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人道观者为道童,在于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人《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
泰山奶奶的道教咒语有那些?
落幡咒 幡悬宝号普利无边诸神卫护天罪消愆 经完幡落云旆回天各遵法旨不得稽延 急急如 玉皇上帝律令 九星神咒 九曜顺行元始徘徊华精茔明元灵散开 流盼无穷降我光辉上投朱景解滞豁怀 得驻飞霞腾身紫微人间万事令我先知 土地神咒 此间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甘露咒 悲夫长夜苦热恼三涂中猛火出咽喉 常思饥渴念一洒甘露水如热得清凉 二洒法界水魂神生大罗三洒慈悲水 润及於一切 斗母玄灵秘咒 玄灵节荣永保长生太玄三一守其真形 五脏神君各保安宁 延内真咒 天地同生扫秽除愆炼化九道还形太真 百官纳灵节节受新清虚掩映内外敷阴 度命延生吉日良辰金童玉女为我执巾 玄台紫盖冠带其身使我长生天地同根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 玉皇光降律令敕 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 灵宝无量光洞照炎池烦 九幽诸罪魂身随香云旛 定慧青莲花上生神永安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轩 破酆都离寒庭咒 功德金色光微微开幽暗华池流真香 莲盖随云浮千灵重元和常居十二楼 急宣灵宝旨自在天堂游 祝香神咒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今臣关告迳达九天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常存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解冤结咒 众生多结冤冤深难解结一世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我今传妙法解除诸冤业 闻诵志心听冤家自散灭 罗真君神咒 神首循黑道冥冥超至灵暗明期朔望 阳德晦阴精高镇黄旛阙茅戢耀霜铃 至心俟多福稽首讽真经 [编辑本段]符咒的四大要诀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权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种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道教都有哪些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人道观者为道童,在于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人《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