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晓松的晓说
高晓松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每天都会看书,玩音乐、搞电影、写书,他说他自己是“身怀六甲,学富五车”。渊博的人很多,就是看会不会表达了。
这些知识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凭他的身份、阅历、知识面、朋友圈,这么多年的经验能说出一些很正常。他曾在晓说第一季里说过“优酷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我是从来没有准备过,没人帮我写稿的”。而且题目多半是高晓松自己定的,所以他如果不能讲出东西的话,他不选这个话题就完了。博览群书肯定是有的,都是他感兴趣的方面比如军事、历史等。准备的话,有几次应该是准备过的,比如一些统计数据,他也会在节目中说“这是我专门查资料的”。
但愿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高晓松在《晓说》中讲的哪些东西是错误的
其实一般人听不出来对错的,因为很多人对历史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少,但那些专门搞历史的学者还是能知道他说的哪些地方是错误的。好像高晓松在2014年的时候,在他的晓说中说到了中越边境反击战的一期,那一天节目播出后,很多学历史的朋友发现了这一期内容的错误。当时高晓松在说中越反击战的时候有点夸大事实的成分,他说的那些事情都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并没有真实的历史记录,而且当时的中越反击战都是被封存在册的,不可能对外宣布。所以高晓松说的那些故事都是民间群众根据一些事件改编杜撰的传奇故事,真实的历史是不可能与广大读者见面的。而高晓松也不可能看过这些资料。所以高晓松对电视说这些杜撰出来的故事,有点以讹传讹、捕风捉影的感觉。所以当时节目一播出,就被专门研究军事历史的学者反驳了,说他讲的这些都是没有考证的是不真实的,是说一些扶风捉影的谣传。总之这件事在当年掀起的风波还是很大的,当时高晓松自己也在后续节目中表示了他说的是民间故事,但他的节目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性节目,所以也希望网友们对他能有一些包容。其他可能还有一些小地方的错误,比如古代历史的年代或者是人物时间的问题。基本都是高晓松一说完,就有专业的历史学家提出反对或者是修改意见。也证明历史只是高晓松的兴趣和业余爱好,他并不是专门的历史学家,所以历史并不是他的长项。但是他做这个节目的用心是好的,因为在那个时期都没有一档类似的节目,所以这方面来讲还是有贡献的。
高晓松“晓说”的知识,都是谁告诉他的?
我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还是比较关注高晓松的,比如:我看《晓说》,是从第一季的第一期开始跟着更新走的,一期没拉。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一:年龄,高晓松四十多了,人生经历在那儿放着呢。
二:教育,高上面两代都是中国知名知识分子,从小耳濡目染,比一般人看事情有深度。
三:兴趣,高从小爱看地图,经常看《晓说》的同学都知道,看地图能看痴迷,他兴趣很多,写音乐拍电影,生活中留意的细节就多。
四:人脉,对历史的了解,他跟梁思成家都很熟,能看的资料也多,了解的也深。你如果和韩三平家很熟,那你对中国的电影认知高度肯定比我们观众高很多。
五、机缘巧合,年少成名,这也是两个因素。搞音乐的都很浪漫和激情,他愿意唱,也有人愿意和,初恋有厦大美女,身边都是不俗的朋友,年少成名使得他先走一步,名利已在手,生活可以更加惬意,可以追求音乐和生活,所以,他知识很广。当然,说他是百科全书倒有些过了,因为他是一家之言,会多少带有主观性的东西。但是,他讲的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都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