝴蝶采蜜而上当。二、拟态成叶有些螳螂把胸腹、胫节、褪节上长出叶片和突起,拟态成树叶、树枝和树疤来迷惑小虫。三、拟态成水滴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旱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四、拟势恫猎物法国生物学家曾看到一只螳螂遇上一只大灰色的蝗虫拟势的现象。当螳螂看到蝗虫时,便立即张开双翅,抖向两侧,后翅直立起来,像只帆船,旁体上端穷曲,发出毒蛇喷气的声音,全身重量放在后面四足上,身体全部竖立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两眼立盯住蝗虫。蝗虫稍移动,螳螂头部随即转动,蝗虫被这架势吓蒙了,缓慢地伏在地上,不乱逃跑,甚至还向螳螂移动,当它移动到螳螂够得着的时候,螳螂猛扑过去,蝗虫毫无反抗地成了它口中食。
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
螳螂的特点和生活特征:一、螳螂的特点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二、螳螂的生活特征螳螂是一种食肉昆虫,捕食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它能杀死田野和林区的许多害虫,所以它是一种有益的昆虫。天性残忍好斗,缺粮往往导致互相残杀的现象。螳螂常见于植物中,而不是地上,形状可以像绿叶或棕色枯叶、小枝、地衣、花或蚂蚁。它不仅可以通过拟态避开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待猎物时也很难被察觉。螳螂的拟态行为作为天生的猎手,螳螂捕食的时候动作灵敏,与此同时,螳螂还是天生的“伪装大师”,大多数螳螂不但具有保护色,并且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这样的拟态不但可以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螳螂中拟态最为传神的当属兰花螳螂。它们通常体长3-6厘米。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的兰花体色。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兰花螳螂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兰花螳螂主要是在兰花上等待猎物上门,所以它们捕食的对象多半也是围绕花朵生活的动物,可谓是动物界中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