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宿太尉招安简介
招安最终成为梁山泊队伍的主导思想经历了一个过程。
水浒读到第三十一回的时候,招安一词才正式提出来。这个时候宋江并没有上梁山,宋江告别前去二龙山的武松,投清风寨花荣处去。临别前给武松布置了一个任务,这是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第一次给兄弟布置工作任务,的确不能够忽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呢?这话是这样说的:“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夥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这段话不是两个人依依惜别的时候随便说的应景的话语,而是宋江的肺腑之言,可谓言由心生。这段话也就是《水浒传》中“招安“思想的第一次提出。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忠心,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青史上留得好名。这是宋江认定的大事业,也是他招安思想的基础。他不但一开始就把这个思想就灌输给武松,同时也授意武松在自己追求“正果”的时候,也要撺掇鲁智深投降。因此从内心深处来讲,宋江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可是他从没有接受过这些所谓的英雄好汉的生存方式。对于宋江来说,好汉被逼无奈造起反来,终究不过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不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够放弃为朝廷尽忠的信念。即使这种回归主流生活的希望很渺茫,也要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这个目标。因此,道别武松都走了,还要回头说声:“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语。”
破华州城时宿太尉一节值得重视,是重要情节中不能够忽略的一段。在这一节里作为梁山第二把交椅的宋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也没有听取各位好汉的意见,第一次正式的向官方的人表达了梁山招安的思想:“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为被官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他自己在想,也希望大家都这样想。在此之前,书中没有交代宋江和晁盖两人关于招安的看法。那么在这里宋江第一次表现得有些越位,按照平时他为人处世的滴水不露,与此有个反差,这反差说明接受招安的思想对于宋江来说是何其重要。从对待宿太尉前后的态度来看,这个时候,宋江为将来留下了后路,宋江已经着手做招安的准备了。
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时候,宋江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兄弟:“宋江自从闹了江州,上山之后,皆托赖众弟兄英雄扶助,立我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员头领,心中甚喜。自从晁盖哥哥归天之后,但引兵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护佑,非人之能。纵有被掳之人,陷於缧,或是中伤回来,且都无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会,端的古往今来,实为罕有。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就行超度横亡、恶死、火烧、水溺,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
应该看到,这三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三次的宋江地位和身份都不相同,和梁山泊的关系深浅也不一样。可是这种思想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变过。招安的思想是宋江提出来的,从没有上山到最后当上梁山泊主,他的这种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梁山泊队伍的主导思想。
招安思想的形成既有梁山自身的原因,也有朝廷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忠君报国的思想,决定了招安思想最终成为梁山的主导思想。这个思想由宋江提出并推广,但决不是他一人能够能够确立这种思想的主导位置,主要还是梁山泊中众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如果粗略地划分一下,梁山中人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另外一种就是真正的老百姓。
第一种人受过一定的教育,这种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忠君报国;同时他们从现有的社会制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拥有一种现实的自我价值,从而具有比较自觉的忠君报国的想法,这种想法使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很正常的也是很自然的一种想法。朱武劝史进落草,史进说:“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林冲遭遇横祸却一味忍耐,忍到极处只是因为要生活在现实中的想法;杨志心中想:“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而武松,在整件事情上从头至尾都有着要官府按照律法来处理的想法,即使他自己犯事之后,也要投案自首。这说明武松从骨子里始终是想活在主流的生活当中,而没有与官府对着干的念头;宋江、卢俊义等人更是多次都走投无路,但多次都没有痛下决心上了梁山,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上了梁山。这其实就是招安思想的核心精神。
第二种人属于低下阶层的人群,受到官府的欺凌和压榨。生于乱世、生活潦倒、境遇惨淡,他们起来反抗。但是因为他们思想和历史的局限却决定了他们的反抗始终是有限的,那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他们的思想中,皇帝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注定的,他们没错,即使有错也只是暂时受了奸臣的蒙蔽。而每个和他们有真实接触的官府中的官吏却在实实在在地对老百姓实施着压迫,实实在在的干着腐败和祸乱纲纪的勾当。因此他们的反抗矛头不是指向造成这一切的根子――皇帝和制度身上,而是指向了造成这一切的现象上――贪官和污吏。阮小五唱过“打愈一生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酷吏赃官都杀尽”和“忠心报答赵官家”两种原本是矛盾的思想却真实的存在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
尽管在正式提到招安的时候,各位好汉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对和意见,可是骨子里面的忠君思想最终让他们接受了招安。在泰州李逵一反杀人的常态而假扮了一次县官,而且审了一起假案,其实正是梁山各位的心理反应。由于这两种人自身思想基础的缘故,给招安思想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在梁山好汉自身原因之外,也有官府的原因。因为对宋江力量不断扩大的束手无策,使得最高统治者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这种妥协促使招安思想迅速占到主导地位,并快速的实施了招安的行动。从一开始黄安带领一千人马对梁山第一次进攻的失利,到呼延灼、关胜、董平的被擒,直至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这一切都使统治者感到惶惶不安却又无计可施。最终御史大夫崔靖提出招安的想法:“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民心既服,不可加兵。即目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若降一封丹诏,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差一员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抚谕,招安来降,假此以敌辽兵,公私两便。伏乞陛下圣鉴。”这其实就是朝廷的真实想法,打是打不过,便找出了一些借口,既然是忠义的一支队伍,写的又是替天行道的招牌,而且民心所向,这支队伍就有了招安的理由;同时辽兵犯境,边防吃紧,刚好梁山一帮人可以用来抵御辽兵的侵略。招安政策就这样被皇帝通过了几经周折最后圆满招安。从朝廷的角度说,招安的阴影从一开始也埋伏下了。
招安,招安,到了真正的招安,让人有不忍卒读的感觉。
宋江的一番话算是对梁山历史的总结,也是正式的梁山解散的宣言:“众弟兄在此,自从王伦开创山寨以来,次后晁天王上山建业,如此兴旺。我自江州得众兄弟相救到此,推我为尊,已经数载。今日喜得朝廷招安,重见天日之面,早晚要去朝京,与国家出力。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於库中公用,其余所得之资,并从均分。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 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
什么重见“天日之面”?原本扬眉吐气的快活,便成了仰人鼻息的恭敬,却成了重见天日之面!众好汉没有反应,想来众好汉此时此刻还会有什么反应?
招安的场面倒是排场,可是排场的背后就是隐隐杀气。枢密院官,具本上奏:“新降之人,未效功劳,不可辄便加爵,可待日后征讨,建立功勋,量加官赏。现今数万之众,逼城下寨,甚为不宜。陛下可将宋江等所部军马,原是京师有被陷之将,仍还本处,外路军兵,各归原所。其余人众,分作五路,山东,河北,分调开去,此为上策。”这是朝廷必然的想法和思路,人招安了可是心不一定招安了,朝廷的戒备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梁山众人的想法就不是这样了。“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得再回梁山泊去。”这也是梁山好汉遇到冷遇后必然的想法,想着如果这帮好汉重新回到梁山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是宋江急忙止住,并用忠言恳求来使。之后到了枢密使童贯给皇帝奏道:“这厮们虽降,其心不改,终贻大患。以臣愚意,不若陛下传旨,赚入京城,将此一百八人,尽数剿除,然后分散他的军马,以绝国家之患。”这一段让人读来出一身冷汗,让我想起梁山大聚义时候卢俊义那个血淋淋的梦。
读水浒,总是这样理性和感性不相容,总是这样既理解有矛盾,总是这样情绪激昂又仰天长叹!
[create_time]2015-12-15 11:32:37[/create_time]2015-12-29 19:41:5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8[alue_good]乔木查[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20f8492.rzJkV9Rape2Kl5s96AYbHQ.jpg?time=2850&tieba_portrait_time=2850[avatar]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623[view_count]
在水浒传中宿太尉招安简介
招安最终成为梁山泊队伍的主导思想经历了一个过程。
水浒读到第三十一回的时候,招安一词才正式提出来。这个时候宋江并没有上梁山,宋江告别前去二龙山的武松,投清风寨花荣处去。临别前给武松布置了一个任务,这是宋江在整部《水浒传》中第一次给兄弟布置工作任务,的确不能够忽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呢?这话是这样说的:“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夥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可以记心。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相见。”这段话不是两个人依依惜别的时候随便说的应景的话语,而是宋江的肺腑之言,可谓言由心生。这段话也就是《水浒传》中“招安“思想的第一次提出。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忠心,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青史上留得好名。这是宋江认定的大事业,也是他招安思想的基础。他不但一开始就把这个思想就灌输给武松,同时也授意武松在自己追求“正果”的时候,也要撺掇鲁智深投降。因此从内心深处来讲,宋江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可是他从没有接受过这些所谓的英雄好汉的生存方式。对于宋江来说,好汉被逼无奈造起反来,终究不过是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不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够放弃为朝廷尽忠的信念。即使这种回归主流生活的希望很渺茫,也要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这个目标。因此,道别武松都走了,还要回头说声:“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语。”
破华州城时宿太尉一节值得重视,是重要情节中不能够忽略的一段。在这一节里作为梁山第二把交椅的宋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也没有听取各位好汉的意见,第一次正式的向官方的人表达了梁山招安的思想:“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为被官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他自己在想,也希望大家都这样想。在此之前,书中没有交代宋江和晁盖两人关于招安的看法。那么在这里宋江第一次表现得有些越位,按照平时他为人处世的滴水不露,与此有个反差,这反差说明接受招安的思想对于宋江来说是何其重要。从对待宿太尉前后的态度来看,这个时候,宋江为将来留下了后路,宋江已经着手做招安的准备了。
在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时候,宋江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兄弟:“宋江自从闹了江州,上山之后,皆托赖众弟兄英雄扶助,立我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员头领,心中甚喜。自从晁盖哥哥归天之后,但引兵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护佑,非人之能。纵有被掳之人,陷於缧,或是中伤回来,且都无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会,端的古往今来,实为罕有。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就行超度横亡、恶死、火烧、水溺,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
应该看到,这三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三次的宋江地位和身份都不相同,和梁山泊的关系深浅也不一样。可是这种思想的基础却始终没有变过。招安的思想是宋江提出来的,从没有上山到最后当上梁山泊主,他的这种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梁山泊队伍的主导思想。
招安思想的形成既有梁山自身的原因,也有朝廷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忠君报国的思想,决定了招安思想最终成为梁山的主导思想。这个思想由宋江提出并推广,但决不是他一人能够能够确立这种思想的主导位置,主要还是梁山泊中众人根深蒂固的忠君报国思想。如果粗略地划分一下,梁山中人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在上梁山之前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另外一种就是真正的老百姓。
第一种人受过一定的教育,这种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忠君报国;同时他们从现有的社会制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拥有一种现实的自我价值,从而具有比较自觉的忠君报国的想法,这种想法使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很正常的也是很自然的一种想法。朱武劝史进落草,史进说:“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林冲遭遇横祸却一味忍耐,忍到极处只是因为要生活在现实中的想法;杨志心中想:“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是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礼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而武松,在整件事情上从头至尾都有着要官府按照律法来处理的想法,即使他自己犯事之后,也要投案自首。这说明武松从骨子里始终是想活在主流的生活当中,而没有与官府对着干的念头;宋江、卢俊义等人更是多次都走投无路,但多次都没有痛下决心上了梁山,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上了梁山。这其实就是招安思想的核心精神。
第二种人属于低下阶层的人群,受到官府的欺凌和压榨。生于乱世、生活潦倒、境遇惨淡,他们起来反抗。但是因为他们思想和历史的局限却决定了他们的反抗始终是有限的,那就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在他们的思想中,皇帝是真命天子,是上天注定的,他们没错,即使有错也只是暂时受了奸臣的蒙蔽。而每个和他们有真实接触的官府中的官吏却在实实在在地对老百姓实施着压迫,实实在在的干着腐败和祸乱纲纪的勾当。因此他们的反抗矛头不是指向造成这一切的根子――皇帝和制度身上,而是指向了造成这一切的现象上――贪官和污吏。阮小五唱过“打愈一生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酷吏赃官都杀尽”和“忠心报答赵官家”两种原本是矛盾的思想却真实的存在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
尽管在正式提到招安的时候,各位好汉都有程度不同的反对和意见,可是骨子里面的忠君思想最终让他们接受了招安。在泰州李逵一反杀人的常态而假扮了一次县官,而且审了一起假案,其实正是梁山各位的心理反应。由于这两种人自身思想基础的缘故,给招安思想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在梁山好汉自身原因之外,也有官府的原因。因为对宋江力量不断扩大的束手无策,使得最高统治者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这种妥协促使招安思想迅速占到主导地位,并快速的实施了招安的行动。从一开始黄安带领一千人马对梁山第一次进攻的失利,到呼延灼、关胜、董平的被擒,直至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这一切都使统治者感到惶惶不安却又无计可施。最终御史大夫崔靖提出招安的想法:“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民心既服,不可加兵。即目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若降一封丹诏,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差一员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抚谕,招安来降,假此以敌辽兵,公私两便。伏乞陛下圣鉴。”这其实就是朝廷的真实想法,打是打不过,便找出了一些借口,既然是忠义的一支队伍,写的又是替天行道的招牌,而且民心所向,这支队伍就有了招安的理由;同时辽兵犯境,边防吃紧,刚好梁山一帮人可以用来抵御辽兵的侵略。招安政策就这样被皇帝通过了几经周折最后圆满招安。从朝廷的角度说,招安的阴影从一开始也埋伏下了。
招安,招安,到了真正的招安,让人有不忍卒读的感觉。
宋江的一番话算是对梁山历史的总结,也是正式的梁山解散的宣言:“众弟兄在此,自从王伦开创山寨以来,次后晁天王上山建业,如此兴旺。我自江州得众兄弟相救到此,推我为尊,已经数载。今日喜得朝廷招安,重见天日之面,早晚要去朝京,与国家出力。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於库中公用,其余所得之资,并从均分。我等一百八人,上应天星,生死一处。今者天子宽恩降诏,赦罪招安,大小众人,尽皆释其所犯。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圣,莫负天子洪恩。汝等军校,也有自来落草的,也有随众上山的,亦有军官失陷的,亦有掳掠来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愿去的,作数上名进发;如不愿去的,就这里报名相辞。我自 发你等下山,任从生理。”
什么重见“天日之面”?原本扬眉吐气的快活,便成了仰人鼻息的恭敬,却成了重见天日之面!众好汉没有反应,想来众好汉此时此刻还会有什么反应?
招安的场面倒是排场,可是排场的背后就是隐隐杀气。枢密院官,具本上奏:“新降之人,未效功劳,不可辄便加爵,可待日后征讨,建立功勋,量加官赏。现今数万之众,逼城下寨,甚为不宜。陛下可将宋江等所部军马,原是京师有被陷之将,仍还本处,外路军兵,各归原所。其余人众,分作五路,山东,河北,分调开去,此为上策。”这是朝廷必然的想法和思路,人招安了可是心不一定招安了,朝廷的戒备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梁山众人的想法就不是这样了。“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得再回梁山泊去。”这也是梁山好汉遇到冷遇后必然的想法,想着如果这帮好汉重新回到梁山去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是宋江急忙止住,并用忠言恳求来使。之后到了枢密使童贯给皇帝奏道:“这厮们虽降,其心不改,终贻大患。以臣愚意,不若陛下传旨,赚入京城,将此一百八人,尽数剿除,然后分散他的军马,以绝国家之患。”这一段让人读来出一身冷汗,让我想起梁山大聚义时候卢俊义那个血淋淋的梦。
读水浒,总是这样理性和感性不相容,总是这样既理解有矛盾,总是这样情绪激昂又仰天长叹!
[create_time]2015-12-15 11:32:14[/create_time]2015-12-29 19:42:3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乔木查[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220f8492.rzJkV9Rape2Kl5s96AYbHQ.jpg?time=2850&tieba_portrait_time=2850[avatar]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14[view_count]
宋江捉了宿太尉做什么
宋江一心要招安,劫持宿太尉,想通过他向皇上表忠心。宿元景,为宋徽宗心腹官员,官拜殿前太尉。为人宽厚,驭下有恩,是童贯、蔡京等权奸的反对派,能向宋徽宗反映一些民间疾苦。他反对对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终于促成徽宗下诏,他亲奉诏书驰往梁山进行招安事宜。宋江称他有知遇之恩,梁山被招安的关键人物。人物评价自从建立了这种特殊的联系,宋江便多次派人打通他的关节,求他在天子面前美言,终于获得天子的首肯,派他往梁山降诏,促成了梁山泊全伙受招安。童贯等欲将梁山好汉赚入京师剿灭,他竭力劝阻,并奏请保其前往征辽,以为国家效力。当陈桥驿小校怒杀虐民的厢官之后,他又为之从中斡旋,始保无事,宋江说他是“拔救宋江等再见天日之光”的救星。然而,从本质上讲,他实际上也是一个贪官。他曾多次大量地收受梁山泊的贿赂,但因为他满足了梁山泊的愿望,所以小说仍一个劲地赞许而无丝毫微辞。这也可以看出《水浒传》作者的市民思想的局限,在他们看来,行贿是一种正当的手段,而受贿,则亦当无可非议,问题是要肯为行贿者效力而已。
[create_time]2022-02-12 17:18:32[/create_time]2022-02-10 17:18:05[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为生活一起努力吖[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user/ec3a89d3e0639b1d304111405a3b3083.jpeg[avatar]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slogan]生活中的一些碎碎念啊[intro]206[view_count]高俅为什么没除掉宿太尉
高俅和宿太尉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他们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高俅曾经试图除掉宿太尉。在小说中,高俅是北宋末年权臣,殿前都指挥使,善踢球。他因球艺高超,故人送绰号“高球”。他是一个心胸狭窄、阴险卑鄙、作恶多端的人,深得宋徽宗的信任。而宿太尉,是北宋末年水浒戏中的角色,他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宋将张叔夜。他是一个忠勇正直、宽厚仁慈、爱恋百姓的人。虽然高俅和宿太尉在一些事情上有过争执,但并没有提到高俅曾经采取过除掉宿太尉的行动。相反,在一些情节中,高俅还与宿太尉合作,共同对抗梁山泊的起义军。因此,可以认为高俅没有除掉宿太尉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或对抗。
[create_time]2023-07-06 16:37:53[/create_time]2022-12-29 00:01:55[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窦咸和诗蕊[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da906c5c.UZjAtzSkbmUGKPCTh8aLqw.jpg?time=10895&tieba_portrait_time=10895[avatar]TA获得超过116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727[view_count]
宿太尉与高俅高太尉哪个职位高
名义上是同级,都是太尉级别,但高俅同时负责军务,因此高太尉实权稍高于宿太尉。宿太尉,是宋徽宗心腹官员,官拜殿前太尉,为人宽厚,驭下有恩,是童贯、蔡京等权奸的反对派,能向宋徽宗反映一些民间疾苦,他反对对梁山泊用兵,力主招安,终于促成徽宗下诏,他亲奉诏书驰往梁山进行招安事宜。高太尉,北宋末年权臣,宋徽宗时期的官员汴京人,他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
[create_time]2022-05-23 15:17:04[/create_time]2022-06-01 00:00:00[finished_time]2[reply_count]0[alue_good]小美美生活百科[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c7caca57.9hPgHuWure8B_L9e5TPcrA.jpg?time=12651&tieba_portrait_time=12651[avatar]TA获得超过336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205[view_count]高太尉是不是高俅?
高太尉就是高俅,是同一个人,高衙内是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名著《水浒传》人物,高俅的螟蛉之子(义子),原为高俅的叔伯弟兄,为了达到自己能享富贵不择手段,不惜赖给高俅当儿子,足以证明衙内这个人是个百分之百的无赖。文章里和不畏权贵的鲁智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扩展资料:高俅在水浒传中的意义水浒传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同时,小说还对田虎、王庆、方腊等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作了一定的侧面描写,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以及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浒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衙内
[create_time]2023-01-11 14:49:50[/create_time]2023-01-26 13:04:54[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虾弹文化[uname]https://pic.rmb.bdstatic.com/550f78a79c3be974ceff4008886cfeac.jpeg[avatar]职员[slogan]大概是忆往昔 宝宝永远3岁!![intro]160[view_count]高俅为何能当上太尉呢?
高俅是个相当聪明能干的人,小说开篇介绍他“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可谓文武双全!小说后期又借吴用之口说他“蜂目蛇形”,从侧面说明了高俅即便当了大官后,依旧热心体育运动,保持健美体形,贵为一品大员,身材竟然保持得那么好,腰臀之间竟然没有一丝多余赘肉!这些都是些细微末节的小闪光点。我们看到,高俅从小善于理财,一般和朋友出去玩,都是想方设法让别人买单,由此被王员外这个铁公鸡告上法庭,刑满释放后,先后在柳世权、董将士、小苏学士、王太尉处吃白食。奇怪的是,这高俅人格魅力非常高超,竟是走了一条升官发财的康庄大道!一直到和他品味最相近的端王赵佶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也就是后来的北宋实际亡国之君宋徽宗。而有趣的是,高俅最后发迹了,对于首席“仇人”王员外,也没有进行打击报复,真是胸襟坦荡啊!
[create_time]2023-03-31 04:05:33[/create_time]2023-04-13 21:21:42[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双谷灵71d1a1[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b0dcd588.yb4YeWUDrCzCddUyudsB8g.jpg?time=3310&tieba_portrait_time=3310[avatar]TA获得超过515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9[view_count]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话说当下宋江梦中授得九天玄女之法,不忘一句。例请军师吴用计议定了, 申禀赵枢密。寨中合造雷车二十四部,都用画板铁叶钉成,下装油柴,上安火炮。
连更晓夜,催并完成。商议打阵,会集诸将人马。宋江传令,各各分派。便点按 中央戊己土黄袍军马,战大辽水星阵内,差大将一员双枪将董平。左右撞破皂旗 军七门,差副将七员:朱仝、史进、欧鹏、邓飞、燕顺、马麟、穆春。再点按西 方庚辛金白袍军马,战大辽木星阵内,差大将一员豹子头林冲。左右撞破青旗军 七门,差副将七员:徐宁、穆弘、黄信、孙立、杨春、陈达、杨林。再点按南方 丙丁火红袍军马,战大辽金星阵内,差大将一员霹雳火秦明。左右撞破白旗军七 门,差副将七员:刘唐、雷横、单廷珪、魏定国、周通、龚旺、丁得孙。再点按 北方壬癸水黑袍军马,战大辽火星阵内,差大将一员双鞭呼延灼。左右撞破红旗 军七门,差副将七员:杨志、索超、韩滔、彭玘、孔明、邹渊。再点按东方甲 乙木青袍军马,战大辽土星主将阵内,差大将一员大刀关胜。左右撞破中军黄旗 主阵人马,差副将八员:花荣、张清、李应、柴进、宣赞、郝思文、施恩、薛永。
再差一枝绣旗花袍军,打大辽太阳左军阵内,差大将七员:鲁智深、武松、杨雄、 石秀、焦挺、汤隆、蔡福。再差一枝素袍银甲军,打大辽太阴右军阵中,差大将 七员:扈三娘、顾大嫂、孙二娘、王英、孙新、张青、蔡庆。再差打中军一枝悍 勇人马,直擒大辽国主。差大将六员:卢俊义、燕青、吕方、郭盛、解珍、解宝。
再遣护送雷车至中军大将五员:李逵、樊瑞、鲍旭、项充、李衮。其余水军头令, 并应有人员,尽到阵前,协助破阵。阵前还立五方旗帜八面,分拨人员,仍排九 宫八卦阵势。宋江传令已罢,众将各各遵依。一面趱造雷车已了,装载法物,推 到阵前。正是计就惊天地,谋成破鬼神。有诗为证: 五行生克本天成,化化生生自不停。
玄女忽然传法象,兀颜机阵一时平。
且说兀颜统军连日见宋江不出交战,差遣压阵军马,直哨到宋江寨前。宋江 连日制造完备,选定日期。是晚起身,来与辽兵相接,一字儿摆开阵势。前面尽 把强弓硬弩射住阵脚。只待天色傍晚。黄昏左侧,只见朔风凛凛,彤云密布,罩 合天地,未晚先黑。宋江教众军人等断芦为笛,衔于口中,唿哨为号。当夜先分 出四路兵去。只留黄袍军摆在阵前。这分出四路军马,赶杀大辽哨路番军,绕阵 脚而走,杀投北去。
初更左侧,宋江军中,连珠炮响。呼延灼打开阵门,杀入后军,直取火星。
关胜随即杀入中军,直取土星主将。林冲引军杀入左军阵内,直取木星。秦明领 军撞入右军阵内,直取金星。董平便调军攻打头阵,直取水星。公孙胜在阵中仗 剑作法,踏罡布斗,敕起五雷。是夜南风大作,吹的树梢垂地,走石飞沙,雷公 闪电。一齐点起二十四部雷车。李逵、樊瑞、鲍旭、项充、李衮,将引五百牌手, 悍勇军兵,护送雷车,推入大辽军阵。一丈青扈三娘引兵便打入辽兵太阴阵中。
花和尚鲁智深引兵便打入辽兵太阳阵中。玉麒麟卢俊义,引领一枝军马,随着雷 车,直奔中军,你我自去寻队厮杀。是夜,雷车火起,空中霹雳交加,杀气满天, 走石飞沙。端的是杀得星移斗转,日月无光,鬼哭神号,人兵撩乱。
且说兀颜统军正在中军遣将,只听得四下里喊声大振,四面厮杀。急上马时, 雷车已到中军。烈焰涨天,炮声震地。关胜一枝军马,早到帐前。兀颜统军急取 方天画戟与关胜大战,怎禁没羽箭张清取石子,望空中乱打。打的四边牙将,中 伤者多,逃命散走。李应、柴进、宣赞、郝思文,纵马横刀,乱杀军将。兀颜统 军见身畔没了羽翼,拨回马望北而走。关胜飞马紧追。正是:饶君走上焰摩天, 脚下腾云须赶上。
花荣在背后见兀颜统军输了,一骑马也追将来。急拈弓搭箭,望兀颜统军射 将去。那箭正中兀颜统军后心。听的铮地一声,火光迸散,正射在护心镜上。却 待再射,关胜赶上,提起青龙刀,当头便砍。那兀颜统军披着三重铠甲,贴里一 层连环镔铁铠,中间一重海兽皮甲,外面方是锁子黄金甲。关胜那一刀砍过,只 透的两层。再复一刀,兀颜统军就刀影里闪过,勒马挺方天戟来迎。两个又斗到 三五合。花荣赶上,觑兀颜统军面门,又放一箭。兀颜统军急躲,那枝箭带耳根 穿住凤翅金冠。兀颜统军急走。张清飞马赶上,拈起石子,望头脸上便打。石子 飞去,打的兀颜统军扑在马上,拖着画戟而走。关胜赶上,再复一刀。那青龙刀 落处,把兀颜统军连腰截骨,带头砍着,颠下马去。花荣抢到,先换了那疋好马。
张清赶来,再复一枪。可怜兀颜统军一世豪杰,一柄刀,一条枪,结果了性命! 堪叹辽国英雄,化作南柯一梦。有诗为证: 李靖六花人亦识,孔明八卦世应知。
混天只想无人敌,也有神机打破时。
却说鲁智深引着武松等六员头领,众将纳声喊,杀入辽兵太阳阵内。那耶律 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
两个孩儿逃命走了。杀散太阳阵势。鲁智深道:“俺们再去中军,拿了大辽国主, 便是了事也。” 且说辽兵太阴阵中,天寿公主听得四边喊起厮杀,慌忙整顿军器上马,引女 兵伺候。只见一丈青舞起双刀,纵马引着顾大嫂等六员头领,杀入帐来。正与天 寿公主交锋。两个斗无数合,一丈青放开双刀,抢入公主怀内,匹胸揪住。两个 在马上纽做一团,绞做一块。王矮虎赶上,活捉了天寿公主。顾大嫂、孙二娘在 阵里,杀散女兵。孙新、张青、蔡庆在外面夹攻。可怜金枝玉叶如花女,却作归 降被缚人。
且说卢俊义引兵杀到中军,解珍、解宝先把帅字旗砍翻,乱杀番官番将。当 有护驾大臣与众多牙将,紧护大辽国主銮驾,往北而走,送入幽州。阵内罗睺、 月孛二皇侄,俱被刺死于马下。计都皇侄就马上活拿了。紫气皇侄不知去向。大 兵重重围住,直杀到四更方息。杀的.辽兵二十余万不留一个。
将及天明,诸将都回。宋江鸣金收军下寨。传令教生擒活捉之众,各自献功。
一丈青献太阴星天寿公主;卢俊义献计都星皇侄耶律得华;朱仝献水星曲利出清; 欧鹏、邓飞、马麟献斗木獬萧大观;杨林、陈达献心月狐裴直;单廷珪、魏定国 献胃土雉高彪;韩滔、彭玘献柳土獐雷春、翼火蛇狄圣。诸将献首级不计其数。
宋江将生擒八将,尽行解赴赵枢密中军收禁。所得马疋,就行表拨各将骑坐。
且说大辽国主,慌速退入幽州行宫歇下。急传圣旨,坚闭四门,紧守城池。
不出对敌。宋江知得大辽国主退在幽州,便教军马把幽州团团围住。令人请赵枢 密直至后营,监临打城。宋江传令教就幽州城外,团团竖起云梯炮石,紥下寨栅, 准备打城。辽国郎主心慌,会集群臣商议。都道“事在危急,莫若归降大宋,此 为上计。”大辽郎主,遂从众议。于是城上早竖起降旗,差人来宋营求告,年年 进牛马,岁岁献珠珍,再不敢侵犯中国。宋江引着来人,直到后营,拜见赵枢密, 通说投降一节,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赵枢密听了道:“此乃国家大事。投降之 事,须用取自上裁,我未敢擅便主张。你辽国有心投降,可差的当大臣,亲赴东 京,朝见天子。圣旨准你辽国皈降表文,降诏赦罪,方敢退兵罢战。”赵枢密回 了这话,来人便回幽州,回复郎主,奏知此事。当下国主聚集文武百官,商议此 事。时有右丞相太师褚坚,出班奏曰:“目今郎主兵微将寡,人马皆无,如何迎 敌?在于危急之际,论臣愚意,可多把金帛贿赂,以结人心。微臣亲往宋先锋寨 内,重许厚礼。一面令其住兵停战,免的攻城。一面收拾礼物,迳往东京,投买 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目今中国蔡京、童贯、高俅、 杨戬四个贼臣专权,童子皇帝听他四个主张。可把金帛贿赂与此四人,买其讲和。
必降诏赦,收兵罢战。”郎主准奏。
[create_time]2022-06-02 21:09:46[/create_time]2022-06-11 23:34:48[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0[alue_good]得书文化[uname]https://himg.bdimg.com/sys/portrait/item/wise.1.eb189bac.0_-p-DmjI7RYdCR_8LSsvQ.jpg?time=690&tieba_portrait_time=690[avatar]TA获得超过8433个赞[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37[view_count]
高俅太尉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高俅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
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但因太尉权势过重,故终秦一朝未任命太尉。
“太尉”之名在现存文字记载上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作为官名,源于国尉。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白起以左更迁为国尉,又以国尉迁大良造。自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而国尉则转化为中央长官军事的长官。
[create_time]2022-03-02 22:05:20[/create_time]2022-02-17 20:02:03[finished_time]1[reply_count]2[alue_good]乐娱乐见[uname]https://gips0.baidu.com/it/u=2662853880,2350813214&fm=3012&app=3012&autime=1696937486&size=b200,200[avatar]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slogan]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intro]679[view_count]