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的介绍
哈雷彗星概况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哈雷彗星,彗星
彗星是太阳系中最小同时也是最古老的天体之一。彗星的起源和大阳系本身密切相关,因为它们似乎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物质直接压缩而成的。尽管传统上认为它们的出现是危运的预兆,但对彗星周期性出现的预言是早期天文学家的重大成就之一。如今,彗星的回归已被科学家看作收集太阳系早期 历史 信息的特殊机遇。彗星的质量很小,这意味着它们在形成之后几乎没经历什么化学变化,它们因此被认为是吸积形成外行星的原始太阳星云物质的残余物。
彗星由冰和尘埃组成,被形象地称为"脏雪球"。它们早期可能受到了重力影响并产生摄动,最后被抛入一个由无数彗星组成的围绕太阳系运转的巨大云团内。这个云团就是奥特星云,它位于太阳到最近一颗恒星距离的1/3处。其中一些彗星的运行周期很短,轨道是高度椭圆状,这些轨道将它们引进太阳系内部,但其轨道平面不一定和行星轨道平面重合。当一颗彗星接近太阳时,它的冰核会部分蒸发,产生漫射的明亮彗发或尘埃和气体云,并受太阳风作用产生长达几十亿千米,背离太阳的离子化气态粒子尾一一彗尾,从地球上看到的彗尾很亮。被彗核"落下"的第二条较短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尾巴也在太空中聚积。
1986年哈雷彗星同归太阳系时,科学家向该彗星中心区发送了5个航天探测器一一特别是"乔托号",这使得他们掌握了哈雷彗星的大量信息;哈雷彗星的彗核呈不规则形状,长16千米,宽8千米,表面布满了坑,并且是翻动着的。这也许是因为靠近太阳时,它内部的冰融化并在彗核表面形成厚厚的含碳物质残渣。借肋分光镜进行的研究表明,彗核是由各种像氢,氮,碳和钠之类的挥发性物质分子组成的,它同时还含有一氧化碳。当这样一颗彗星接近太阳时,镁,铁,镍,硅等元素也能被探测到一一大楷是在太阳照射升温过程中释放的尘埃微粒子中。彗星其实是由含碳物质和含水的硅化合物组成的,混合在由冰冻甲烷,冰冻氨,冰冻二氧化碳及冰冻水组成的雪泥中。
过去彗星一出现人们就敏感起来了,说什么人类危运来了,1953年中国上空曾出现过彗星,人们认为彗星出现不吉利,甘翠不把彗星,叫彗星。叫什么?叫"彩霞",还写了首歌唱,嗨啦啦啦啦,嗨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全世界人民力量大,把反动势力连根拔那个连根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