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截获活体沙漠蝗

时间:2024-08-03 05:03:45编辑:花茶君

蝗虫简介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以及西藏飞蝗三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为害较为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为农业害虫。

[create_time]2022-07-20 11:46:09[/create_time]2022-07-29 11:56:1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温屿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2ab3c6b.EGWNOK5JoOudI3wwHvt0TA.jpg?time=4578&tieba_portrait_time=4578[avatar]TA获得超过970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8[view_count]

关于蝗虫的资料 关于蝗虫的资料简介

1、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和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itensis Chen)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2、形态特征:蝗虫是不完全变态昆虫,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create_time]2022-07-13 11:01:25[/create_time]2022-07-23 16:06:4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抛下思念17[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01e7b31.B8-z7foXAMa6D2EFeonlZg.jpg?time=4580&tieba_portrait_time=4580[avatar]TA获得超过906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5[view_count]

如何看待2020年非洲蝗虫灾害?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判断,本次非洲蝗灾的波及区域已经达到265477公顷,规模已经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区已经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

那么,蝗灾从何而来,又将如何消去?这是两个纠结了复杂生物学与气象学的复杂问题,为了解答他们,科学研究者付出了将近百年的精力

气候的幕后推手
在鲍里斯·尤瓦洛夫(Boris Petrovitch Uvarov)于1921年揭开谜底之前,从西非到印度的广袤地带上,殖民地的统治者们甚至不知道屡屡重现的蝗灾究竟从何而来。
1920年,全家老小从第比利斯拆迁到纽约的尤瓦洛夫总算足以解决衣食住行的疲惫,抽出来活力聚焦点到中东国家那“二种”迥然不同的蝗虫的身上。他敏锐地发觉,虽然容貌和生长习性区别极大,但从人体解剖学视角看来,他们好像是同一个种群,他将其取名为Schistocercagregaria——沙漠蝗。殊不知,为何食腐动物又天性内向的沙漠蝗,又能主要表现出集聚成形、伤害世间的一面?尤瓦洛夫觉得,气侯也许是促进沙漠蝗摇身一变的那把重要的锁匙。
2005年,剑桥大学的杰夫·辛普森(StephenSimpson)刚开始下手寻找那把尤瓦洛夫不曾寻找的锁匙。他发觉,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严苛的荒漠自然环境只有保持稀缺又分散化的植物群落,融入了这类环境要素的沙漠蝗当然也偏重于分散化衣食住行,但当荒漠迈入出现异常的降水后,休眠状态的绿色植物陡然生长发育,为此谋生的蝗虫也会跟着很多繁育。
殊不知,旱灾只不过是荒漠的主人公,昙花一现的荒漠兴盛不可以长期,持续缩紧的食材驱使忽然不断涌现的很多蝗虫持续集聚到不断委缩的剩下植物群落上。而在席卷我国的亚洲地区飞蝗、东亚飞蝗的身上产生的小故事则更加简易立即——一场旱灾,便得以让本来分离出来的蝗虫“欢聚一堂”。
我们一起把见识放返回此次蝗灾问世的非洲之角。一年
半前,强台风梅库努(2018年5月)和鲁班七号(2018年10月)出现意外地围攻了火爆海峡两岸的荒漠地区。来到第二年1月月初,天上就出现了一抹不祥之兆的淡粉色。
显而易见,越来越低的植物群落没法保持这般巨大的虫群存活,迁移,变成决策群族生存的重要。但悠长的迁移显而易见并不是这种爱好独居生活的蝗虫能够解决的,他们务必产生一个总数充足巨大又密不可分的群集,便于在历经长途飞行的大量耗损以后,还能保存下充足保持群族繁殖的经营规模。
孤立无援的蝗虫急需一场生长习性上的变化,而打开转型的密秘正藏在他们的大腿根部上。在蝗虫的后足上节一部分,有很多接纳机械设备刺激性的神经系统信号接收器,当愈来愈多的蝗虫难以避免的肩摩摩肩接踵起来时,脚部的互相撞击开启了这一风险的电源开关,神经系统的欲望让沙漠蝗释放出来苯乙腈,味道的集结号飘扬半空中。
在大部分情况下,沙漠蝗内向又没害,但外部的某类转变,也许就会让它霎时间变化为聚集成化的祸星
人们也许不得不说,蝗虫更是检测一地绿色生态平稳的最好是规范。上空喷撒化肥、微生物确实能够 在一定水平上削减“蝗灾定时炸弹”的杀伤力,但更积极主动的解决对策,理应是掐灭将其点爆的引信。
非洲之角的蝗虫静待在家里风,非洲之角的大家迎着命运的捉弄。一百年前,尤瓦洛夫寻找着小故事的起始点,而应对这般伟力,今天的人们盼望见到小故事的结束。通向终点站的锁匙究竟在哪儿?风不知道答案,答案在我们自己手中。


[create_time]2020-09-30 15:18:10[/create_time]2020-10-15 15:04:27[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环球网校[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922720e0cf3d7ca4639f390f91fbe096a63a90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900,h_1200,limit_1/quality,q_85[avatar]移动学习,职达未来![slogan]环球网校成立于2003年,十多年来坚持“以学员为中心、以质量为本、以创新驱动”的经营理念,现已发展成为集考试研究、网络课程、直播课堂、题库、答疑、模考、图书、学员社区等为一体的规模化学习平台[intro]54[view_count]

疫情正在肆虐,蝗灾卷土重来,非洲情况有多糟?未来将如何发展?

《圣经》中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上帝降临埃及的十大灾难分别是血灾、蛙灾、虱灾、蝇灾、畜疫之灾、疮灾、雹灾、蝗灾、黑暗之灾、击杀长子之灾,而蝗灾正是第八大灾难!摩西遵从神的吩咐将神杖伸向埃及,神使东风刮在地上,把蝗虫刮来了,落在埃及四境,空前绝后蝗灾难遍布地面,甚至天都黑了,吃尽了一切蔬菜和火灾后所剩下树上的果子。当然我们并不相信《圣经》中预示的灾难,但现在正在非洲大地上肆虐的蝗灾,还有一个已经席卷了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可能将改变未来的非洲格局,影响将会非常深远!正在非洲肆虐的蝗灾其实在非洲扫荡的蝗虫的源头是阿拉伯半岛2018年的一场蝗灾,这场灾难有些不可思议却又是非常自然,有几个原因,下面简单来说说为什么会延续那么久!蝗灾的源头起因:2018年的阿拉伯半岛南部由于季风到来的雨水,让潜伏多年的黄虫卵开始孵化,但比较不凑巧的是这些蝗虫孵化的区域在南部无人区,所以在那里繁殖了两季,蝗虫每繁殖一次,蝗虫群的规模就会指数级扩大,因为一只蝗虫可以产卵数百枚嘛,每个卵都将孵化成一只蝗虫!迁飞:本地绿植已经被蝗虫群吃光,那么剩下的就是迁飞,到处寻找可以啃食的农作物,因此部分扩散至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另一路则扩散至非洲之角,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以及肯尼亚等国!此后在这些国家反反复复,由于这些国家防治并不是十分上心,没有抓住繁殖季蝗虫消停后到孵化成若虫期的防治工作,所以蝗虫群在折腾了2年之后,规模已经远非2018年刚开始时候可以相比。粮农组织飞机正在灭蝗影响:非洲东部、阿拉伯南部和西亚和南亚诸国,都遭遇空间的蝗灾,今年一月、二月和三月是蝗虫的肆虐期,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诸如种种新闻:关于1-3月份的非洲和南亚蝗灾影响将是巨大的,蝗虫所经之处,可以说寸草不生,除了那根光秃秃的硬杆子蝗虫们啃不了外,其他一切能被蝗虫啃食的农作物,统统消灭干净,而且蝗虫扫荡过的地面,还将留下数以亿计的蝗虫卵,未来将为本地蝗虫和迁飞蝗虫双重蝗灾。蝗虫卷土重来三月至四月期间,关于蝗灾的新闻消停了一阵子,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都在发布蝗灾发展警告,三月份发布了三次,四月份也发布了三次,每次都是警告新的蝗虫繁殖区开始形成,当然这绝非虚言,一路扫荡,一路产卵的蝗虫,一旦形成2020年的第二波蝗灾,那么此次规模将比此前1-3月份的蝗灾再扩大数十倍到上百倍,可想而知威胁有多大!四月底时的蝗灾最新动向粮农组织关于非洲最新的蝗灾报告5月8日沙漠蝗虫最新报告:蝗灾对东非的粮食安全和生计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南部,若虫期的蝗虫正在大量发展,索马里北部的若虫群可能将聚集成群,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迁飞。沙特阿拉伯沿海的迁飞群正在形成,阿曼北部的蝗虫成虫群开始形成,阿联酋东北部蝗虫群开始聚集成群,尽管阿拉伯半岛国家正在积极防治,但蝗虫仍然有成灾趋势。伊朗西南海岸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与巴基斯坦接壤处虫卵有孵化趋势,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春季繁殖区的迁徙已经开始,5月2日以来,印度拉贾斯坦邦出现了一些不成熟的成虫群体和迁飞蝗虫群。这三个国家的控制行动仍在继续。印巴边境两侧的沙漠地区需要加强监测和报告。所以当前蝗灾持续吃紧,而刚5月初的新闻中,中国向巴基斯坦援助50台灭蝗“加农炮”(大射程喷洒农药的设备)将于5月中下旬到达巴基斯坦,将能赶上此次抗蝗大业!在1-3月份的蝗灾中,非洲遭受的影响人口已经遍布9国4300万人,而最新的蝗灾预测模型中,蝗虫将穿过非洲大陆到达西非,如果蝗灾真的继续扩大,整个非洲可能将被笼罩在蝗灾的阴影之下!非洲疫情严峻的现状不只是蝗灾,非洲还正在遭受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威胁,而更加揪心的是非洲很多国家都一贫如洗,根本无力应对新冠疫情,因此对非洲的造成的威胁比发达国家的危害更大!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上月在一份研究中作出了一项惊人预测。假设不采取任何抗疫措施的条件下,新冠病毒在非洲可能将造成300万人丧命,非盟疾控中心(Africa CDC)主任约翰·恩肯格松(John Nkengasong)称如果完全不采取行动,造成非洲大陆13亿人感染。但非洲人民不会坐视不管,非洲各国已经采取了严厉的防控措施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关闭了边境,要求人民保持社交距离,关闭学校并禁止大型集会,以减缓病毒人传人的速度。34个国家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方所措施,有21个国家限制全国所有不必要活动。还有11个非洲国家要求人民在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乌干达卫生人员在街头测量民众体温但非洲确诊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截至5月10日非洲各国累计确诊已经接近6万例,在经济生产的压力下,部分非洲国家放松管制是确诊数量剧增的主要因素!全球疫情地图发达国家的经验非洲难以参考,基础设施特别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是最大的困境,非洲必须有一条自己的防疫之路,而防是最好的方式,成本最低,但包括非洲在内很多国家都做不到,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太大,因此非洲疫情的未来的走向,仍然令人担忧!2020年是一个不平安的年份,全球需要应对的威胁是史无前例的,而非洲可能将遭遇更多!

[create_time]2020-10-30 15:36:11[/create_time]2020-11-13 20:42:37[finished_time]5[reply_count]0[alue_good]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3158561449,261450310&fm=3012&app=3012&autime=1698289977&size=b200,200[avatar]TA获得超过346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12[view_count]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发,古人面对蝗灾如何治理

因为干旱的环境适合蝗虫的繁殖,所以蝗灾的爆发一般伴随着旱灾,中国古代素有“旱极而蝗”的说法。古人认为,之所以有旱灾,是因为一种叫做“旱魃(音拔)”的怪物在作怪,而之所以有蝗灾,是因为“蝗神”在显威。所以,当旱灾和蝗灾爆发的时候,百姓们一般会进行“打旱魃”和“拜蝗神”的活动,这种做法显然不会有任何作用,只能等蝗虫把庄稼糟蹋完以后,自己迁徙到别处。
随着经验的增长,古人逐渐开始用一些积极的办法对付蝗虫,比如开元贤相姚崇,面对山东地区的大蝗灾,就破除了迷信,用驱赶、抓捕焚烧,挖坑填埋的方式与蝗虫对抗,效果颇为显著;元朝的时候,人们在继承前代治理蝗灾的基础上,开始思考预防蝗灾的方法:初秋的时候,将藏在田地里的蝗虫卵用锄头刨出来,趁着“秋老虎”的强烈日光将其晒死,此法对于预防蝗灾十分有效;明代,徐光启系统地总结了历代治理蝗灾的方法,并在《农政全书》中设《除蝗疏》专门记载除蝗方法。

清代张集馨《道咸宦海浮沉录》中记载的方法:扑蝗之法,如行军然。以十人为一队,二人持锹挖长壕丈余长,三四尺深,浮土堆在对面,四人在后,二人在旁,齐用长帚轰入沟中。二人在六人之后,用长柄皮掌,将轰不净者扑毙。一员官,领二百人,作二十队,每日可得数十担。蝗入沟中,即将所堆浮土,掀入捶实,何虑不死?其在禾嫁中者,令妇稚在内轰出,或售卖,或换料麦,悉听民便。其在临河乱石中藏匿者,多用石灰水煮之。在峭壁上长帚不及者,用喷筒仰轰。有蝗之地,如非沙板田地,将跳跃者扑毕,雇牛翻耕,将子捡出,蝗子与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蝗子捡尽,再用石滚将地压平,后又用铁钯刨出,无不糜烂。前人成法,俱指平地而言,未曾议及山中。其平地用牛翻耕,用羊数百头来片践踏,顷刻如泥,试行已验。
此为道光十七年(1837),张集馨做山西朔平知府时给上级上的折子。他自己的记载是“月来扑捕甚力”,不过还是有很多虫蛋,让他很焦灼。从中可见,捉到的蝗虫,可以卖钱。实际差不多是以工代赈~


[create_time]2018-08-08 12:55:56[/create_time]2018-08-23 11:42:58[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16[alue_good]gin96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eaaa216.0FpIFZkuwMo06CDXCluLag.jpg?time=3559&tieba_portrait_time=3559[avatar]醉心答题,欢迎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050[view_count]

历史上中国人是如何治理蝗灾的

办法1:人工扑打法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的灭蝗方法。以《捕蝗要法》的记载,这种方法,主要是由乡民们用竹竿撑起八尺长的白布,以顺风的方向三面围追,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后,再集中力量扑打。属于自春秋战国年间起,农民们迎战蝗灾的“白刃战”。
这种方法虽说耗费体力,却工具简单方法简便,且适合大批乡民集体作战。因此两千年来,在中国农村十分普及。
办法2:壕堑掩埋法
人工扑打法虽说简单,但毕竟人力体力消耗太大。于是到了汉朝年间,累坏了的国人们,也脑筋灵光一现:何必要和蝗虫打白刃战?给蝗虫挖坑不就行了?于是“壕堑掩埋法”应运而生。
以东汉《论衡》等典籍介绍,这种方法,要先在蝗虫要经过的地区,挖出大量深宽二尺的大坑,然后在蝗虫到来后,以扑打等方法把蝗虫引入坑里,再集中力量进行填埋。这种办法的“歼敌”效果极好,通常一埋一大片。操作难度却也高:一旦土埋的太浅,蝗虫也能钻出来。
《晋书》里记载,河东地区当时发生蝗灾,人们采用“壕堑掩埋法”埋杀蝗虫,熟料埋进土里的蝗虫,转眼就飞出来,反而把庄稼啃了个光。
于是,一种更狠的办法,唐朝时就普及了:篝火诱杀法。
办法3:篝火诱杀法
其实,火烧蝗虫的愿望,在春秋战国年间,就是十分强烈。《诗经》里就有“秉被蟊贼,以付炎火”的呐喊。到了唐朝时,这种“火烧蝗虫”的操作,也终于成熟起来。
以《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里记载,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分路设灯,用密切配合的灯光,把大批蝗虫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就会失去飞行能力。大批百姓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果断启用“篝火灭杀法”,短时间里成功将大灾扑灭!
而发展到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不但断绝灾难隐患,更可在烧荒处开荒种地,可谓一举多得。
办法4:据虫除卵法
也同样是在农业科技井喷的宋代,防灾意识也深入人心:与其在大灾时累死累活灭蝗,不如提前斩草除根。趁着冬天的机会,把蝗虫的虫卵滋生地端掉。因此,就有了“据虫除卵法”。
以《宋史》的记载,宋代的农民们,就常在冬天寻找蝗虫滋生地。《治蝗全法》也总结了宋代以来“据虫除卵”的经验:凡是蝗虫虫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无数像蜂巢一样的小孔,必须果断挖土铲除。明清年间,人们更开发出了原始“农药”,比如“百步草浓汁”和“陈醋混合液”,专用灭杀虫卵。
但这种找虫卵的办法,以北宋沈括等名臣的叫苦说,简直就是累断腿。有时累死累活刨虫卵,第二年蝗灾还是汹涌而来。到了明朝年间,人们更明白一个事实:种地其实比找虫卵更能杜绝隐患——垦荒除蝗法。
严格说来,垦荒除蝗法其实起于元代,以《农书》记载,元朝的农民们,就常垦荒种植芋桑等作物,用以抵抗蝗灾。发展到明朝时,更有了系统的操作:滋生蝗虫的地方,都是“涸泽”地区,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农田,在垦殖的过程里,通过各种方式杀灭掉虫卵,同时种植绿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植物,用于蝗灾时的备荒口粮。
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里,这种“垦荒除蝗法”不但有了完整记录,更随着《农政全书》的享誉世界,流传于欧美各国。对西方近代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影响。
但话说回来,上面这几个办法,虽说各个靠谱,可在古代的科技条件下,这些办法也只能做到缓解灾情,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点。一直到现代社会,世界各国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够勉强控制蝗灾。叫这个可怕灾害,看似离现代生活比较远。某些“吃货拯救蝗灾”的调侃,更可以说是对病虫害灾难的严重无知。
可是,就是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古代,坚强的中国人,依然世代更新着治蝗灭蝗的经验,勇敢面对着每一次灾难。这样的智慧与勇敢,恰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create_time]2018-07-04 11:27:52[/create_time]2018-07-19 11:26:1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58[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598[view_count]

为什么蝗灾时期的蝗虫不能吃?

世界各地都有吃蝗虫的习俗,中国也一样,市面上的炸蝗虫甚至卖到上百一斤,是不少人爱不释手的美味。但蝗灾时期的蝗虫,最好不要吃,因为它们会发生剧烈的生理改变。
蝗虫本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利用保护色独居着,性格温和,碰到同类时都会害羞地回避。然而,当旱季食物大量减少时,它们便会群聚起来,变得凶猛、暴躁,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蝗虫除了本身的诡异变化外,还有毒。
群聚的蝗虫会产生一种物质,当受到食虫鸟攻击时,便会合成剧毒的氢氰酸,让天敌不愿意吃。这也是为什么,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这是去年中科院院士发表在ScienceAdvances的研究。)
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物种,都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所以我们人类,也总是因自己的傲慢自大,而害人害己。
不过氢氰酸会在高温下挥发,理论上讲,高温处理过的蝗虫,比如油炸,是可以吃的。但这并非一定安全,有些蝗虫本身还带别的毒。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蝗灾进入非洲时,很多地区就已大规模喷洒杀虫剂,残留的毒性不言而喻。灭虫剂对作物、牲畜和土地的危害都非常大。一个不小心,又会有“惊喜”随着食物链来到人体……
所以,虽然蝗虫谈不上“野味”,但也不要试图一张嘴吃遍大自然。疫情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对于“亡羊补牢”的痛苦,想必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了,所以不要妄图去吃蝗灾时期的蝗虫了。
人工培育的蝗虫可以食用,亦可药用

蝗虫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就有食用蝗虫的记录。目前,国内蝗虫大规模食用,主要分布在山东、云南、两广地区,蝗虫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与种类丰富等优点,可作为现用畜禽饲料鱼精粉、肉粉等的代用品。2018年、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多次“昆虫宴”,蝗虫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布《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消除饥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介绍,食用甲虫、蚂蚁和蚱蜢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等有营养的物质。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大型公司从事各类蝗虫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事蝗虫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
从药物学看,蝗虫作为中药,其性味辛、甘、温, 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疾病


[create_time]2022-08-13 22:20:01[/create_time]2022-08-19 09:23:4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Zy3760339[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a13b669.Ems6-trF6TfZZKGtD-NAOg.jpg?time=8600&tieba_portrait_time=8600[avatar]TA获得超过2642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38[view_count]

为什么蝗灾时不吃蝗虫?

蝗灾时,蝗虫有毒素不能吃蝗虫。因为当这些灾害成规模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可控,4000亿只靠吃解决问题明显不可能。会使用一些杀虫剂,这会使许多吃了这些作物的蝗虫带有毒素。另外,当蝗灾来临时,所有地方都会对其采取措施,空中喷洒有害而长效的化学物质是常态,这是用来杀死蝗虫的,但对我们一样有害。蝗虫的危害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create_time]2022-03-30 09:19:29[/create_time]2022-04-06 16:46:06[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影视小灵通[uname]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38b4710b912c8fc85ccb25fee039245d6882160?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450%2Ch_6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avatar]专注影视解惑趣味知识[slogan]专注影视解惑趣味知识[intro]1101[view_count]

沙漠蝗虫可不可以食用?

沙漠蝗虫,有毒不可以吃,吃多可能会死,只要吃了就会拉肚子,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他们,他们的天敌只吃还没成熟的或者是单独的,沙漠蝗虫主要分两类,单独和合群的,合群的是有毒的吃不了,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有毒的来由也是有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人为的,研究表明了之前人类过多的使用农药杀灭它们,后面他们基因改变了,农药现在能杀灭它们的几率太小了,或者是不可能,它们有五个脱变,灭它们最好的时机是在他们刚出来的时候和脱变的过程中,反正人不能吃它,对于鸡吃了以后,人再吃鸡会不会有问题目前为止没有人去研究,我觉得应该也会有问题,长久而已,因为人类也不可能逃脱地球对它自己生物链的规定,看2020地球给人类的警告就知道了


[create_time]2020-02-18 00:16:29[/create_time]2020-03-01 10:52:01[finished_time]53[reply_count]65[alue_good]新加坡小墨[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828d4b5.0KCtYPPuh8fmamjvmTRPIQ.jpg?time=7964&tieba_portrait_time=7964[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56496[view_count]

沙漠蝗虫能吃吗

不能吃,1、沙漠蝗虫不能食用。沙漠蝗虫和我们中国本土蝗虫,飞蝗虫不一样,这种蝗虫还带有病毒,在遇到危险时,沙漠蝗虫体内会分泌笨乙腈,这个是有剧毒的,蝗虫死了之后会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氢氰酸,又名氰化氢,急性氰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

2、沙漠蝗虫,有毒不可以吃,吃多可能会死,只要吃了就会拉肚子,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他们,他们的天敌只吃还没成熟的或者是单独的,沙漠蝗虫主要分两类,单独和合群的,合群的是有毒的吃不了,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有毒的来由也是有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人为的,研究表明了之前人类过多的使用农药杀灭它们,后面他们基因改变了,农药现在能杀灭它们的几率太小了,或者是不可能,它们有五个脱变,灭它们最好的时机是在他们刚出来的时候和脱变的过程中,反正人不能吃它。【摘要】
沙漠蝗虫能吃吗【提问】
不能吃,1、沙漠蝗虫不能食用。沙漠蝗虫和我们中国本土蝗虫,飞蝗虫不一样,这种蝗虫还带有病毒,在遇到危险时,沙漠蝗虫体内会分泌笨乙腈,这个是有剧毒的,蝗虫死了之后会转化成另外一种物质氢氰酸,又名氰化氢,急性氰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呼出气中有明显的苦杏仁味,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重度中毒主要表现呈深昏迷状态,呼吸浅快,阵发性抽搐,甚至强直性痉挛。

2、沙漠蝗虫,有毒不可以吃,吃多可能会死,只要吃了就会拉肚子,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他们,他们的天敌只吃还没成熟的或者是单独的,沙漠蝗虫主要分两类,单独和合群的,合群的是有毒的吃不了,连他们的天敌都不喜欢吃,有毒的来由也是有过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人为的,研究表明了之前人类过多的使用农药杀灭它们,后面他们基因改变了,农药现在能杀灭它们的几率太小了,或者是不可能,它们有五个脱变,灭它们最好的时机是在他们刚出来的时候和脱变的过程中,反正人不能吃它。【回答】


[create_time]2022-04-26 15:27:58[/create_time]2022-05-11 15:27:1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情感达人紫萱老师[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5ae84e57.geOOjR7ezWQubHOPbN9gZQ.jpg?time=625&tieba_portrait_time=625[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7[view_count]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蝗灾

由于蝗灾发生的自然环境条件,古今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国的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消失,反之,只要是条件合适,蝗灾便会卷土重来。 如2002年入夏以来,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蝗虫。 截至6月底,农牧区发生蝗虫面积达9000万亩。 蝗灾的历史回顾 先秦古籍如《诗经》等多称蝗为螽(螽是蝗类的总名,还包括螽斯)或蝝,蝝是蝗的若虫(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称若虫)。 战国后多称蝗。 蝗和蝝都为害庄稼。 古籍上最早记载蝗灾的是《春秋》记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冬,蝝生。 "最早记载蝗虫的是《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行春令……则虫蝗为败。 "及同书《审时篇》:"……得时之麻……如此者,不蝗。 "《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载,不俱引。 约在宋以后,蝝改称"蝻",合称蝗蝻,沿用至今。 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蝗灾的次数,指出春秋294年 *** 发生蝝灾111次,按月分布如下: 月份(农历)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 2 3 19 20 31 20 12 1 0 0 3 以上的数字分布,非常合乎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规律。 表明蝗虫是在4至9月(农历)间最猖獗,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阳历)为蝗患最紧要时期。 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 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笔者对周尧《中国昆虫学史》附录历代蝗虫灾害登记表的重新统计结果,从公元前707年(鲁桓公十三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该书印刷有误,统计为2618年,538次)。 《除蝗疏》对于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的关系有很科学的见解: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 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 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 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 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唐宋以后,纸张及印刷条件改善,蝗灾的记载便较详细,下面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唐)贞元元年(785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 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 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飞蝗自东北来,蔽天,经西南而去。 是夕大雨,蝗尽死。 秋七月,许、汝、衮、单、沧、蔡、齐、贝八州蝗。 ""有蝗起东北,趋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 ""(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 填坑堑皆盈。 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 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 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 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 三月,平阳蝗。 四月,河南蝗。 七月顺天蝗。 "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乐亭、平乡蝗,平谷蝻生,春无麦。 青县蝻子生,抚宁、曲阳、元氏、清苑、无极大旱,蝗……武昌飞蝗蔽天。 房县、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长三寸余。 秋,黄安、蕲水、黄冈、随州蝗;应山蝗,落地厚尺许,钟祥飞蝗蔽天,亘数十里……" 蝗灾的地理分布 上引公元前707年(鲁桓公五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止的2614年中,共发生蝗灾508次,按其发生次数的地理分布,为: 黄河流域:436次,占85.82%;长江流域:69次,占13.57%;华南西南:3次,占0.58%。 这个分布情况与陈正祥研究的"蝗神庙之分布"基本一致。 地理学者陈正祥查阅国内外收藏的中国方志3000余种,找出其中记载有蝗神庙地点的,即在地图上标明,最后制成中国"蝗神庙之分布"的历史地理图(蝗神是总称,包括叭蜡、虫王、刘猛将军等)。 利用蝗神庙分布绘成的蝗灾分布地图,有一种超过文字记载的优点,因为凡是有蝗神庙的地方,反映当地的蝗灾必有反复发作的历史,故农民不得不立庙祭祀。 陈正祥归纳蝗神庙分布图的特点有四:(1)蝗灾的分布以黄河下游为最多,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 (2)华中以南,蝗灾渐少,到了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3)蝗神庙分布的南限,大致同春季及年平均80%的相对湿度等值线符合。 (4)云南高原中部和太湖流域相似,故蝗灾也较普遍。 这图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反映蝗灾偶然发作的地点,因为蝗灾偶发地区,往往没有建立蝗神庙,便无法在地图上反映出来。 历史上的蝗虫是没有分类的,郭郛等研究现代中国蝗虫的生物学分类,指出有三大类,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 *** 飞蝗。 郭郛等也将中国蝗灾的分布绘制成"中国飞蝗三亚种的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蝗虫主要都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及内蒙古一带, *** 飞蝗主要分布在 *** 青海一带。 其中东亚飞蝗的分布情况,同陈正祥的"蝗神庙之分布"图非常一致,并且弥补了"蝗神庙之分布"中因不是多发性地区故没有蝗神庙的缺点,以及西北内蒙古和 *** 地区因缺乏方志记载故蝗神庙极为稀少的缺点。 将两图合起来看,可以对中国蝗灾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布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天人感应面临蝗灾的尴尬 子思、孟子等倡言"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天道与人道合一,自然与人为合一。 汉代董仲舒更进一步发展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神之君,天子是受天命而有天下。 这种君权神授的思想神化了皇权,但另一方面,天人感应也有限制皇权的一面,使得人君不能为所欲为。 所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责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度,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在天人感应说的倡导下,产生了"变复"论,所谓变复乃指一切的灾祸都是天意,只有通过祭祀祈祷,才可以转"变"灾异而恢"复"正常。 在蝗灾猖獗,眼看禾稼被蝗虫啮食无收,百姓饥饿死亡,人君这时再深自谴责,下诏罪己,又何补于抗灾?所以东汉的王充便坚决反对,在《论衡》中反诘说:天地广大,用一点点祭祀的食品,"天地安能饱?"但天人感应的思想仍深入人心,当政者和老百姓面临蝗灾猖獗时,都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如《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二年(628年)六月,京畿旱蝗时,唐太宗在皇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白居易在其《新乐府》之"捕蝗"中,一方面对蝗灾及捕蝗有客观生动的描述,但最终仍陷于天人感应的困惑中:"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一虫治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 "他还是认为"吾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万民赖,是岁虽蝗不为伤。 "他相信唐太宗吞蝗后,蝗灾就消灭了。 但是,也有部分官员不相信天人感应,主张蝗来即要捕蝗灭蝗,不能听其猖獗。 如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大蝗,官民只知道祭拜,坐视蝗虫食苗,不敢捕杀。 玄宗则自责修德不够,致遭天谴。 他询问臣下们的意见,宰相姚崇力主利用蝗虫的趋光习性,于"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 "他派遣御史,分道杀蝗。 汴州刺史倪若水却说:"蝗是天灾,自宜修德……"拒绝御史执行任务,姚崇大怒,牒报若水,如若听任蝗虫食苗,导致百姓饥饿,要对后果负责。 若水这才被动投入捕蝗,"获蝗一十四万石,投汴渠流下者,不可胜纪。 " 天人感应说到宋代,被程朱理学所张扬,仍然很有威力。 宋代的朱熹奉旨去浙东一带视察旱灾和蝗灾的情况,随时报奏皇上,其中提到他在会稽县广孝乡亲自主持捕蝗、收买、焚埋蝗虫,大蝗一斗,给钱一百文,小蝗每升给钱五十文。 但同时朱熹又举行祈祷,专门写了一本《乞修德政以弭天灾状》,开头报告沿途所见灾情之严重,接着说"臣窃不胜大惧,以为此实安危治乱之机,非寻常小小灾伤之比也。 为今之计,独有断自圣心,沛然发号,深以侧身悔过之诚……然后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庶几精神感通,转祸为福……" 在蝗灾猖獗面前,民间对蝗灾的态度也处于非常矛盾尴尬的境地。 周代腊月祭祀称"八蜡"(蜡音zhà),指八种要祭祀的神,即"先啬"(神农)、"司啬"(后稷)、"农"(作物神)、"邮表□(田神)、"猫虎"(益虫神)、"坊"(河堤神)、"水庸"及"昆虫"。 先啬和司啬是丰收之神。 祭猫可除田鼠,祭虎可除野猪,故猫虎成为祭神。 昆虫专指为害庄稼的害虫。 "坊"、"水庸"和"邮表□"都是农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保护神。 到后世,八蜡的内容起了变化,先啬和司啬转为神农和后稷以后,从八蜡中分离出去,单独祭祀;猫虎因其捕食对象减少也慢慢淡出了。 八蜡神在民间浓缩演变为驱除害虫之神,特别是为害最厉害的蝗虫,被提到了首位,称之为"虫王"。 所以八蜡庙或虫王庙,在华北农村实际上都是祭祀蝗神的庙。 刘猛将军庙(简称猛将庙)发生于南宋的太湖地区,当地民间认为刘猛将军的驱蝗威力远超过八蜡庙和虫王庙。 清初的袁枚竟然把八蜡神降级为受刘猛将军的支使:"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需向刘猛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 " 刘猛将军即南宋抗金名将刘锜(1098~1162年),他和岳飞(1103~1142年)同是南宋抗金名将。 因受张俊、秦桧排挤,被剥夺军权,改任地方官,受到人民爱戴。 刘锜曾于宋高宗绍光六年至三十一年间(1136~1161年)先后驻军或转战于镇江、扬州、金陵、平江、巢湖、合肥一带,其战功显赫,深得这一带民间人心。 而这一带正是蝗虫的滋生多发区,所以刘猛将军庙独起源于太湖地区,为纪念刘猛将军举行的庙会(猛将会)也特别多。 刘锜更被封为灭蝗之神:"宋景定四年封刘錡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有敕书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余。 ‘" 刘猛将军庙的威名还逐渐传入黄河流域,与北方的八蜡庙或虫王庙并存,河北徐水、武安县还有八蜡庙、虫王庙、刘猛将军三庙并存的现象。 《山东·威海卫志》说:"八蜡庙,俗名虫王庙,在东北门外,康熙末年建。 后改为刘猛将军庙,刘能驱蝗,有求必应,江、浙多祀之,雍正六年奉文捐建之。 " 蝗神庙的历史演变表明,自古以来,人们对蔽天遮日而来的蝗虫,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先是祭祀八蜡神,以后发觉不灵验了,直接改祀虫王庙,虫王庙也不见得灵验了,听说江浙一带的刘猛将军"有求必应",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乃又转而建立刘猛将军庙。 八蜡庙和虫王庙的祭祀是贿赂性的,乞求虫王手下留情;刘猛将军庙则是打击性的,不吃软的就请刘将军把你消灭掉。 软硬兼施,蝗灾依然如故。 三庙林立,是历史上农业生产和农民饱受蝗灾苦难的印证。 历史上治蝗的生态观萌芽 尽管天人感应的思想深入人心,但在治蝗问题上陷于困境时,实际上不论 *** 官员和老百姓在祭祀虫神的同时,也投入积极的捕蝗灭蝗中去,并且摸索创造出许多灭蝗的经验。 徐光启在《除蝗疏》中归纳历代的除蝗方法,无非是治标和治本两大方面。 治标包括北宋淳熙年间敕令,命官民及时上报蝗虫情报,违者受杖责处分;对因穿掘、扑打捕蝗损伤苗稼的,给予免税和赔偿;实行以蝗易粟,鼓励民众捕捉蝗虫;提倡食蝗等。 治本方面,在低洼积水和有水草生长的地方,发动农民割草,晒干后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虫产卵的场所;春夏间发动捕捉蝗卵,捕卵一石,可减少蝗虫百石;干卵一石,等于减蝗千石(笔者按:一斤卵块约有蝗卵4至8万粒,故一石卵绝不止百石蝗)。 对捕卵后残存的初生蝻子,预掘长沟,每隔一定距离掘沟一条,发动农民敲锣,驱赶,蝗蝻受惊,跳入沟内,即以泥土填入掩埋。 对漏网的成虫飞蝗,用绳兜兜取,布袋盛贮,拿去换粟。 最后,在蝗灾过后,还要检查冬月有蝗虫产卵处。 再得除子,冬闲除子一石,可敌治虫千石。 又鉴于蝗虫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可以多种这类作物,有利于减轻蝗灾危害。 以上的方法可以说已经相当周详,只因蝗灾之来,非常迅猛猖獗,所以收效也受到限制。 受到明朝徐光启《除蝗疏》和董?《救荒活民书》等的影响,进入清朝以后,有关治蝗的专书也多了起来,如湖广布政使俞森的《捕蝗集要》、山东蒲松龄的《捕蝗虫要法》、浙江陈方生的《捕蝗考》、陈仅的《捕虫汇编》、江苏顾彦的《治蝗全法》、陕西芷龄的《除蝻八要》、陈崇砥《治蝗书》等,反映了有知识、有科学头脑的士人,紧跟徐光启、董?之后,提倡人力治蝗。 当然,明清治蝗书的增多,也不是好事,它反映蝗虫问题到明清时期不见减轻,更见严重。 在祈祷神力驱蝗和主张人力捕蝗的历史过程中,明末浙北嘉兴、湖州地区,农民发明了以蝗虫饲鸭、山区贫民以蝗虫饲猪等措施。 对于大量捕集、数以千百石计的蝗虫,如只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概焚埋,不加利用,也确实是能量(蛋白质)的很大损失。 唐太宗带头吞蝗的传说影响很大,据说唐代民间因而形成了食蝗的风俗,甚至于以蝗虫为珍贵的食品,互相馈赠。 据分析,蝗蝻的粗蛋白质含量为71.21%,粗脂肪为9.1%,碳水化合物为5.13%,灰分为5.24%。 其食味近似虾干,营养价值和鱼肉类相当。 民国时期的北平、天津一带餐馆里,还有以蝗虫为佳肴,供顾客点菜之需。 苏北蝗区常年有蝗虫产卵的地方,遇蝗虫大发之年,居民打了蝗虫,晒干后贮藏起来,做干粮或肥料用,荒年时还要预防晒场上的蝗干被人偷去。 历史上自南京浦口至徐州一带,处于洪泽湖和微山湖蝗虫滋生地带,蝗灾频繁,形成了以蝗蝻饲鸭的传统,有专业的鸭户领导放鸭,犹如蒙古草原的放牧牛羊一样。 据调查,一只大鸭一天中能吃掉蝗蝻两斤,则一千只鸭每天的食蝗量达两千斤之多,当地的蝗虫虽然年年滋生,也就难以成灾了。 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天人感应仍然有其科学的积极的意义。 生态学并不认为人可以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 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受自然界生物链规律的约束。 蝗虫之所以猖獗,是因制约蝗虫繁殖的客观条件失控,如干旱缺水、天敌减少、植被单一化、越冬残虫量大等,给蝗虫提供了快速繁殖、短期内爆发成灾的可能。 气候干旱化是亚洲大陆腹地的大趋势,非人力短期内所能扭转,但其他人为的因素如河滩 *** ,湖库脱水,退耕还湖、还草、还滩过程中没有注意综合措施,残留虫量太多等,都是导致蝗虫爆发的条件。 蝗虫的天敌包括菌类、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动物类、鸟类等,据统计,达68种之多,尤以鸟类的食蝗量为大,其次是捕食蝗虫的昆虫;天然的益鸟因人们捕捉不断减少,只能依靠鸡鸭等家禽实行突击捕蝗。 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种种因素,蝗虫问题虽然不可能彻底解决,却完全可以科学地给予控制。 继承历史经验,在蝗虫多发区和附近地区,有计划地组织一定规模的养鸭养鸡场,扩大推行生物治蝗、食蝗和制作蝗虫饲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一项措施。


[create_time]2022-09-28 11:15:57[/create_time]2022-10-12 23:09:39[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爱创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f92c827.kLT93-3VEj2Xt3LY2qUdBA.jpg?time=4761&tieba_portrait_time=4761[avatar]TA获得超过7701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182[view_count]

中国有没有蝗灾?蝗灾的原因

蝗虫是一种靠吃食物为生的昆虫。这种昆虫对庄稼危害很大。最近非洲出现了大量的蝗虫,给农作物和农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很多中国人也很担心中国会有蝗虫。中国会有蝗灾吗由于沙漠蝗虫每天可以随气流飞行高达150公里,穿越红海和波斯湾,蝗灾已经蔓延到东非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西亚的伊朗、也门和阿曼,并从阿拉伯半岛穿越波斯湾进入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鉴于蝗灾距离中国仅一步之遥,此前有人担心沙漠蝗虫会跃过滇藏边境进入中国。对此,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国云南、西藏的部分地区确实有沙漠蝗虫活动的记录,但并没有发生灾害。中国历史上的蝗灾不是沙漠蝗虫,历史上也从未发生过沙漠蝗灾。虽然这种蝗群可能随季风进入境内,但由于中国的蝗虫控制能力,沙漠蝗虫灾害的风险较低。”沙漠蝗虫沙漠蝗虫有两只短角,一对复眼,三只单眼。它们的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几十倍的距离。沙漠蝗蝻是兼性滞育昆虫,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蝗虫成年后,以植物叶子为食。这种蝗虫喜欢吃芦苇,稗草,白茅根茎,狗牙根和蒿属植物,虾草和海蓬子。长时间夜间不睡觉,白天出来,无明显趋光性。这些昆虫通常是独居的,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并改变它们的行为和习惯,变得群居。蝗虫在幼年时长大,无害且数量少,对农业不构成重大经济威胁。但在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植被迅速生长,蝗虫大脑中的血清素被迅速激发,使得独居无害的沙漠蝗虫变成了一群贪婪猖獗的害虫。这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蝗虫开始大量繁殖,当其种群足够密集时,它们开始群居和游牧(被描述为迁徙),在群落中形成有翼的成虫,并迅速剥夺田地,对农作物造成损害。蝗灾蔓延近日,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国家正在遭受25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沙漠蝗虫灾害在东非大规模肆虐,它已经破坏了数十万英亩的农田。截至去年12月底,近3600亿只蝗虫摧毁了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17.5万英亩的农田。其中,近400亿只蝗虫已经到达与中国接壤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正在向东北方向蔓延。据悉,沙漠蝗虫侵袭了巴基斯坦第二大棉花基地信德省和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当地农作物基本绝收;蝗灾袭击印度,将使该国粮食减产30%-50%。


[create_time]2023-05-25 16:55:05[/create_time]2023-06-09 16:55: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宸辰游艺策划[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2480429a35d67e6d0c154d338789695a.jpeg[avatar]分享有趣专业的游艺小知识[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view_count]

为什么会有蝗虫灾害?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未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

资料来源:奇摩知识+
蝗虫是草食性的昆虫,从卵孵出来的幼虫,和成虫有相似的体形,经常潜入草丛中,以植物的茎叶为食。

幼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在绿色的植物中可以隐藏自已,使敌人不易发现,但在白天活动时,还是常遭小鸟的捕捉杀害、因此,没有翅的幼虫,在草丛中甚少活动,并多在不显眼的地方单独生活。幼虫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用后足突然跃起,跳入草丛深处。

出现在草原中的蝗虫成虫

草食性的蝗虫幼虫,身体的保护色是绿色 ; 但到了成虫时期,由於在产卵和交尾时,必须到植物稀疏的地面进行,所以羽化后的体色,通常变为和地面非常近似的褐色。

此外,到秋天的时候,成虫的体色也会跟著变为近似枯草的颜 色。

同样是草食性的昆虫,也会因生活栖所和成长期的不同,而改变体色。

蝗虫类的交尾与产卵

以视觉寻找雌虫的蝗虫

在开阔的草原上活动的蝗虫类,眼睛非常地发达。

如果在草丛上投掷木片,附近的雄性蝗虫,会突然跃至木片上 ; 这是因它将木片误认为雌蝗虫,而想和它交尾之故。由此可知,成虫可以用眼睛,来寻找区别异性。

蝗虫的成虫,常在草丛中出没,并在绿草稀疏、视野广阔的空地上群聚在一起,和伴侣交尾。

负蝗的交尾

负蝗要在广阔的平原上寻找交尾的对象,并不是很容易的。

雄虫也是利用眼睛寻找伴侣的,但为了确实寻找交尾的对象,在较早时期就必须先确认对象的体色、头和触角的形状等。

待确定是同种的雌虫时,雄虫就骑在雌虫的背上,并维持看这种姿势,在交尾期来临前,都一直生活 在一起。

采取这种寻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实进行同种交尾,防止杂交。

以鸣叫声呼叫雌虫的蝗虫

在隐藏於草堆中的小型蝗虫类中,也有白天以鸣声呼叫雌虫的。此类蝗虫利用后脚摩擦前翅的锉,而发出声音。这种声音除了能表明他的势力范围、呼叫蝗虫外,还有恐吓其他种蝗虫的意思。因种类不同,鸣声也不同。

相同种类的雌虫,在听到雄虫的呼叫时,就会应召前往雄虫的势力范围,然后互相接近交尾。

在土中和植物茎中产卵的蝗虫类

交尾完毕之后,蝗虫的雌虫就把产卵管插入地中产卵 ; 没 有产卵管的蝗虫类,也会把腹部插入 土中,产下被泡沫包裹 著的卵。有些种类也将产卵管插人草茎或树干中,把卵产在 裏面。

直翅类的昆虫,每年只交尾l次,通常在夏秋之间发生 ;然后在 土中,或是植物的茎内产卵,并以卵越冬。但也有一些种类,足以幼虫和成虫来过冬的 。

迁移的蝗虫

蝗虫通常在广阔的草原上,稀稀落落地生活著。但在气候适宜,植物生长茂盛,天敌较少的地方,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因此,蝗虫的数目和食物的量就会渐渐不能平衡,而慢慢诞生出身体带黑色的蝗虫。黑色的蝗虫逐渐聚集在一起,成群羽化,而变 成具有较长翅膀的蝗虫。

这些蝗虫为了寻求有丰富食物的地方,就会一齐飞出,成群迁移。在中国或非洲等地,常常可以见到大群蝗虫突然飞过,遮蔽天空,使大地为之变色的惊人景观。蝗虫过境,往往造成农作物大规模的损失和灾害。

蝗虫在散居生活时,体色与四周植物一样是绿色的,可以和环境融成一片。待数目增多时,同种类的蝗虫体色就变黑,而产生具长翅的成虫。像这种为了移动,另寻食物和栖所,而产生的变化,称为迁移型。

翅变长的蝗虫

具长翅的黑色蝗虫,是在一狭小的生活环境中,饲育过多的蝗虫,所产生的变形蝗虫。

当单位面积中的蝗虫数变多的时候,彼此之间,就会有打斗的情形发生。此时,同类的气味会刺激蝗虫的脑,使体中的荷尔蒙发生作用,而改变身体的构造。

因此,脱皮后的蝗虫,体色就变成黑色,并羽化成具长翅的迁移型蝗虫。


[create_time]2013-06-29 16:32:56[/create_time]2013-07-14 13:29:01[finished_time]3[reply_count]3[alue_good]匿名用户[uname]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yt/bdsp/icon/anonymous.png?x-bce-process=image/quality,q_80[avatar][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463[view_count]

蝗虫的天敌是什么呢?地球上为什么会发生蝗灾呢?

2020年年初,纵横交错约50公里的蝗虫大军从东非出发,开始向亚洲扩展。蝗虫的受害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发生了。蝗虫到处都在狂风暴雨中,大量的农作物被食用并遭到破坏,非洲的一部分国家也有粮食危机。据统计,蝗虫数量达到4000亿只,是现在全世界人口的51倍。根据专家的预测,如果不控制蝗虫的数量,蝗虫的规模会更大,最大可能达到200兆只。因为蝗虫已经进入了繁殖季节。蝗虫的受害为什么会发生呢。蝗虫容易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蝗虫的繁殖力非常强。蝗虫每三周繁殖一次,而且产卵地的条件很小,只要土质柔软,几乎随时都可以留下子孙。鸡蛋在地下,所以不容易被破坏据推测,蝗虫的雌鸟1只产下约100个卵,1平方米的土壤中有30万个鸡蛋。因此,蝗虫只要条件好就可以大规模繁殖,快速增加个体数量。根据血清素的不同,一个人生活的蝗虫成群结队地生活,身体的颜色从绿色变成褐色,发生了蝗虫吃飞的地方的危害。蝗虫的产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的发生有关。古语中有“旱极蝗虫”。蝗虫的繁殖有利于干燥环境,干旱迫使蝗虫大移动。由于其繁殖力强,蝗虫不挑食,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成为了饵食。蝗虫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可以连续飞行好几个小时,飞行150公里。蝗虫一周飞1000公里。那么,人类该如何应对蝗虫的袭击呢。蝗虫害怕什么?首先,从蝗虫的繁殖行动中可以治蝗虫祸。蝗虫喜欢干旱,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相对湿润的环境使蝗虫不能在土壤中产卵。因此,不仅有保护植被的作用,还可以防止沙风和蝗虫的灾害。接着,使用蝗虫的天敌击退蝗虫。蝗虫的天敌有青蛙类、鸟类、游走蜘蛛、家禽类等,通过饲养和保护蝗虫的天敌,可以抑制蝗虫的个体数。

[create_time]2022-01-23 14:08:06[/create_time]2021-12-30 12:48:05[finished_time]6[reply_count]0[alue_good]苗菘君海v[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badce98.oHXBpffcuBqQFISUCCrbfQ.jpg?time=7892&tieba_portrait_time=7892[avatar]超过3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6[view_count]

上一篇:张智霖外甥女

下一篇:北海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