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上曹操写过《孟德新书》吗?
http://ju.qihoo.com/787693.html
孟德新书》乃是曹操总结半生军事生涯、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并创新军事理论的成果。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兵书,在《孟德新书》之前,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阴符》等广为流传。在《孟德新书》之后,除了诸葛亮似兵书而非的遗作二十四篇之外,整整几百年都没有出现新的名作,直到明戚继光的《纪效新林》才开创了中国近代战争军事理论的新高峰。
史载曹操写完《孟德新书》后十分高兴,那不仅仅是因为给子孙留下了一本好教材,也不完全是因为得偿身为文人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和思想从此可以借由这本书而传诸后世。因此可以说,《孟德新书》是曹操一生的总结。
对此书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我觉得在上层统治阶层来看,可能被后来统治中原的晋朝所禁止(原因可能是避讳忌隐),从下层老百姓来看,是受了尊刘抑曹的思潮影响,在民间不受欢迎,导致最后失传。
查《三国志》,不见此书。
PS:曹操一生辞赋无数,兵法注解也很独到,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留下这本自己一生的总结。
曹公最初由孝廉起家,官至一国宰辅。大小数百战,他所闻所见所得所失汇聚的经验应该是不小的财富,在三国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他的失败他的成功,他的猜忌他的用人不疑相信都会在书中有所体现。演义之中曹公因张松巧舌如簧将心血付之一炬,也算是妙笔一处了。
曹操的孟德新书是为什么被烧掉的
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曹操为炫耀自己的文采,拿出《孟德新书》给张松看,张松看过一遍,牢记心里,对曹操讽刺说,曹操的诗集是抄袭的,里面的很多诗歌连三岁小孩都可以背出来。曹操自创的诗集,未曾向社会公布,其他人怎么会知道呢?曹操不信,张松一口气连续背出了好几首,气得曹操过后把《孟德新书》给烧了。 但史载曹操写完《孟德新书》后十分高兴,那不仅仅是因为给子孙留下了一本好教材,也不完全是因为得偿身为文人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和思想从此可以借由这本书而传诸后世。因此可以说,《孟德新书》是曹操一生的总结。 对此书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我觉得在上层统治阶层来看,可能被后来统治中原的晋朝所禁止(原因可能是避讳忌隐),从下层老百姓来看,是受了尊刘抑曹的思潮影响,在民间不受欢迎,导致最后失传。
孟德新书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松(张松)笑曰:“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 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修(杨修)曰:“ 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 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毕,问曰:“ 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 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 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 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 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 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当下张松欲辞回。修曰:“公且暂居馆舍,容某再禀丞相,令公面君。”松谢而退。修 入见操曰:“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操曰:“言语不逊,吾故慢之。”修曰:“丞相尚容 一祢衡,何不纳张松?”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松有何能?”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 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 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但史载曹操写完《孟德新书》后十分高兴,那不仅仅是因为给子孙留下了一本好教材,也不完全是因为得偿身为文人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和思想从此可以借由这本书而传诸后世。因此可以说,《孟德新书》是曹操一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