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目的的旅行
没有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比长途旅行更容易使人感到无聊的了。
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
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巧合,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程的?
然而,一般规律是,随着旅程的延续,兴奋递减,无聊递增。
我们从记事起就已经身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了。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安上一个目的,他们趴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他们感到新奇。无聊与他们无缘。
不知从何时起,车窗外的景物不再那样令我们陶醉了。这是我们告别童年的一个确切标志,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需要一个目的,而且往往也就有了一个也许清晰但多半模糊的目的。我们相信列车将把我们带往一个美妙的地方,那里的景物远比沿途优美。我们在心里悄悄给那地方冠以美好的名称,名之为“幸福”“成功”“善”“真理”等。
不幸的是,一旦我们开始憧憬一个目的,无聊便接踵而至。既然生活在远处,近处的就不是生活。既然目的最重要,过程就等而下之。我们的心飞向未来,只把身体留在现在,视正在经历的一切为必不可免的过程,耐着性子忍受。
列车在继续行进,但我们愈来愈意识到自己身寄逆旅,不禁暗暗计算日程,琢磨如何消磨途中的光阴。好交际者便找人攀谈,胡侃神聊,不厌其烦地议论天气、物价、新闻之类无聊话题。性情孤僻者则躲在一隅,闷头吸烟,自从无烟车厢普及以来,就只是坐着发呆、瞌睡、打呵欠。不学无术之徒掏出随身携带的通俗无聊小报和杂志,读了一遍又一遍。饱学之士翻开事先准备的学术名著,想聚精会神研读,终于读不进去,便屈尊向不学无术之徒借来通俗报刊,图个轻松。先生们没完没了地打扑克。太太们没完没了地打毛衣。凡此种种,雅俗同归,都是在无聊中打发时间,以无聊的方式逃避无聊。
当然,会有少数幸运儿因了自身的性情,或外在的机缘,对旅途本身仍然怀着浓厚的兴趣。一位诗人凭窗凝思,浮想联翩,笔下灵感如涌。一对妙龄男女隔座顾盼,两情款洽,眉间秋波频送。他们都乐在其中,不觉得旅途无聊。愈是心中老悬着一个遥远目的地的旅客,愈不耐旅途的漫长,容易百无聊赖。由此可见,无聊生于目的与过程的分离,乃是一种对过程疏远和隔膜的心境。孩子或者像孩子一样单纯的人,目的意识淡薄,沉浸在过程中,过程和目的浑然不分,他们能够随遇而安,即事起兴,不易感到无聊。商人或者像商人一样精明的人,有非常明确实际的目的,以此指导行动,规划过程,目的与过程丝丝相扣,他们能够聚精会神,分秒必争,也不易感到无聊。怕就怕既失去了孩子的单纯,又不肯学商人的精明,目的意识强烈却并无明确实际的目的,有所追求但所求不是太缥缈就是太模糊。“我只是想要,但不知道究竟想要什么。”这种心境是滋生无聊的温床。心中弥漫着一团空虚,无物可以填充。凡到手的一切都不是想要的,于是难免无聊了。
舍近逐远似乎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大约正是目的意识在其中作祟。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如果出不去进不来,就感到无聊。这是达不到目的的无聊。一旦城里的人到了城外,城外的人到了城里,又觉得城外和城里不过尔尔。这是目的达到后的无聊。于是,健忘的人(我们多半是健忘的)折腾往回跑,陷入又一轮循环。等到城里城外都厌倦,是进是出都无所谓,更大的无聊就来临了。这是没有了目的的无聊。
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大抵是想象力的产物。想象力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落脚点,目的便是这落脚点。我们乘着想象力飞往远方,疏远了当下的现实。一旦想象中的目的实现,我们又会觉得它远不如想象。最后,我们倦于追求一个目的了,但并不因此就心满意足地降落到地面上来。我们乘着疲惫的想象力,心灰意懒地盘旋在这块我们业已厌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四顾,无处栖身。
让我们回到那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来。假定我们各自怀着一个目的,相信列车终将把我们带到心向往之的某地,为此我们忍受着旅途的无聊,这时列车的广播突然响了,通知我们列车并非开往某地,非但不是开往某地,而且不开往任何地方,它根本就没有一个目的地。试想一下,在此之后,不再有一个目的来支撑我们忍受旅途的无聊,其无聊更将如何?
然而,这正是我们或早或迟会悟到的人生真相。“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万物之灵也只是万物的一分子,逃不脱大自然安排的命运。人活一世,不过是到天地间走一趟罢了。人生的终点是死,死总不该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原本就是一趟没有目的的旅行。
鉴于人生本无目的,只是过程,有的哲人就教导我们重视过程,不要在乎目的。如果真能像孩子那样沉浸在过程中,当然可免除无聊。可惜的是,我们已非孩子,觉醒了的目的意识不容易回归混沌。莱辛说他重视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重视真理本身,这话怕是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情,正因为过于重视真理,同时又过于清醒地看到真理并不存在,才不得已而返求诸过程。看破目的阙如而执着过程,这好比看破红尘的人还俗,与过程早已隔了一道鸿沟,至多只能做到貌合神离而已。
如此看来,无聊是人的宿命。无论我们期待一个目的,还是根本没有目的可期待,我们都难逃此宿命。在没有目的时,我们仍有目的意识。在无可期待时,我们仍茫茫然若有所待。我们有时会沉醉在过程中,但是不可能始终和过程打成一片。我们渴念过程背后的目的,或者省悟过程背后绝无目的时,我们都会对过程产生疏远和隔膜之感。然而,我们又被黏滞在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仅是一过程而已。我们心不在焉而又身不由己,这种心境便是无聊。
一场没有目标的旅行
短暂的旅行叫旅行,长久的“旅行”叫修行。
在凤凰涅槃后,又多了一次了解自己的机会。从未有过如此的闲暇,又正逢踏青之际,约上友人,慵懒一日。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景区发布了闭园公告。
选择了一处离家较近,且暂时还没有闭园的景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这里也是网红景区,看图大家就知道了。
202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在安徽合肥翡翠湖附近,环翠路、翡翠路、丹霞路相互连接交汇,从高空俯瞰是一颗爱心的形状,被当地人称为‘心形公路’。这条‘心形公路’全程约6.57公里,两个人携手完整走一圈差不多是13.14公里,使得这里成了不少恋人的约会地。”
设计师的浪漫可以从自己的作品中展示出来,而平凡的人如何吐露自己的情绪呢?旅行就是个好方法,亲近大自然就是个好方法。
今日的天气很适合出游,午后的翡翠湖欢声笑语,园区的疫情防控做的也非常好,双码联查测体温才给进入。
安静的坐在一处,返璞归真,神定气闲;让人超然物外,坐看云气;让人拥有宁静的内心,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去悟生命的内涵,去开发觉醒的心。
每个人都有一个旅行的梦,有的却被现实羁绊住了。比如大环境的疫情,比如工作的繁忙没时间,比如手头的拮据没有 旅游 经费等等。其实有句话说的好,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要在路上。
出发,从什么时候都不晚!
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怎么形容
没有什么能比长途旅行更令人兴奋的了,也没有什么比长途旅行更容易让人无聊的了。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一趟长途旅行,意味着奇遇,不寻常的机缘,意外的收获,陌生而新鲜的人和景物。总之,意味着种种打破生活常规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所以,谁不是怀着朦胧的期待和莫名的激动踏上旅行的?然而,一般规律是,随着旅行的延续,兴奋递减,无聊递增。我们从记事起就已经深在这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一开始,我们并不关心它开往何处。孩子们不需要为人生按上一个目的,他们趴在车窗边,小脸蛋紧贴玻璃,窗外掠过的田野、树木、房屋、人畜无不可观,无不使他们感到新奇。无聊与他们无缘。
怎么看待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我看来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在某个时间段的财务自由、时间自由、精力自由。当然也还需要一些无畏的勇气。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了现实的压力,整个人都是放松的。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你逃避了大城市的喧嚣,来到青野小镇。短暂的放空停留,寻找那片刻的宁静。
短暂的旅行,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点点仪式感。旅行之后,得重新回归现实生活。感知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继续出发的勇气。
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的身体在路上了,甚至灵魂也在路上了。只要有机会,我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为别的,只为自由。
“说走就走”是旅行的意义吗?
关于这个旅行的意义,正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每个人对旅行都有一份源自心底的触觉。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我们从旅行中收获什么样的成长?又或者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旅行中收获什么?只要感受过、经历过足矣。
我觉得中国老祖宗就是很有创造力,旅行两个字,你多看几眼,就看到了不一样的味道。旅的方字旁,是指方向吗?方向谁定?能到不是你吗?行也有趣,双人旁意味着旅行就是与人相关的活动。人总是怕孤独的,所以就是一人上路,也会在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你在无意中闯入别人的世界,你也无意中成为更一个人短暂或长久的遇见。
也许一些人旅行,是一种刷存在感的心态,增加与人聊天时的谈资,又或是得到一些别人的肯定与承认。被人认可和尊重,估计是每个人都会有的需求。也许自我认可加外界认可,就是常人眼中的成功。
也许一些人旅行,是为了逃离自己苦闷的心情,希望通过旅行带来改变,为自己带来解决问题的出口,获得心灵上的满足。所以忍辱负重,抹着眼泪上路了,这一路的心事,可是太承重了。
也许一些人旅行,是诗意的栖居,他的生活方式就是当一个在路上的人,他漂泊的心,习惯用这样的方式面对世界。在路上,遇见、分离,见证一个个不一样的人与事,享受这份旅行中与陌生人短暂相遇、相知的喜悦。
也许一些人旅行,是通过旅行寻找感情的加温,重温一种让他愉悦的爱与自由。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结婚纪念日旅行,一家人在一起的家庭旅行。
也许一些人旅行,是通过旅行逃离一个现实的枷锁,与一个自己无法公开的爱人,选择在旅行中牢固彼此的“爱”。所以经常在天涯里看到很多生活的狗血剧,当男主人带着一个平时不敢在生活中给她名分的女子,在陌生中的环境中肆意享受这份本不属于他的愉悦与激情,一旦他妻子或者女朋友知道旅行的真相后,旅行也就成了亲密关系中那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受伤的女主人也只能含泪退出。旅行,甚至升华到这些人眼中是否是真爱的“试金石”。你说这是真爱,可时间会让你发现,所谓真爱竟是有保质期的。
现在很多网站打出的“穷游”攻略,还有很多人肆意鼓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必要的基本储备,既没有可以一路通过工作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旅行必需的基本技能,又不具备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样的“穷游”,怎么看,怎么都是一场旅行目的地直面的一场灾难呢?
所谓“穷游”,在我看来是指不铺张、不挥霍,在旅行中既可以让自己玩得开心,还可以给自己能有基本食宿的能力。与享受型的豪华旅行在食宿、交通等设施方面有些差距而已。
说走就有的旅行,如果真能做到说走就走,我倒觉得是个有勇气的选择。至少说明你的时间、财务、自由都可以由你自己把控,说明其实你平时的准备还比较充足。“说走就走”,只有勇气肯定是不够的。
说了这么多,那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倒觉得,旅行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我们非常喜欢某地,其实喜欢的是一种感觉。人这辈子,本来就是活的是一种感觉。
比如说,在异地的美食里,你喜欢的这个味道,也许勾起了你心底的很久没有触碰到的回忆。也许是远离故土,思念妈妈的味道。也许有初次和心爱的人一起品尝这种美食怦然心动的记忆。
也许异地的风景、异国的天空,都勾起了你满满的回忆与全新的触动。让你在那一刻,突然想明白很久都没想明白的事情,放下一直不想放下的一份执着。
也许在路上的风景,打破了你多年前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知识,那一刻,你有种被骗多年而又终于自己找到真知的喜悦。
所有的这些,都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源自你的内在,你的心情。
如果你带着悲伤出走,无论你到了那里,都会发现“哪里的天空都下雨”,悲伤的心,在黑夜里,依然会被撕扯。
如果你想忘记现实的烦恼,企图在旅行中留住爱与温暖,到最后你会发现,回归后的现实只会更加冰冷。
所有的一切,请不要忘记,你才是自己心灵的主人,也是这场旅行的主人。你所想要的,希望在一次旅行中实现的,只是一种心里的感觉,不管是喜是悲,冷暖自知而已。
既然只是一份你内在的需求,喜或悲,那又如何?何必给旅行附加太多其他的感情色彩呢?特别期望旅行留住些什么?那样感觉太累,你就会累,就会怀疑旅行的意义,就会不知不觉中否定自己的内在,这才是比旅行本身更痛苦的所在。
无论你想在旅行中收获什么,成长也好、生命的阅历也好,保持一份爱的能力,发现美的世界,成为一种时尚的谈资,甚至就是去发发呆,都是属于你独特的动机。你还能说,自己对旅行没有任何目的心吗?
既然逃离不了一种无法逃离的动机与目的,那就心安接受生命里的一切安排吧!无论何时何地,心才是自由的国度,你才是自己的内在。
别再拿旅行说事了好吗?它只是个旅行而已。
(本文选自妮妮随笔,发在上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