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学校把猪肉当作奖学金发给学生?
近日一所中学把猪肉作为奖学金发给学生。这样的奖励方式非常心仪。比起现金奖励也更加实在效果更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用猪肉这种食物作为奖励具有奖励更加直观。激励效果更明显。以及学生对这种实物奖励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三方面原因。第一。用猪肉这种食物作为奖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加直观。奖励的作用之一,就是给受奖励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进而获得激励。而在众多的奖励方式当中。实物奖励给受奖励者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实物奖励非常直观。受奖励者可以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奖励的效果。并因此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第二。比起现金奖励实物奖励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发放奖励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对受奖励者进行奖励。当受奖励者得到奖励之后他会对自己的辛苦付出以后得到的回报感到备受鼓舞。进而产生更强大的动力去更好的学习。这样一来学校给学生发放奖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用猪肉这种奖励方式所获得的激励效果最为明显。因此这样的奖励方式就更加实在。第三。学生对于猪肉这类食物奖励的接受程度更高。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奖励之后当然会感到开心和快乐。但是学生对不同的奖励方式的接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奖励可能在学生看来并不在乎。这样的奖励措施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成果。而像发放猪肉这种奖励方式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甚至学生家长也会对此感到满意。正因为上述这几方面原因才得到发放,猪肉作为奖励比起现金奖励来。更具有激励作用。显得更加实在。
为什么学校用“猪肉作奖学金”?
几斤肉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很实在,比起其他奖品来说,可能更有意义。吃肉本身就包含有使人增加营养,增强体力,使人更健康,更有气力的含义。学校给优秀学生发肉,意含着让学生积聚更多体能,学到更多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能量的意思,从这一点上来讲,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学校如果给优秀学生直接发钱,既显然太俗气,而且几十元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自己成绩优秀得来的,因此并不把这几十元钱当一回事,胡乱地花掉了。
学校如果给学生发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学生们也不见得用得上,有的可能随意地丢弃了。但猪肉家家要吃,给学生奖猪肉,肯定不会浪费。因此,这份奖学金显得更实惠,更接地气。
有的学生领到猪肉后,自己留了一部分,把另外一部分给了亲朋,有的干脆把亲朋请来,围坐在一起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更多的赞赏、鼓励和祝福,这肉吃起来特别香。在这样的氛围中,这份独特而有新意的奖学金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自豪感,激励的效果会更好。
这个学校用猪肉作为给优秀学生的奖学金,这种形式已实施了三年,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由此看来,“猪肉作奖学金”初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别扭、奇怪,但如果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就觉得这是个金点子。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论在什么方面都要开拓思路,打破传统的观念,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事都要努力去尝试,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用猪肉当做奖学金合适吗?
各有各的实惠。有这样个故事,某市石桥头镇中学的开学典礼上,初二学生陈高轩领到了一等奖学金。这份奖学金有些特别,是5斤猪肉。
和陈高轩一样,还有14名学生也领到了5斤猪肉。另外,还有31名学生获得了二等奖学金,奖猪肉3斤。
一等奖发5斤,二等奖发3斤……
石桥头镇中学用猪肉当奖学金
爸妈刚开始觉得奇怪,后来他们为我感到自豪
这已经是陈高轩第二次领到猪肉了。还记得初一那年的散学式,当他领到这5斤猪肉时,大吃一惊。一路拎着猪肉回家,还有些别扭,觉得不好意思。
“刚开始,爸妈也觉得这份奖品很奇怪,但后来,他们更多的是为我感到自豪。”陈高轩说,“5斤猪肉,爸爸留了一半,烧了红烧肉,另外一半送给了表姐,他还特意告诉表姐,这是学校奖给我的。”陈高轩说。
和以现金作为奖学金相比,陈高轩觉得,“猪肉更加实惠,直接就可以吃了。”
这奖品很实在又有创意,会令孩子终生难忘
石桥头镇中学校长吴光辉说,以猪肉作为奖学金,今年已是第三年了。学校的奖学金有两种模式,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奖学金是猪肉,第二学期则是现金。
“原本奖学金都是在散学式的时候奖给学生的,但上学期末刚好赶上寒潮,学校提早放假,散学式也没开,所以放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发放。当时放寒假后,还有很多家长打电话问班主任,‘这学期孩子咋没领到猪肉,是不是孩子成绩下降了’。”
“每年能奖到猪肉的学生大概是45名。三年前5斤大概50元,现在猪肉涨价,5斤猪肉要65元,但我们依然保留着一等奖学金发5斤肉的传统。”吴光辉说。
放在12号发,是因为当天是周四,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将猪肉带回家。“这些猪肉都是温岭市食品总公司城南分公司统一配送的,前一天,我们就和他们说好了,共要168斤肉。他们将猪肉按3斤、5斤的标准提前分好,上午便送到了学校。”总务处的杨老师说。
当天下午,看着女儿拎回来的猪肉,林女士很开心。“这份奖品比笔记本等有创意多了。家里现在还放着很多奖来的笔记本用不掉,以猪肉作为奖品很实在。我相信,这份奖品会令她终生难忘。”
让学生一家人分享成果,扩大激励效果
“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的全家人都能够一起来分享喜悦,而以猪肉作为奖学金非常接地气。三年前,一等奖学金是50元,我们将它换成了价值差不多的5斤猪肉。放寒假时快过年了,将猪肉带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儿女勤奋得来的成果或分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他们会带着赞赏来品尝。在这样的氛围中,独特而有新意的奖学金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自豪感,激励的效果更好。”吴光辉说。
吴光辉还说起了童年的一件趣事,“小时候读幼儿园,老师会奖油枣、糖等给优秀的学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回到家里,将糖给父母、给姐姐,自己会很觉得自豪。”吴光辉说,“换个角度讲,现在奖给学生猪肉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将激励的效果扩大。”
在开学典礼前,食堂工作人员将猪肉抬到主席台。
奖品原计划在上学期散学式上发给学生,但因为寒潮天气推迟了。
学生领到了特殊的“奖学金
猪肉也可以当做奖学金吗?
把「猪肉」当奖学金发放给学生,比起奖励现金,没有哪个更实在,我认为都是可以的。发放“奖学金”不能脱离重在“奖学”的初衷主旨,但这绝不意味着只能是与读书相关的学习用品,似乎没有哪个规定该用什么样的物质作为“奖学金”的替代品,依据财力、立足需要、不慕形式、不偏初衷就是硬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以“猪肉”代奖未尝不可,拿到“奖学猪肉”同样可以引以为豪和再接再厉。更何况以“束脩”当学费的做法,古已有之。其实,纵观当下的中小 学校 教育,“优秀学生年年有、奖品发啥年年愁”的现象并非个例,一则“奖学金”规模有限,不需要也不可能任由校方重奖 摆谱;二则奖品雷同缺乏新意,导致每一季的期末奖励都难脱波澜不惊的俗套。当下学生们普遍不缺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的语境下,“猪肉奖学金”或成为一种既不失大众化实惠,又略显个性化创意的别样奖品。对于以“猪肉”代奖的本意是“过年前后,把肉带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尝着儿女勤奋得来的成果。这样的奖学金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自豪感,激励的效果可能更好。”这其实道出了“奖学肉”所蕴涵的“共享”与“共荣”意义。回眸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之路,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全力供养和家庭成员的悉心呵护。由此解读,共品“奖学肉”也权作孩子们感恩家人、学校寄望家长的一种表达方式。更为重要的,“猪肉奖学金”已连发三年,获得学生高兴、家长接受的良好反响。毕竟学生和家长满意才是最重要的。围观“猪肉奖学金”,重在解读其“分享”成果的同喜同乐,而并非是要其他学校东施效颦的刻意模仿。
如何看待学校用猪肉奖励优秀学生?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完全小学奖励50名春季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别发放1公斤猪肉当作奖励。孩子们领猪肉的欢乐场面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网友纷纷点赞。(7月7日《南国今报》)用猪肉代替文具、奖学金等作为奖品,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乍一看有些“匪夷所思”,细思之下也不难理解。知了村是三江县的贫困村之一,对于一些想吃一顿肉都有些奢侈的贫困户家庭来说,没有比二斤猪肉来的更实在的了,校方如此接地气的做法,切合实际,自然受到大家的点赞。同时,也避免了学生拿着奖学金乱花而达不到真正鼓励学生学习知识的初衷,也有助于家庭、社会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发挥更积极的鼓励作用。对学生来说,一方面自己努力学习换来的奖励,可以同父母亲人共同分享,将会有更大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有助于树立和培养自信心。另一方面这种看得见得实惠,可以说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真实写照,能更有效的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值得一提的是,校方用于奖励学生的猪肉,是用本村爱心人士组织的捐款,购买的当地贫困户的猪肉。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关怀和善意,树立了回报家乡的榜样,培养了他们感恩之心,又给当地的贫困养殖户增加了销路,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扶贫”,可谓一举两得。校方用猪肉作为奖励,也折射出一些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扶贫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钱袋子”鼓起来,让这些善款不再只用于“吃得好”的方面,必须要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的路线,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发奋读书,勤学善思,用知识积蓄力量、改变命运,努力成才回报家乡。
如何看待学校发猪肉奖励优秀生的行为呢?
这所学校给学生发猪肉,确实比较“接地气”,用猪肉当作奖学金发放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见学校的一片苦心,其深意远在奖励本身。
不置可否的是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励,现金奖励也好,实物奖励也罢,更或是奖状这样的精神奖励,对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都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和鼓励。这也是奖励的真正目的所在,笔者相信,从这点来讲网友们都是认可的,没有任何争议的。
只要能发挥奖励作用,为学生营造勤奋好学,求知上进的真正目的。改革开放前,那时多以奖状、证书作为对优秀学生的精神奖励,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有了用笔、书、本子、书包等学习用品作为对优秀学生的物质奖励,再后来才有了以现金形式的金钱奖励。
其实,不管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也好,还是现金奖励,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关心,体现了对优秀学生取得成绩的认可和肯定。事实上,在笔者学生时代,能获得一张奖状或一本证书,心里也感到莫大的成就感,更是一种自豪。因为自己的所付出不仅有收获,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用猪肉当奖学金,一是有着与其他奖励方式异曲同工的作用,让学生有自豪感、成就感;二是当学生拿着猪肉回家与家人一起享用时,有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使学生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教育,不仅懂得将自己的成果与人分享,也更加懂得尊重家人乃至社会的劳动成果,更加体贴自己的父母。这恐怕不是仅仅读几本书,或老师念经式教育能获得的。相信其中的喜悦和教育意义只有这些学生们懂得,这或将影响学生们的一生,并受益终身。
如何看待学校给优秀学生发猪肉奖金?
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励,现金奖励也好,实物奖励也罢,更或是奖状这样的精神奖励,对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都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学校用猪肉代替现金奖学金,此间的纷纷点赞,并认为这是奖学金的“创新”之举。客观而言,这所学校给学生发猪肉,确实比较“接地气”,然而,却不必夸大其创新意义。毕竟,学校只是改变发现金为发实物的颁奖方式,而这两者之间各有利弊,发现金可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支配,而发实物,虽然学生领到实物感觉沉甸甸的,且可和家长分享,但这实则是由学校代替学生做主。在奖金金额不高的情况下,换发奖金为发实物,这问题不大,而如果奖金额比较大,再由学校做主,改为发实物,恐怕就会引起很大争议了。在我看来,奖学金最好还是发现金给学生,由学生、家长自主支配比较好。这和单位给职工发奖金是同样的道理,有的时候发一点实物,多会被认为是福利,而如果月度奖、季度奖,都改为发实物,职工就会有意见。
这则消息之所以令人关注,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学校在给学生发奖学金时,出现了以创新名义克扣学生奖学金,或者异化奖学金的问题,比如,某大学决定只给学生发证书,却不再发奖金;有的学校向成绩差的学生收钱,说是用于给成绩好的学生发奖金;还有学校把发给学生的奖学金、助学款又收回等等。相比这些学校,这所学校给学生发猪肉,就令人亲切。但要注意,发猪肉只是学校把原来用于发奖学金的现金,购买了猪肉发给学生,而给学生发猪肉的方式比较新鲜,于是令好奇的网友点赞。这并不是在奖学金上做增量,而只不过是改变了颁发方式而已。
因此,不必过分夸大学校这种做法的意义,如果舆论纷纷认为猪肉奖学比现金奖学更接地气,那么,其他学校也可能跟进取消发放现金,而给学生发实物的方式,但这种调整会受学生欢迎吗?学校发的实物,都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吗?却未必。奖学金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支配,远比学校做主把奖学金用于购买什么,再发给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一方面,学校发什么实物,是众口难调的,就是发猪肉,也不见得所有学生都欢迎,可能有的学生正准备用这笔奖学金去给好友买一份礼物,现在却变为猪肉了,而如果家里要吃猪肉,完全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这也不是什么购买不到的紧缺商品;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支配奖学金,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内容,学校做主购买实物,则失去了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机会。评价教育教学创新,不能仅看外在形式,更不能看热闹,而应该看实质,看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教育创新需要有外部形式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实质和内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