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的利弊权衡
2008年11月22日下午,由湖南株洲市委、市政府主办,历时4个多月的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大赛”落下帷幕。比赛共计7000多人踊跃报名,采用了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整个考场全开放,株洲市政府认为本次海选不是作秀,并拟将此形式打造为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面对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社会公众普遍看惯了的考核、任命的诸多弊端之后,湖南株洲突出奇招,采取“超女”海选的方式,考核选拔年轻干部,未免不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以海选的方式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减少选拔干部中的暗箱操作行为,也可以给更多的人以参与竞争的机会,形式新颖,方法相对科学合理,因此作为一种改革的尝试,也未尝不可。但若要把其形成制度化,使之成为选拔干部的长效机制,则未免有些显得不切实际。尽管“超女”活动轰轰烈烈地运行了这么多年,也造就了不少娱乐圈里的小明星。但与之相伴相生的诸多问题显然也不在少数。尽管其在一定程度的透明性,可以让不少人放松戒心,但传言不断的各种潜规则,以及操纵投票的丑闻也常常见诸报端。可以想到的是,在各种利益团体的强大势力面前,普通社会公众所能掌握的真正自主权并不是很让人乐观。同时,纵观近年发生的各种村官选举丑闻,我们不难发现,在普遍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观念尚未形成普遍社会共识的基本语境下,很多人手中的选票究竟该投给谁这实在是一个大问题。之所以贿选能成为一种风气,就在于很多人并不珍惜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票者看到的并不是竞选者的施政纲领和承诺,而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当下利益,所以谁给派的红包多,我就投票给谁,也因此,贿选才能成风而愈演愈烈。而就另一方面而言,以选秀方式出现的选拔,是不是就真的能选出德才俱佳的优秀干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海选式选拔的必然后果就是参选准备的专业化。很多女孩子为了参加“超女”比赛,把主要的精力全部用在演唱和舞台表演上,而其他的基本素质往往毫无长进甚至完全丧失。所以会出现蒙古族女孩子不知道成吉思汗是什么人的笑话,所以会出现歌手不认识中国国旗的怪事。可以看出的是,舞台表现与个人的素质并非成正比,甚至恰恰相反往往是成一种反比例。舞台表现好并非素质就一定好,舞台表现好并非就一定能力强。同时,演艺圈的艺人,只要有一门专长,或唱歌,活跳舞,或表演,只要有一项特长,就完全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在圈子里混到红得发紫。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要求显然并不能止于此,政府工作人员非但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而且相对要具备更强的个人综合素质,要有更高的个人道德修养标准。如果一旦“海选式”成为一种常态,成为干部选拔任用长久机制,那么,在利益的唆使下,选拔本身走形变味尚且未可知,更何况选拔出来的还未必会是合格的干部呢?如果参加“海选”成为一种风气,那么出现可以全文背诵《资本论》,但却不知道庄家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可以畅谈五大洲四大洋,却责怪揭不开锅的穷人家为什么不吃肉的干部来,也不是不可能。
什么是“海选”?
分类: 社会/文化
解析:
海选
“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
这种选举方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首创的,因而该县被称为“海选”故乡。
1998年11月4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从此,“海选”成了法定的选举办法。
为什么叫“海选”呢?一说是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犹如从大海中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二是“海”有“极多”和“漫无边际”义,比喻不指定候选人,想选谁就可以提名谁。
现在,“海选”已不限于村委会选举了,最近,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用“海选”法选出了县长。“海选”也已用于非政权领域的选举。
“海选”的原则、方法、程序已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选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过程更公正和选民参与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